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先玉率部分组成人员赴四川省南充市、达州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及市内綦江县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期间,主要参观了南充的城市建设和遵义市的部分“红色”景点,考察了达州市化工园区建设情况,与各地交流了人大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一、南充、达州、遵义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对南充、达州和遵义三市在应对金融危机、推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做法,考察组进行了总结。
南充:改善基础设施,关注百姓生活,投巨资提升城市品位。南充是四川省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主城由顺庆、高坪、嘉陵三个区组成。城市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建成区面积由70平方公里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60万达到100万。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打造“一线一心六区”。“一线”,即沿嘉陵江实施城镇和景区景点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内河观光度假旅游精品线。“一心”,即启动城市绿心建设,打造上中坝3000亩城市湿地生态植物园。“六区”,即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六个功能区。为实现这一目标,南充以改造主城内2平方公里棚户区和“城中村”,彻底治理脏、乱、差,解决交通拥堵和环境综合治理的问题为突破口,用三年时间投资40亿元,主要拓宽滨江大道有效路面,启动市辖三区80万平方米棚户区和85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实施主城区道路美化、绿化和路灯光亮工程等。据介绍,如此规模的旧城改造是南充历史上旧城改造工程中最大的一次,三年后,南充主城两平方公里旧城区的3000多户居民将整体搬迁,彻底改变旧城区没商场、没学校,住的是篱笆墙,烧的是柴火和蜂窝煤等现象,这里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的“城中城”。同时,旧城改造中还将恢复文庙、顺庆府衙,仿建川北民居,留下南充的记忆。
达州:高起点大手笔,发挥资源优势,化工园区建设方兴未艾。达州是国家“十一五”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近年来,达州积极抢抓天然气资源开发机遇,着力搭建资源就地转化平台,加速建设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目前,产业区共实施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项目35个,总投资62亿元,完成投资15.2亿元;入驻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155亿元,完成投资62亿元,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工业跨越的主阵地。一是规划起点高。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距城区约6公里,按规划到2010年,产业区建成面积达10平方公里,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税利20亿元;到2020年建成面积达30平方公里,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税利100亿元。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区首期开发10平方公里有基础设施、公用工程项目16个,总投资22亿元。金龙大道的建成和产业区内金龙大道南延线等25公里长道路的开工建设,即将形成“二横二纵”干道主骨架;铁路专用线、特勤消防站等必备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使用,无疑为达州化工园区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三是产业项目进展顺利。齐鲁石化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项目、汇鑫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香港玖源40万吨合成氨/75万吨尿素/6万吨三聚腈胺项目、达钢集团30万吨甲醇/20万吨二甲醚项目、川投集团2×35万KW天然气发电项目、康泰化工8万吨双甘膦、瓮福达州磷硫化工基地等12个项目部分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石化60万吨烯烃项目、达钢集团碳一化工产品链项目、天府药业整体搬迁项目等8个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这些项目的入驻将很快实现达州人“化工强市富民”的梦想。
遵义:推进区域合作,打造精品景点,红色旅游业逐年升温。遵义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先后与井冈山、延安、瑞金、嘉兴等地联合开展“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与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联合举办五大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论坛活动,积极和重庆、贵阳、广安等城市开展跨区域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行动,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使遵义旅游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市场效果明显。近年来,遵义市投入红色旅游建设的资金达4亿多元,先后建设了遵义会议陈列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完善了红军烈士陵园等基础配套设施。特别是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红军街,北与遵义宾馆隔街相对,南与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毗邻,与遵义会议纪念馆、文化小学为邻,东与遵义公园、西与名校遵义四中相连,为遵义市传统商业、文化中心区域,地处红色旅游景点核心位置。该商业街以朴实的黔北民居建筑风格设计,彰显了特有的文化属性;整合了当地名烟、名酒、名茶的展销,使之成为遵义名优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展示窗口;打造了古朴典雅的娱乐休闲场所和具有遵义特色的餐饮,改变了以前到遵义就是看一幢“旧房子”和几座山、几座雕塑的感观,增强了遵义红色旅游留客能力。以遵义会议景区经营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遵义红色旅游集团开发投资公司,通过融资、兼并、联合、控股等方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红色旅游精品的开发建设力度,经过多年对遵义会议纪念馆为代表的景点内涵大扩容和对相关景点的精心打造,遵义红色旅游已经从过去参观“一栋房子”拓展到以遵义会议纪念馆和红军山、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遗址为重要参观内容的丰富的红色之旅,成功吸引国内外游客来遵义参观、留宿,“游客不过夜”逐渐成历史。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红色旅游浪潮再次席卷遵义,全市接待游客首次超过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二、达州、遵义、綦江三市县人大工作的创新做法
考察期间,考察组认真学习并总结了达州、遵义、綦江三市县人大工作中的创新做法。
达州:强化预算监督,开展履职考核,创新人大工作制度。一是为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了对市级财政预算的监督,制定了市级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建立了部门预算上人代会和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制度,成立了市级预算审查监督咨询组,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工作。去年,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对10个部门的预算草案进行了审查。二是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在报经市委同意后,于去年12月对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公安局等11个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了履职考核。常委会成立了6个调查组,通过座谈会、个别谈话、到下属单位和找服务对象了解情况的方式,全面了解考核对象的履职情况,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在市人大常委会议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其他常委会任命人员也报送了书面履职报告。这种做法,不但没有违反党管干部的原则,反而增强了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法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创造力、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三是按照监督法的规定,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暂行办法,机关健全完善了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和考核考勤等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常委会工作程序,提升了常委会工作水平。
遵义:实行票决测评,建立专家小组,出台主任会议纪要。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完善了“一府两院”领导与会报告工作制度和审议意见督查督办制度,实行每半年听取审议和票决测评“一府两院”执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制度,增强了人大选举人员和任命人员的人大意识,更主要的是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促进了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和落实,化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监督实效。二是成立专家咨询小组。遵义市人大常委会由各专委会结合工作需要,推荐、聘请了11名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小组。这些专家都是在市内对法律和经济工作比较熟悉,对某领域工作也很熟悉的精英和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代表性。市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平时对口联系相关专家,做好联系和服务保障工作,及时提供信息资料,与专家所在单位搞好工作协调,为专家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时间。针对人大审议的各项重要议题,市人大常委会事前给专家提出重点研究课题和咨询需求,以便专家提前作好准备,提出意见建议,为市人大常委会提供法律和工作咨询,切实增强常委会审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出台主任会议纪要,主要记录整理主任会议所议事项,对有关事项的办理提出要求,由办公室及时送达办理单位和责任人,做到议而有果。
綦江:开展工作评议,强化代表工作,注重创新审议方式。綦江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人大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是开展了对县市政园林管理局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工作评议。为确保评议工作取得实效,评议调查组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被评议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评议意见,并及时反馈给被评单位整改。同时,常委会对被评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问效。二是增加代表活动经费,保障代表履职所需。在綦江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县所有镇乡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由300元提高到了500元,县人大代表活动经费则由800元提高到了2000元,为县乡人大代表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三是对“一府两院”未纳入县人大常委会年度议题预安排而“一府两院”有建议、人民群众有迫切愿望或上级有明确要求的议题,由主任会议听取相关专项工作汇报,并以《会议简报》的形式将审议发言和书面审议意见印送相关领导和部门。
三、考察学习后的几点启示
立足本地实情,抢抓发展机遇,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考察组一行最大的收获。
一是打造城市名片,丰富城市内涵,创建三峡库区特色滨水城市非常必要。南充市投入巨资改造棚户区、“城中村”和把滨江路打造成标志性大道的做法,与万州区正在实施的旧城危房改造和北滨大道滨水区综合改造项目如出一辙,对于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万州区北滨大道一带现有功能不齐、年久失修、消防隐患严重等危险因素较多的危旧房2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功能和居住环境与宜居万州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北滨大道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万州。要坚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依法拆迁、维护稳定、分类改造、提升形象”的思路,全面推进改造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是强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达州市为加快化工园区建设步伐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组建了产业区建设指挥部,着力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全力打造方便快捷的出入境通道,搭建了良好的基础平台。万州区工业园区建设,近年来成效显著,气势恢宏,由于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已有一大批国内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入驻。但目前园区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配套等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彻底解决,使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要以开展“强作风、保增长”主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制度,激励更多的干部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去。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及时为入驻企业解决好发展中的困难。要关注本土企业,特别是有前景的特色产品企业,给予与外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要发挥好高端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企业上档升级。
三是精心策划,打好“三峡牌”,全力培育特色旅游产业。遵义市2000年初在广东的一次旅游推介会上,决策者想以境内的桫椤、十丈洞等景点吸引对方而最终失败,由此引发了对打造遵义“红色旅游”的思考和重视。短短几年时间,遵义旅游人数突破千万人次的事实证明,将长征文化资源与红色旅游捆绑起来,是一次精妙而成功的运作。万州区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三峡平湖风光,有“亚州第一大瀑布”青龙瀑布,有都历山正在实施的“锦绣三峡”旅游开发项目,如何以这些具有本土特色的资源为依托,迅速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大有文章可做。要把青龙瀑布的开发打造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发挥“龙头”的拉动作用。尽力支持都历山“锦绣三峡”开发项目的加快实施,力争三年后实现“开门接客”。尽快实施“四方井”、“三元街”特色民居项目,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峡文化和峡江文化,让游客感受到三峡文化的古老、雄浑、激越和壮阔,推动旅游向精品旅游和文化旅游发展。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加大监督力度,增强人大工作的实效性。达州开展预算监督,綦江开展工作评议的成效,证明了我们对江南新区和工业园区进行财政预算监督以及对工业园区建设、行政审批工作开展评议的做法非常有必要。他们在工作中开展的履职考核、票决测评、成立专家咨询组等创新做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和学习。区人大常委会在近两年的工作中,紧扣区委中心工作,围绕“500亿万州”建设,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围绕监督重点,认真履行职责,围绕热点难点,关心群众生活,发挥代表作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机制等做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但不少方面仍需不断创新和完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有力地促进全区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熊刚系万州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秘书长 陈及时系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