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其他

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

——探寻浙江“五水共治”绿色发展之路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妇女报 2015年5月26日

浙江是江南水乡,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05年8月就是在浙江被首次提出。十年来,浙江一直照着这条路子阔步前行。浙江省委、省政府已经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

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日前赴浙江中西部的浦江县、开化县、建德市、桐庐县围绕“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进行深入采访。

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虞宅乡马岭脚村是壶源江的源头村之一,绿树环抱,村内的老屋正在修缮。作为浦江县离杭州最近的村庄,水晶加工产业在30多年前最先进入马岭脚村,之后迅速扩散开来。在马岭脚村一处水晶发源地首批加工点原址,水晶加工排污口的白色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4月18日上午,在这个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群,今年46岁的马岭脚村村支部书记胡建富谈起曾经的水晶污染,印象深刻,“最多时六七十户人家加工水晶”, 打磨水晶的污水含铅量较高,未经处理直排造成土壤板结,从山上下来的溪水“不能洗菜”,“河水污染,影响子孙后代”。

2013年5月浦江县在全省率先打响了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马岭脚村112户村民集体搬迁,马岭脚村启动民宿建设。马岭民宿已与浙江外婆家餐饮有限公司签约合作。

4月18日下午,浦江县城西南角的人工湖翠湖,河水清清,河面上用红色、蓝色绳索分隔出深水区和浅水区,三三两两的人群在岸边玩水,聚餐聊天。岸边的液晶显示屏显示翠湖水质监测情况,“水温:11.4℃,CODmn:4.0mg/L,氨氮:0.160mg/L,总磷:0.095mg/L,优于Ⅲ类水,可游泳”。

在2013年之前,“翠湖”并不是如它的名字那样美丽。浙江省浦江县城管执法局局长马深源介绍,翠湖整治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水晶打磨后直排的废水使翠湖变成“牛奶河”。2013年9月,翠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集农业面源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态修复于一体。经过整治,曾经劣Ⅴ类水质的翠湖,2014年被认定为“可游泳河段”。

浙江省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介绍,30年来,水晶产业对浦江县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群众上访量不断增加。2006年、2011年,浦江县曾两次发起对水晶污染的治理,屡战屡败。2013年这一仗,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经过铁腕治污,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

2014年,浦阳江上仙屋出境断面从连续8年的劣Ⅴ类基本达到Ⅲ类。全县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已彻底消灭。浦江县正在建设四个水晶集聚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治污、统一管理。浦江县水晶企业从22000家锐减到1376家,彻底摆脱水晶产业依赖,成为2014年浙江经济年度样板。

“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传统水晶产业不仅未倒下,还以更高标准发展。网络经济销售额超过传统水晶产业。”施振强说,绿水青山本来就应当是金山银山。

“五水共治”的成果也在地处钱塘江中上游的浙江省建德市初显。

4月21日上午,在浙江省建德市莲花镇,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莲花镇素有“浙江禽蛋在建德,建德禽蛋出莲花”之誉,最高峰蛋鸡存栏量近300万羽,生猪2万余头,每日鸡粪猪粪将近400吨,禽畜粪便直排造成莲花溪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是典型的“黑臭河”。

“五水共治”工作启动后,建德市围绕环境容量做“减法”,重新划定全市畜禽养殖禁限养区。莲花镇实现2.1万头生猪全部退养,蛋鸡减量近50%,与3家有机肥厂签订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协议。根据今年2月底环保部门对莲花溪10个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莲花溪水质已达到Ⅲ类水体,部分断面达到Ⅰ类、Ⅱ类水体。

浙江省建德市委书记戴建平介绍,建德市注重将治水与群众增收结合起来,出台政策推动养殖户转产转业。积极引导退养农户发展西红花、草莓、铁皮石斛等种植业。

2014年6月底,建德市提前完成了“清三河”任务,完成14条垃圾河、20条黑臭河的治理任务。截至目前,建德市55条主要河道有53条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其中Ⅱ类及以上水质46条。

依托美丽环境打造美丽经济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位于钱塘江的源头,全县森林覆盖率80.54%,出境水质常年保持在Ⅰ、Ⅱ类标准,是浙江的优质“大水缸”,空气质量常年为优。

4月20日上午,在地处钱江源头最北端的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村道整洁干净,村民盖起了三层小楼,周围茶山上云雾缭绕。2014年年底,村里集资建成了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

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很多外来游客。龙门村村民汪爱女开了一家农家乐,名为“龙门客栈地字壹号”,5个房间,12个床位,2014年5月1日开始营业,到年底毛利八九万。

今年44岁的汪爱女曾外出打工,得知县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后,回乡创业。她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开农家乐装修了4个卫生间,买了10个床位,政府共补助3万元。来的顾客还会介绍给别的朋友,“生意越来越好。”

在开化县马金镇姚家源村,曾经堆积了30多年垃圾、苍蝇蚊子满天飞的河道经过治理,上游的活性炭厂关闭,现在河水变得清澈见底,在之前的河滩地上搞起了一江两岸绿化项目。“现在村民能捉到好多青蛳,大的青蛳一斤卖到70多元。”姚家源村村支部书记姚文军说,青蛳只能生活在Ⅰ类水中。

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看来,开化县的发展路径非常清晰,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为主线,以国家东部公园为载体,追求生态经济化,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

在“五水共治”的目标下,开化县提出,治水同时要造景,美村要富民,作为美丽产业打造。开化县制定了一个十年规划,核心就是绿水青山怎样变成金山银山,“美丽环境如何变成美丽产业,最后变成美丽经济。”

对开化县工业GDP考核的指标已被取消。开化县迅速淘汰与环境融合不高的产业,重点打造生态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先行区,增加绿色产业的增加值,比如,茶叶从之前的生产、采摘、加工延伸到茶艺展示。“过去5~9月是开化县的旅游旺季,现在春节就有人来住。处处看到五水共治的成效。”鲍秀英说。

2014年开化县乡村休闲旅游585.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35.99亿元,同比均增长30.3%。

“绿水青山这一生态资源如何变成生态资本、富民资本,需要从体制、制度等方面进行突破。”鲍秀英说。她期待,通过开化的发展,为山区县、生态县提供发展模式、版本。

让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致富源泉

相比于开化县,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禀赋。黄公望的《富春江山居图》驰名海内外,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就是这幅名图的实景。

4月21日下午,阳光明媚,在芦茨村,“感受乡村新风尚,体验休闲慢生活”的广告随处可见,街道干净整洁,秀美的富春江和一弯青山将整个村庄环抱。

在芦茨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与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合作设计研发的垃圾处理设备可以将可堆肥垃圾进行发酵,生产出“世外桃源”有机肥,每包10元。

垃圾分类并非易事。2013年9月起,富春江镇开始全面实施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芦茨村创新“一源两管三用”模式,抓好源头管理,专人上门管、动态抽查管,用好“奖励棒”“面子牌”“众人力”。由垃圾收集员每天上门收集垃圾并进行评定,垃圾分类合格的对象可获得“奖励棒”一根,不合格对象,当日无“奖励棒”。“奖励棒”累计一定数量,可到村委兑换奖品。

“桐庐县的垃圾分类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桐庐县环保局副局长杨振武说,截至2014年年底全县30万农民每户两只垃圾桶全部设置到位,将垃圾分为“可堆肥”和“不可堆肥”两类。全县146个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建成投入使用,减少农村生活垃圾50%左右。

“桐庐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说,全县推行“三个率先”,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率先实现所有河流随时随处可游泳。

桐庐县注重依法治水,健全环境监管机制。近三年来共计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和其他项目272项,有效促进产业机构调整优化和生态环境源头保护。桐庐县法院成立了环境保护巡回审判法庭。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为契机,持续开展“零容忍”执法。

桐庐县域范围内全面消灭了垃圾和、黑臭河,境内83条河流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体,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质,连续8年优于入境断面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在毛溪浩看来,不仅是环境改善,更重要的是把环境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为了让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农民致富的源泉,桐庐县推出四个“有”,乡乡有民宿,乡乡有村落景区,乡乡有特色产业,乡乡有农村电商。“老百姓有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理念,保护好青山绿水就是我们的摇钱树。”

不仅仅是浦江县、开化县、建德市、桐庐县,“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在浙江全省渐显成效。2014年,浙江全省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断面比例占63.8%,比2010年提高2.7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4%,比2010年降低6.3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记者 王春霞)

责任编辑: 李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