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人大常委会30年>>监督纵横

保护绿水青山 打造金山银山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工作30年的探索与实践

刘小华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2-2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山青水秀,生态良好,是江西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30年来,为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江西省委的领导下,依法监督,务求实效,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一、 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引领着环境监督工作逐步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步进程和发展理念的每一次深刻变化,都引领着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工作走向一个新的里程。从强调“加快发展”到“又快又好发展”,再到“又好又快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和发展的要求经历数度重大历史性转变,环境监督工作经历了从“重视保护”到“在发展中保护”,再到“在保护中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一) 改革开放初期,发展与保护矛盾显现,在环境保护理念的指导下,环境监督工作开始得到重视

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之时,正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初期。江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发展与保护矛盾日益显现。在环境保护理念的指导下,人大环境监督工作开始得到重视。1980年省五届人大常委会作出了贯彻环境保护法的决定,1985年组织视察了贯彻实施环保法的情况,推动了局部地区污染问题的解决。由此,环境监督工作列上了议事日程。

(二) 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形成时期,发展与保护矛盾日益尖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环境监督工作不断加强,快速推进

1983年,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1985年,江西省委决定把山江湖开发治理作为振兴江西的奠基工程和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治本之策,提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综合治理,系统开发”的发展思路。1990年又提出“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跨世纪绿色工程,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转移。1991年,省七届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总体规划纲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环境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并快速推进。1994年,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应运而生,5年后改设为专门委员会,工作力量不断加强,在江西掀起了保护环境资源的热潮,“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得到广泛宣传,推动纠正了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问题。

(三) 进入新世纪新的发展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环境监督工作全面推进,不断深化

进入新世纪,面对发展中各类矛盾的多发和凸显,我们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并写入宪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大力推进,江西省委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2008年,又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是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推动江西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省人大常委会致力于推进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监督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和深化,实现了从关注城市到城乡共抓,从督促末端治理到源头防控与末端治理并重的全过程监督,从推动解决局部污染问题到整体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环境监督工作新局面。

二、 依法监督,扎实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30年的实践中,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届接着一届干,始终把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贯穿于监督工作全过程,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 着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政府工作的难点。常委会坚持把这一战略任务作为环境监督工作的突破点,督促政府依法淘汰落后产能,限期节能减排,控制严重污染项目梯度转移入境,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在省、市人大常委会的不懈推动下,瓷都景德镇市和煤城萍乡市淘汰了能耗高、污染重的煤烧圆窑、燧道窑等传统制瓷工艺和小水泥、小煤窑等落后产能,通过采用新工艺和调整产业结构,使千年瓷都重现蓝天碧水,煤城旧貌换新颜。在人大监督和推动下,全省公路建设从原先的弃土乱堆乱倒到如今的“生态路”、“风景路”;“稀土王国”的尾矿从以往的满目疮痍,到如今经过复垦治理变成花果园;农业生产从昔日的“炼山”、“全垦”,到如今的“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底有塘”,生态农业迅猛发展。实践表明,抓住对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监督不放,就抓住了环境监督工作的“牛鼻子”,服务了大局,促进了发展。

常委会还把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出台了多个具有前瞻性的决定、决议。如,为保护香港饮用水源,作出了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护青山绿水的八大生态工程。为保证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决议。多个在全国首创的地方性法规如资源综合利用条例、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管理条例、新型墙材促进发展条例等也相继问世,对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环境法制保障。

(二) 着力推动解决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是群众的期盼、政府的承诺,也是人大环境监督工作的着力点。省人大常委会抓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不放,自1997年开始,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环境监督工作重点,连续多年开展执法检查和环保赣江行活动,对无序开采、违法排污、执法不严等现象进行严肃批评、公开曝光,经过反复抓、抓反复,上下联动、多方配合,推动各地政府解决水污染问题,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十届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水安全的决议,推动政府依法编制完成了水功能区划和水污染防治专题规划;配套出台了全省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纠正了一批突出违法问题,强化了水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全面普及了农村饮水工程。目前,全省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多年保持在100%,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不仅对水污染的监督力度大,对空气污染、噪音扰民、垃圾污染等也是如此;不仅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大,对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业生态保护等工作也是同样。只要是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常委会都依法监督,真抓实干,督促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解决环境问题,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 着力支持政府破解工作难题,寓支持于监督之中

为将东江源区列入国家级特殊生态功能区试点,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努力争取了多年。2003年,省人大常委会在作出相关决定的基础上,与全国人大环资委、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联合组织开展了东江源环保行检查采访活动,编发的动态清样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效加快了东江源区列入国家级特殊生态功能区试点的工作进程,使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全省生态公益林补偿问题、高速公路非法外流木材检查问题、饮用水源污染防治问题等,都是事关江西可持续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政府长期以来想解决但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环境监督工作推动下,均得到了较好解决。正因为如此,政府接受人大监督的同时,积极支持配合人大监督工作。

(四) 着力创新监督机制,环保赣江行活动打造监督品牌

1995年启动的环保赣江行活动,是省人大常委会以推进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将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紧密结合,推动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一项监督活动。15年来,活动始终充满活力,成效显著,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强化环境监督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成为江西人大监督工作的一块品牌。

在工作部署上,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总体推进。活动自启动以来,围绕资源环境保护,一年一个活动主题,坚持不懈开展检查采访活动。省十届人大以来工作思路更为完善,开局之年就制订了一届五年的监督规划,以保护水资源为主线,一个主题五个专题,专题之间相互关联、源流并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系统性和预见性。

在组织形式上,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三轮并驱,省市县三级人大上下联动,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全省各市县人大按照省人大的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环保行活动,形成省、市、县三级人大监督网络,上下联动。

在监督方法上,执法检查与调查研究、代表视察、媒体采访相结合,大部队明查与小分队暗访相结合。对突出环境问题,检查采访与跟踪回访相结合。对检查采访情况,反馈意见与专题报告相结合,媒体公开报道与内部参阅件相结合。活动中形成的调研报告、内部参阅件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有力推动了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同时,执法检查与立法、重大事项决定、代表建议督办结合,促进了人大各项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由于在推动江西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环保赣江行活动先后6次荣获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和国家有关部委授予的“优秀组织奖”、“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集体成就奖”,在江西人大监督史上写下了可圈可点的浓重一笔。

三、 高举旗帜,勇于实践,不断推进科学发展

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加强人大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正确行使监督职权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履职,忠诚执着,保证监督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难点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狠抓落实,锲而不舍,把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能充分行使好、发挥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直至解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作者单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来源: 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文集
责任编辑: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