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其他 > 四川采访

四川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治水,将水环境质量目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

农村治水打通最后一公里

浏览字号: 来源: 经济日报 2015年8月25日

四川是泡菜大省,许多泡菜企业产生大量污水,川南酿造有限公司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

四川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利用COD在线速测仪对污水处理进行实时监控。

本报记者 杜 芳摄


近年来,农村水环境形势严峻,畜禽养殖、生活垃圾等已经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水污染防治,在许多地方既是要事,亦是难事。今年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重提出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农村水污染防治究竟难在哪里、有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记者跟随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走进四川进行实地采访。

农村水污染成顽疾

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板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村民刘怀玉养了约200头,也只够得上当地的中等规模。对她而言,生猪粪便处理是个老大难问题。“养殖场的粪便量大概每天四桶,以前猪粪一部分供自己家果园施肥,但是仍然会剩余大量的粪便无处处理,大家都随便排放到沟渠河湖,附近水域臭烘烘的”。刘怀玉说。

畜禽污染不仅是脏了水体、破坏了环境,也让附近居民深受其害。丹棱县丹棱镇的农民宋成全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他前些年雄心壮志要做鱼塘经营,本来投了15万元,就是因为上游一户人家养了3头猪,没有处理好畜禽粪便等问题,整个鱼塘的水都遭到了污染,还没有见到利润就赔了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近些年,随着一些地区畜禽养殖量无序增加,废弃物排放量严重超过水体消纳能力。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最新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48万吨、6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25%,分别为工业源排放量的3.23倍、2.3倍。全国有24个省份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占到本地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0%以上。

此外,畜禽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激素、铜、铁、铬、锌等物质,随着粪肥还田,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间接造成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下降,损害人们的健康。有关研究表明,年出栏量10万头的养猪场,污染半径可达5公里。

四川既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主要集水区,同时又是农业大省、养殖大省,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重,而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乡镇污水治理设施不完善、运行不稳定,导致流域总磷污染突出。总磷超标已成为四川省水环境一个突出问题,是今后四川省水环境综合整治的主攻方向之一。

治理农村水污染并非易事。以往四川农村水污染防治,各地想了很多办法,财政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因为水污染处理的成本过高,而财政资金有限,在不少农村,治水成为地方政府的沉重包袱。

“此外,农村治水还要面对谁来治理的问题,污染源多,治理力量单薄,治理责任落到了政府头上,政府不得不对水污染防治大包大揽,往往陷入力不从心的尴尬,不能实现水污染治理的常态化。”丹棱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谷维芬说。

对一些农村而言,对水污染防治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监管措施,没有形成一套县、乡镇、村党政齐抓共管的治水体制和工作格局,农村水污染防治力度不够,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加纵容了农民随意排放畜禽污染,也因此,农村治水成为长久不破的陈年顽疾。

引入社会力量治水

如今,在眉山市丹棱县,各村都有专业的治水小分队,有的专门负责垃圾处理,有的帮忙解决畜禽污染难题。宋成全就是这类治水小分队的负责人。

自从鱼塘被畜禽污染后,宋成全就和水污染“干上了”。“水污染治理太重要了!”宋成全说。他专门去参加了镇上抽施粪机服务队的竞标,并从十几名竞争者中胜出,成立了一支专门处理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的专业服务队。

“丹棱招聘专业服务队伍,负责干粪和多余沼液的转运,由乡镇采取竞标的方式,组建乡镇抽施粪机服务队,县财政给予每支服务队每年10万元的补贴,中标抽施粪机服务队与乡镇签订承包协议,负责所在乡镇干粪和多余沼液的收集转运,杜绝畜禽养殖污染。”丹棱县环保局局长宋诗利说。

四川省在治水的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单靠政府的力量无法监管阻止农业污染的排放。引进市场化的专业队伍,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治水,成为四川农村治水的新思路。

宋成全的服务队不但有统一的服装,车上还自备发电机、管子等装备,队员处理操作熟练,看起来相当专业。他们上门收沼液,养殖户每立方米沼液需要支付3元钱,到地里施肥种植户每立方米支付30元钱。通过市场化运作,本来被视为污染源的牲畜粪便在一抽一放间实现了33元价值,服务队一天能拉9至11车,收入800元左右。

“自从有了专业化的治理,农村沟塘河渠污染大大减少,以前的臭水河也变清了。”宋成全说。他带领的队伍有3个人,负责7个村子。每天一大早,他们把养殖户的畜禽粪便收集起来,再给需要的种植户灌到田地里,这样既减少了沟渠污染,也让种植户可以以低成本用上农家肥。

四川省运用同样的思路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在丹棱县,农户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后,由承包人二次分类处理。“这样一来,两次垃圾回收可以减量80%。而且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一次性设施投入节省73%,每年运行费用节省88%,治理效果却丝毫不打折扣。”丹棱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谷维芬说。

“因地制宜、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依靠市场的力量,有了专业队伍,政府走出了治水困境,经费投入压力减轻了,农村实现了常态化保洁,水环境治理有效提升,达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谷维芬说。

监管“触角”不留死角

周超毅是新民场镇的年轻女镇长,在这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该镇环保第一责任人。辖区内一旦发生水质安全事故或者大大小小的水污染问题,首先问责的就是她这个一镇之长。“现在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感觉压力特别大,如今水环境监测的工作抓得非常紧,丝毫不敢疏忽。”周超毅说。

在新民场镇镇政府的机关办公楼里,特别为环保工作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办公室,环境违法举报电话醒目地贴在办公室门口。作为环保第一责任人的周超毅在下辖的七村一社区都有环保联络员,这支巡查队伍,按照村属地原则划分责任区域,明确责任,对本辖区饮用水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村面源污染等的巡查每天都要进行。镇水源巡查办负责组织开展考核工作,每月通报情况。

“我们这里水质很好,以前老百姓洗衣服洗菜都在河水里洗,会对水体产生污染,现在为了保护水质安全,拉起了防护网,禁止污染水源,实施断面整治,河道不能有垃圾堆放,河床不能有淤泥堆积,河面不能有杂物漂浮,巡查员在发现类似的污染问题时也会及时制止。”周超毅说。自从设立了镇级环保机构和村社保护联络员,环境监控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块土地,新民场镇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监管网络体系。

像新民场镇一样,成都市317个乡镇和街道全部设立了环保机构,并延伸到村和社区,成都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全域实现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全覆盖的副省级城市,实现了环保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2011年以来,成都先后从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热心环保事业的市民中遴选聘请了1146名特邀环保监督员,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正是这样的制度创新,打通了水环境监管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监管不是做做表面文章,为了让农村水污染治理落到实处,四川省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将水环境质量目标纳入目标考核范围,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我们这里水污染防治不力是要受罚的。”周超毅说。

据了解,四川成都从2012年起实行断面扣缴制度。在主要河道共设置34个考核断面,对水质超标的区(市)县按规则实行资金扣缴,至2014年累计扣缴资金7019.6万元,专项用于水环境治理工作。

各负其责的污染治理体系让农村水污染防治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作为基层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得以真抓实干,通过各级行政力量的协调、调度,四川广大农村逐渐恢复了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目前除成都市全部建立乡镇环保所、绵阳市已启动建立乡镇环保所外,其余地方乡镇环保机构建设尚未启动。四川的乡镇环保机构建设刚刚起步,下一步将继续推广,并将进一步加强乡镇环境监管力量。”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何旅章说。(本报记者 杜 芳)

责任编辑: 李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