当前位置: 地方人大常委会30年>>监督纵横

强化人大对蓝色经济发展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以山东日照市为例

窦永胜 田 涛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3-1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9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随即,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我省蓝色经济区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由此,对全省各级人大的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人大工作服务大局、务实作为、开拓进取提供了新的平台。

一、 强化人大对蓝色经济发展监督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

强化对蓝色经济发展的监督,是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升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战略地位的客观要求。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构想,为山东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强化人大对蓝色经济发展的监督,从法治层面上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提升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强化对蓝色经济发展的监督,是人大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为有位”的内在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必须把握的一条重要原则。当前,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开展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强化对蓝色经济发展的监督,也只有把这方面的监督工作搞好了,人大工作才能具有时代特色,有所作为、富有成效,才能更好地树立人大的地位。

强化人大对蓝色经济发展的监督,是新形势下发挥代表作用、提高代表活动实效的重要载体。我省有各级人大代表14万多名,集中了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优秀分子,是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蕴藏了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丰富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发挥好代表在蓝色经济发展中的宣传引导和模范带头作用,是当前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代表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 日照市人大加强蓝色经济发展监督的实践与启示

日照因港设市,依海而兴。全市海岸线长99.6公里,沿海滩涂5060公顷,行政管辖海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优越的资源禀赋和明确的发展定位,奠定了日照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坚实基础。日照市人大常委会把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的一条主线,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突出监督重点,改进方式方法,扎实有效地履行了人大监督职能。

(一) 依法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战略规划的贯彻实施

市人大常委会在加强对有关规划编制工作审查监督的基础上,分别作出了关于批准实施《日照生态市建设规划》和《日照循环经济市发展规划》两个决议,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市发展两项规划。2009年下半年以来,日照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抓紧进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适时听取市政府有关工作汇报,依法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切实把蓝色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 全力支持临海产业优化升级

常委会每年都研究制定专项监督工作计划,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临海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重点地听取审议政府部门工作报告,及时开展视察、执法检查和调研。近年来,日照海洋产业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发展,2009年上半年,全市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60亿元,实现增加值11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9.1%;日照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位于全省前列,海洋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三) 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监督

自上届人大常委会以来,已持续开展了四次对海域使用管理法的执法检查和执法调研,较好地促进解决了管海用海方式相对粗放、岸线和海域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海域使用动态监管、海域灾害预警预报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2009年以来,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又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全市海岸带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从强化科学用海意识、搞好规划衔接、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7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四) 持续关注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

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问题,直接关系可持续发展大局。2008年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全市沿海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深入调研,形成了综合性调研报告和15个分专题调研材料。在此基础上,先后两次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进行现场视察。调研报告和视察意见反馈后,引起了市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集中开展沿海地下水开采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在建立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五) 重视发挥代表在海洋经济监督工作中的作用

常委会把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作为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切入点,每年制定代表小组活动指导意见,都把港口发展、临港产业体系建设、海洋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精心安排部署,力求取得实效。仅在换届后召开的两次市人代会上,代表们就临港工业、现代渔业、港口发展及湿地、河砂海砂、沿海防护林保护管理等方面提出的建议意见就有近30条,所反映的问题大都得到较好解决。

从日照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所开展的各项监督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两个方面的有益启示:

一方面,只有把握关键,善抓重点,在服务大局中有所作为,人大监督工作才能真正有活力、有实效、有权威。蓝色经济是日照经济发展的“引擎”,抓住了蓝色经济这个切入点,就把握了人大服务中心工作的主动权。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时,社会各方面对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人大围绕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所开展的一系列监督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人大工作看得准,抓得实,针对性和前瞻性强。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对人大开展的海洋经济发展监督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对看准了的、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必须注意从不同层面、综合采取各种监督手段跟踪监督、持续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关注蓝色经济发展,不是“就经济说经济”,搞“单打一”,而是注意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多路推进”,其中一年内对沿海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进行了三次监督。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人大监督工作既有声势,同时又很好地体现了力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强化人大对蓝色经济发展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一) 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搞好蓝色经济监督的责任感、使命感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这一规划的提出,以科学发展的视野为山东谋划了发展的新思路,从战略高度为山东的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意义非常巨大,影响极为深远。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必须深刻认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意义,把思想高度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蓝色经济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蓝色经济监督,切实增强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二) 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提高人大蓝色经济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大要把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作为监督工作的一条主线,按照省委总体部署要求,紧密衔接各级政府阶段性工作安排,调整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一是及时听取政府有关专项工作汇报,对政府制定出台的蓝色经济区发展方面的规划,要适时做出决议决定,并推进贯彻实施。二是切实强化对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渔业法、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和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各项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实施,为海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三是重视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确保政府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适当合法,把蓝色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 加强组织引导,充分发挥代表在蓝色经济监督中的作用

要从提高代表能力素质入手,组织代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学习蓝色经济、海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引导代表增强蓝色经济意识,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意见。要大力倡导各级人大代表特别是在企业、科研等单位工作的代表,主动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立足本职,开拓进取,为发展蓝色经济建功立业。要积极发挥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各级代表的努力工作,深入宣传蓝色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工作机制,汇集人民群众参与、支持海洋特色建设的强大动力。

(四) 注重上下联动,切实增强人大蓝色经济监督工作合力

蓝色经济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在谋划监督工作时,一定要注重监督的系统性,做到上下配合、一体推进。省人大常委会应加强对市、县(区)人大蓝色经济监督的统筹、调度、指导,使国家权力机关的执法监督形成上下贯通的体系。对关系蓝色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事项,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级人大常委会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共同开展视察、检查、调研,使各级人大的监督工作“同频共振”,氛围浓、声势大、效果好。

四、 关于打造山东人大“蓝色监督”品牌的建议

课题组在调研时经过反复探讨,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即把对蓝色经济发展的监督表述为“蓝色监督”,并把“蓝色监督”作为山东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创新品牌来打造。建议省人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组织搞好调研论证,进一步发掘“蓝色监督”的内涵,明确人大开展“蓝色监督”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不断深化对“蓝色监督”的宣传,切实提高山东人大“蓝色监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使之成为全国人大系统一个叫得响的监督品牌。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人大常委会)

  来源: 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文集
责任编辑: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