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人大常委会30年>>履职笔谈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创新推进地方人大工作

──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三十周年

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李耀才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07-07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今年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推动地方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效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对于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实现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宪法精神,有力促进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回顾滁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几年的人大工作实践,我们深深感到:推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三项原则,不断创新人大工作。

一、开展地方人大工作必须坚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这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权必须紧紧围绕的最重要工作大局。地方人大只有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好地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我市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坚持抓大事、议大事、定大事,为加速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动力支持,充分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定作用。

二、开展地方人大工作必须增强三种意识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政治性、法律性、民主性要求很强。做好地方人大工作必须增强这三种意识。

一要增强核心意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地方人大开展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党的领导体现在党对人大工作的政治思想、组织、决策、方向的领导,保证人大工作的正确方向。地方人大必须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履职的全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我市人大工作始终坚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委的重大决策开展工作,确保市委的重大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共同行动。我们还建立和完善人大工作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汇报制度,重大工作及时向市委请示汇报,取得市委的支持。最近,滁州市委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这将有力促进我市人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要增强法律意识。作为制定法律、监督法律执行的国家机关,在各国家机关中,必须率先树立最牢固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应尽职责。市人大常委会按照职权法定原则,遵循人大职能,严格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开展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执法检查、普法宣传等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要增强民主意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植根于人民的国家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人大工作始终不渝的目标。地方人大应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努力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国家主人翁权利。为扩大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引导全市人民积极参与我市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管理,推进我市“法治滁州”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人大自身优势,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加强与有关国家机关的沟通与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推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

三、开展地方人大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是地方人大工作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提高依法履职水平、充分发挥作用的不懈追求。近年来,我市人大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发展,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立足科学发展,立足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围绕地方人大法定职权,从四个方面大胆探索,以创造性的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是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正确行使决定权,科学决定地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是衡量地方人大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中心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从大局出发,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围绕滁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围绕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事项,抓住我市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作出一系列决议决定。“大滁城”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我市“三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人大常委会深入细致调研后,及时依法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为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常委会审慎决策,就“大滁城”建设的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融资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增强了地方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有力支持了“大滁城”建设的快速推进。

二是努力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强化监督效果。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监督工作置于依法履职的重要位置,把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议题,列入工作要点,组织开展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视察检查、调查研究等工作,坚持抓中心、抓重点、抓大事,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常委会还大胆探索,努力创新监督工作方式,组织召开经济分析会、开展对专项工作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建立审议意见跟踪问效工作制度,等等,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努力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增强监督效果,以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助推“干部活力工程”,努力规范人事任免工作。人事任免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受人民委托,对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选举、任命、罢免、免职等的重要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认真做好任免工作,并在把好人事任免关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目前,常委会对两院提请任命担任法律职务人员进行任前考核、公示,组织拟任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常委会领导对拟任人员任前谈话,拟任人员作供职发言,这些新举措,使常委会组成人员了解拟任人员情况,增强了人事任免工作的公开透明,也增强了拟任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确保党委的人事安排意图得以实现,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人选能够当选,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四是强化代表工作,不断推动代表工作新进展。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是各级人大的主体,为代表提供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础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代表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常委会坚持不懈地抓好代表法的宣传学习,提高全社会的代表意识;创新代表工作制度,制定《关于市人大代表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活动的规定》和《关于组织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活动的办法》,发放市人大代表履职手册,规范代表的工作与活动;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初任培训,学习宪法法律和人大业务知识,提高代表的基本素质和履职能力;组织代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代表作用;强化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意愿得以实行。这些措施的落实,推动了我市代表工作的新发展。。

实践证明,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更有利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更有利于人民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实现,更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务实创新,更加有效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我市跨越发展,尽快实现“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的目标而努力。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9-07-07
责任编辑: 唐志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