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健全机制、拓展报道形式、延伸报道内容、加强与各方的联系沟通等方面着手,进行了一些探索,为促进德州政治、经济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完善机制 努力为人大宣传工作创造条件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人大工作的重要一环,精心谋划,同时给予经费和车辆上的保障,并配备了四套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通过不断完善和切实执行《会议报道规程》、《重大活动新闻报道规程》、《好新闻评选制度》、《宣传报道员奖励制度》等一整套制度,推动了人大宣传工作的有序开展。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新闻会议制度。一是年度人大宣传会议。每年年初由常委会分管领导主持召开,部署年度宣传任务、明确宣传重点。二是与市级新闻单位的例会。常委会分管领导每月召开一次宣传报道员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交流总结人大宣传工作情况,分析挖掘重要的人大新闻线索,讨论重要活动的新闻策划方案,并要求机关报道员每月报送一篇文章,通过压担子的方式提高报道员的文字功底。三是人大常委会机关内部新闻题材分析会。题材分析会由常委会主管宣传的副秘书长召集,全体报道员参加,主要是提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经共同讨论,确定责任人进行采写。注重营造和谐宽松的写作环境,选题之后实行“集体商议提纲——责任人起草——集体修改——领导审核”的写作模式,力求群策群力,精益求精,共同做好人大宣传工作。
制度付诸实践之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几年来,大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撰稿、投稿的热情高涨,不少好的新闻线索得到挖掘,仅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稿件,经省级和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的稿件就有230余篇。
拓宽渠道 开创全市人大宣传工作新局面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对各部门的考察,邀请市直25个主要执法部门的通讯报道员成立市直民主法制通讯报道组,并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16名报道员长期“结对子”,通过建立联系制度,加强来往,共同宣传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情况。常委会机关不断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部门的联系,每年将常委会工作要点和人大宣传工作意见送至市委宣传部门,努力使人大宣传工作纳入市委宣传工作计划。每次常委会会议期间,安排车辆专人接送记者,并要求报道组成员列席会议。在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评选活动中,坚持邀请宣传、广播电视、报社等单位负责人和记者担任评委。
目前,以人大宣传工作者、新闻单位记者为骨干,以各县市区人大宣传干部、乡镇人大秘书、市直部门通讯员为网点的人大宣传网络已经形成,这张宣传网络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高效运作,共同唱响人大宣传的主旋律,使人大之音渐行渐强。在扩大宣传网络的基础上,常委会机关加强了通讯员队伍的新闻写作业务培训,由常委会主管宣传的副秘书长和研究室主任授课,通过结合实际工作、分析讲解范文、交流研讨等活动,不断增强通讯员的人大意识和政策把握能力,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宣传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突破市域局限,有意识地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力求将全市民主法制建设情况和人大工作情况介绍出去。《德州人大》是市人大常委会的机关刊物,办公室至今已编辑52期。通过这本杂志,与本省17个市人大、外省51个地市人大保持交流。2008年10月份开通了《德州人大网》,这对于扩大德州人大的影响,交流地方人大工作经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突出特色 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
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既为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生动、丰富的资源,也对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人大常委会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四个围绕”,即紧紧围绕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工作。“四个围绕”同样也成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始终注重把握一些全局性、方向性和前瞻性的问题,突出宣传重点,扩大人大宣传的辐射力,为推动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突出对人代会、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的宣传。每次代表大会前,都组成由市人大常委会主管宣传的副秘书长,宣传部主管新闻宣传的副部长任组长,三家(德州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社)新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宣传组,并召开三至四次宣传协调会,从各方面精心准备,认真部署,拟定详细的报道策划方案,确保宣传报道工作顺利进行。对于常委会例会,每次都严阵以待,在宣传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加以改进。如过去的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报道,往往仅有概括性、程式化的报道,而把其中大量有价值的、群众真正关心的信息省略掉了。如何保障人大新闻的权威性在媒体的传播中得到体现,如何加深受众对这一国家根本制度的了解?常委会认识到,只有加强人大宣传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才能把人大新闻打造成“优质产品”,才能使人大制度的宣传深入人心。从2006年起,加大了在会议新闻中挖亮点的力度,多种报道形式并用,从群众关心的角度,采取动态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报道效果。如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市政府贯彻《义务教育》法时,各媒体不仅刊播了会议程序报道,还配套刊播了《为了每个孩子都能受教育》的通讯,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委员会的审议情况,社会反响很好。
突出对重大活动的报道宣传。对于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执法检查等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层层进行把关,做到报道形式既严肃认真,又灵活多样,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人大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举措。如:2006年5月,常委会机关组织报道组成员利用10天时间深入到十一个县市区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多层次调研,撰写了《人大强化监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德州人大督促政府出新招,村村竖起收费公示牌 》、《德州人大:以工作创新助推创新型城市建设 》等十余篇报道稿件,在中央、省、市媒体发表,收到明显成效。
突出对人大代表的宣传。一是在每年人代会之前宣传代表中的履职积极分子,抓住时机,形成强烈的舆论效果,二是在《人民权利报》、《德州人大》及电台、电视台、日报社上开辟代表风采专栏,每月对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代表的模范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代表依法履行职务。
常委会机关在日常的采访报道中加强“引导”工作,除安排专人与新闻单位联系沟通,还为记者准备三份材料:一份是有关报道内容的背景资料;一份是各新闻媒体报道的方案;一份是报道中有关注意事项,包括一些人大规范用语等,力争将出错的概率降到最低。通过这些工作,引导新闻单位记者按照人大各类活动和会议的特色和重点进行各有侧重的报道,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度。(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