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行职责,创新人大工作。30年来,汝州市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与改革开放事业同行,与民主法治进程齐步,与社会和谐脉搏共振。工作机制更趋科学、工作程序更为规范、工作方式更加完善。突出表现在七个方面的变化:
人大公文:手写变打印
日前,笔者参观了汝州市档案馆,翻阅了人大任免通知、决定决议、议案建议等历史文档,一张张精美的手写蝇头小楷映入眼前,字迹工整,力透纸背。不禁感慨:“这曾经使人大文秘工作者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啊!”如今,人大公文清一色的打印稿,版面清晰,方便快捷。人大工作者不用再费时费力,做低效的机械劳动。可以腾出手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多做调查研究、视察检查等工作,办实事求实效。
年龄结构:老化变年轻
从汝州市历届人事任免档案中不难发现,人大选举任免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年轻化趋势很明显。80年代,百废待兴,人才稀缺。一些老干部也从文革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启用,这造成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化现象严重。90年代以来,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响应中央号召,科学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在领导班子调整中优先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逐渐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合理的领导班子梯次年龄结构。既激励年轻干部奋发进取,又让其他年龄段的干部有前途、有奔头,充分调动了整个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知识层次:初中到大学
目前,汝州市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知识层次逐渐向高学历延伸。由改革开放初期以初中学历为主,逐渐发展到以大学为主。现在,该市各级领导干部中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尤其以硕士居多。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正在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多元变化,利益格局加快调整步伐,机遇和挑战并存。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大批思想解放、知识丰富、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经过实践和基层锻炼,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青年干部。近年来,该市很多高学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有着出色的表现,做出了非凡的业绩,展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民主进程:举手变键决
汝州市人大各种会议,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常委会会议等,通过决议决定时,由最先的举手表决,发展到现在比较普遍的无记名投票表决(“票决”)。还有不少地方正在推广使用按键表决方式(“键决”)。这些变化,体现了民主进程的加快,用“票决”或“键决”取代举手表决可以真实反映大家对于任免对象或作报告者的看法,避免在表决时出现从众与拉不下脸面的心理,有利于表决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干部选拔:任命变公选
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汝州市按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人事任免工作。近年来,汝州市在实践中探索公推公选团委书记、妇联主席等领导职务,把提名权交给群众。已逐步形成以‘民主推荐、公开测评、群众提名、差额考察、票决产生’为核心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充分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用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公正。“公选”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的民主元素赋予了选举更为实质性的意义,从而大大提高民主发展程度,推动选举程序和结果更加公开、公平和公正。(河南汝州人大常委会 闫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