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其他

山东:铁腕治污为环境添绿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2016年8月10日

烟台市对养马岛“十里长堤”进行拆除打通,使周围海域沉积多年的淤泥尽快得到冲洗,恢复了生态。经监测,目前周围海域已达二类水质。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摄

“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已经执行了一年有余。这部新环保法因明确了政府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环境违法处罚力度而被称为“长了牙齿”的法律。山东省是执行新环保法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目前的效果如何?日前,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来到济南、淄博、潍坊、烟台等地采访。

“出重拳,用重典”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从我们执法一线监管人员来讲,压力很大。我们深入学习新环保法后,立即走访重点企业,给他们解读法律,告知细则,严格按照法律的每一个条款、每一处内容去要求企业、约束企业,从而形成高压严管态势。”山东省烟台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王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王颖表示,目前支队共有45名执法人员,需要直接监控的除了“国控、省控、市控”等16家重点企业外,还有三产企业等。“尤其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注重环保问题,反映问题多了起来,投诉量非常大。仅今年上半年,信访投诉量就同比增加了近20%。”

“人手不足”问题成为记者在山东各地采访时,环境监测部门反映的最普遍问题。王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为弥补人手不足,烟台环境监控中心还花了60万元买了无人机,并联入互联网,对重点企业及环境进行监测。

寿光市环保局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他们也在着力打造智慧环保信息化监管系统——投资1780万元建成集“感、传、知、用”为一体的智慧环保监管系统,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开展“智慧环保”建设的县级市。原有环保监管模式因人力、物力有限,不能对排污企业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管,少数企业仍然抱有侥幸心理,利用夜间、雨天等时间、天气条件违法排污。现有智慧环保监管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技术,大大提升环保工作的处置协同能力,倒逼企业加强守法意识。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涉危险废物单位及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实时、无死角的全覆盖监管,实现对全市环境监管的全程可视、可测、可控和可追溯,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监管执法链条。

记者了解到,传统的监管方式往往是环境监察人员尚未到达现场,环境违法行为已经终止,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环境问题,传统的人工现场采样监测的环境监管方式已不能满足环境监管的需要。山东省寿光市、潍坊市、淄博等市都强化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地全天候监控。如寿光市环境监控平台共监控17处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0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站、6处乡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站、1处城市管网监控点、203家(335处站点)重点污染源、13处高空视频、110处污染源视频监控。每日完成环境监控平台约115万个环境质量、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审核工作,经审核后,面向公众发布约2万个;有效保障了数据传输有效率,2016上半年国控污染源数据传输有效率为99.94%。

潍坊市环保局局长郑金来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之前各地都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环保工作也要从属于经济发展。新环保法执行之初,他也担心会执行不力,但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潍坊市在这方面执行得非常好,因环保问题刑事案件拘留的就上百起,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在山东各地采访当地的企业时,他们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新环保法执行以来,企业明确地感到新环保法“长牙齿了”。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现在环保部门来检查都不打招呼,不分时间,经常深夜跑来检查。

在烟台恒邦化工有限公司的厂址内,记者看到,工厂已经停产,厂区内的有些生产设备正在寻找合适的买家。

烟台恒邦化工有限公司隶属于烟台恒邦集团,是个40多年的老厂。烟台恒邦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恒邦化工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气味污染问题。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虽经降膜吸收器、碱吸收器等处理设施处理,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气味产生,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二是废水超标排放问题。公司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氯碱生产、双氧水生产和氯乙酸生产项目产生的废水,废水排放量约120吨/日,企业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200吨/日,处理后的废水排入三八河然后入海。废水虽经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但仍时常存在超标排放现象。

央视对企业环境问题报道后,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市区两级对该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对查明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处罚,并对整改工作实施挂牌督办。烟台市环保局对牟平区涉水项目实施区域限批,牟平区委、区政府对区环保局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牟平区环保局即日下达停产整治决定,该企业除承担周边居民供热的75吨热电锅炉外的所有化工生产系统已经全部停止生产。

今年3月,烟台恒邦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山东省政府“2018年之前,化工生产项目要全部搬入化工园区”的有关规定,决定对下属的烟台恒邦化工有限公司化工生产系统永久停产,启动了企业化工生产装置的拆除工作,并提报牟平区安监、环保部门备案。7月4日,该企业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开始对氯碱系统化工装置进行拆除,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有关规定,预计今年12月底前完成。

“我们坚持‘出重拳,用重典’,依法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典型环境污染问题。”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2015年至今,山东省政府先后两次牵头组织全省环保专项行动,共立案处罚环境违法案件10452起,罚款6.05亿元,停产整治案件362件。

“超低排放”高标准严要求

去年年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幅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在山东几个城市的发电、煤炭等排放大户企业采访时发现,山东全省执行了非常严格的标准。

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是济南市的排放大户。该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2016年4月,该公司全部关停了4座40吨转炉,淘汰炼钢产能380万吨。公司粗钢年产量由1100万吨降低至600万吨,降低了45%,成为同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最多的企业。通过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年减排二氧化硫8652吨、氮氧化物2370吨、颗粒物排放量7772吨。

近年来,该公司还投入20多亿元实施了100多个污染治理项目。全公司现有环保设施197台(套),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设施162台(套),废水处理设施23台(套),噪音防治设施12台(套)。吨钢环保运行费用已达150元。这些环保设施的建成投用,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降低,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从2015年济南市区的环境变化就可以看到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为空气质量的提升作出的贡献。该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

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57微克/立方米、87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分别改善46.2%、18.6%、17.8%、19.4%;蓝天白云天数144天,比2013年增加15天。2016年1~6月,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改善率分别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7.3%、细颗粒物(PM2.5)8.4%、二氧化硫20.0%、二氧化氮4.3%;蓝天白云天数96天,同比增加21天。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该公司将达到国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污染物排放将达到山东省第四时段指标。2020年污染物排放总量与2014年相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将分别削减58%、64%、75%、69%、60%。绿地率将达到36%,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1%,建成10公里绿化林带屏障。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吨钢耗电等指标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城市供暖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今后将投资15亿元对现有污染源进行达标升级治理。

淄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今年该市财政拿出10亿元奖补资金,带动总投资107亿元,集中实施电站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等18个专项1512个绿动力提升项目的建设,其中12个专项1401个项目由市环保局牵头负责落实。截至目前,已竣工项目622个,关停淘汰167个,开工在建355个。同时,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集中煤制气等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推广力度。目前,中铝山东分公司大型煤气站已建成,淄川建陶生产区、张店南部工业区等工业集中区的煤气站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推进,将大幅度减少煤炭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寿光市则在山东全省县域率先全面启动现役燃煤电厂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相关企业对现有锅炉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该市计划到2017年10月底前,完成38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018年10月底前完成39台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截至目前,要求今年完成的23台燃煤机组已有9台改造完成,14台正在改造。

“治用保”流域治污

“我省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在国家重点流域治污考核中,我省已分别连续8次和6次获得国家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第一名,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张波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在“治”上,倒逼960多家涉水工业企业实施了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300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310万吨/日。大力实施退渔还湖,引导建立渔业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在“用”上,利用季节性河道、闲置洼地,因地制宜建设再生水调蓄水库,建立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南水北调沿线各市建成再生水截蓄导用工程21个,年可消化中水2.1亿立方米。在“保”上,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河道,构建沿河环湖大生态带,努力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目前山东全省已建成人工湿地150处,总面积达37万亩,修复自然湿地80多处。

济南市环保局长高立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该市投资20.4亿元开展建成区污水直排口治理工作,完成了65条河道截污,消灭污水直排口1200多个,全市共新铺设污水管线607公里,市区总长度达到1389公里。济南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6万吨/日,总处理能力达到121.5万吨/日,全市16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市区14座分散式中水处理站全部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设计。该市还对污染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进行奖补政策,科学设置重点河流考核断面,对各县(市)区实行每月一考核、一排名、一通报、一公开,对年底综合考核成绩突出的由市财政给予一定奖励,切实以支流治理保干流达标。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推进39平方公里的大明湖兴隆试点区域和62平方公里济西推广区域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实施城市水系、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建筑小区和能力建设五大系统建设,切实发挥‘渗、滞、蓄、净、排’的功能,力争2~3年时间把我市建成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高立文表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程晖)

责任编辑: 冯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