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人大常委会30年>>履职笔谈

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彰显人大作为

罗 敏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04-2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地方人大工作要有作为,必须始终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人大的具体工作中去,将人大工作的重心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谋发展,增强助推科学发展的主动性。一个地方能不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光是政府之职,也是人大之责。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不是“二线”,更不是“虚职”。面对加快发展的繁重历史任务和民主法治的迫切时代要求,人大绝不应碌碌无为,应该也可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的地方人大工作,务必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谨记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要围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充分发挥人大工作联系面广、人大干部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思考,积极建议献策,主动向党委多建加快发展之言、多献科学发展之策,提出有质量的建议意见,为党委科学民主决策发挥智囊团作用,提供有益帮助,在为推动地方科学发展出谋划策、献计出力上体现人大工作的水平,实现人大工作的价值。

议发展,增强助推科学发展的针对性。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的议事监督职能,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在提高会议审议质量上下功夫,善于提出有见解、可操作、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和指出“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好工作。注重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城镇和乡村、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注重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切实转变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传统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注重提高发展水平、提升发展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促发展,增强助推科学发展的有效性。要进一步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认真行使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紧紧抓住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和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认真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报告,适时作出决议决定,促进“一府两院”不断改进工作,实现科学发展。重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上把好关,对重大项目的建设、财政资金的使用、政策性融资的安排等,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有利于科学发展,就不遗余力地支持,使国家和地方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要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把是否坚持科学发展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指标,使党组织推荐的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强、实践科学发展作风实的干部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作者系江西省南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9-04-28
责任编辑: 唐志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