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记者走进昭平县走马乡福行村舒瑞旺的家。不大的院子里,多名村民围坐,议论着如何应对茶叶效益下降的问题。
昭平县是一个产茶大县,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茶叶产量增加了,效益反而下降了。
“因为咱们没有大的茶叶加工厂,品牌效应不明显……”“没有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县里应该考虑建一个……”村民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舒瑞旺一边认真地记录一边说:“你们放心,等我再调研后,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我一定会根据你们的意见提出建议。”
近10年来,舒瑞旺连续4届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他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并在2008年当选为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
生在基层,长在基层,被群众选为人大代表,舒瑞旺把为人民利益奔与呼当作人生的最大意义。他家的小院子,也成为倾听民声的“小会堂”。
福行村银盘小组距离昭平县白黄公路仅有两公里,过去由于道路坑洼不平,一下雨就变成了“泥水路”,给村民们的生产和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这条路该修了。”村民在舒瑞旺家的小院子里抱怨说。
“我立即去调研,向政府建议。”2007年,在舒瑞旺的努力下,有关部门投资30万元,村集体投资6万元,发动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了从白黄公路福行村路口至银盘小组两公里长的水泥村道。银盘小组的村民们出行方便了。
2007年3月,还是在舒瑞旺家的小院子里,有村民说:“现在别的村都装太阳能,可咱们村连自来水都没有,更无法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舒瑞旺调研后,向政府提出给村里建人畜饮水工程,解决群众用水问题。舒瑞旺的提议很快得到回复,由政府投资,在村里修建了两处饮水工程。现在,村里有16户村民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茶叶是福行村的主导产业。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福行村还没有一亩茶叶地。农民兄弟们经常聚集在舒瑞旺家的小院子里议论:“发财无门,致富无路。”
舒瑞旺调研后,依托建在该村的将军峰茶厂,带头种植茶叶10多亩,并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目前全村已发展茶叶种植1950亩,人均有茶园面积0.9亩。
舒瑞旺还拿出资金收购村民的茶叶,每年经他流通的茶叶达5万多公斤,促使福行村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致富路子,成为了昭平县典型的“茶叶村”,仅茶叶一项人均年收入就超过2000元,全村60%的农户建有“茶叶楼”。2008年,福行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5万多元增加到了13万多元。
村民黄喜洪说:“当初发展茶叶种植,我没有本钱,是舒支书自掏腰包,借了300元给我作为启动资金,种下了3亩茶苗。”如今,黄喜洪一家3口人,3亩茶地收入可观,与全村其他人家一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记者 王万程 本报通讯员 黄富辉 黎祖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