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其他 > 2014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 > 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 > 新闻报道

嬗变淮河流淌出美丽中国梦

汪 汀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建设报 2014年6月24日

    题记:记者日前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安徽、河南两地对淮河流域治理情况进行采访时,听到一位参加世纪行活动多年的老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10年前,我曾经来过淮河……如今真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变化太大了!”

    究竟是怎样的变化,让这位资深记者如此惊讶?

 

    嬗变淮河流淌出美丽中国梦

 

    水,生命的源泉,淮河更为它注入了幸福的元素。

    “鱼儿跳,野鸭闹。水儿清,群众笑。”如今的淮河边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记者沿河走来,感同身受。

    但据沿岸的居民反映,当年的淮河并非是这种景象。

      上世纪90年代,沿岸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致使淮河流域水质严重恶化。

    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洗衣灌溉,80年代河水变坏,90年代鱼虾绝代。”一首顺口溜,见证了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痛苦的记忆。

    “当年的淮河,水是黑的,味道臭极了,从很远就能闻到。”老记者如是说。

  向污染宣战

    上世纪90年代,面对污水浊流的大江,在中华大地上传出了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口号。

    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更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向污染宣战。

    “十二五”以来,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要求逐步提高,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淮河流域安徽、河南等省,共同向污染开战,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水源地监控和保护,启动了一系列的治污措施。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淮河流域列入国家重点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项目346个,计划投资91.6亿元,与“十一五”相比,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分别增加了253%134%

    安徽省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仅2013年,该省就新建管网1400余公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3座,新增日处理能力33.4万吨,新建分散型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59座。目前,全省共有1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474.3万吨。与2010年相比,2013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7.2%,已提前完成“十二五”的总任务。

    该负责人说:“目前,淮河流域安徽境内总体水质已由中度污染好转为轻度污染,干流总体水质始终为优。”

    淮河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5省,流域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作为淮河的发源地,河南省近年来对于治理淮河的投入也不断加大。

    据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介绍,“十二五”以来,河南省先后投入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6.5亿元,支持产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

    张维宁表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减排在总量减排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完成重点减排工程639个,减少COD(化学需氧量)31.2万吨。

    多重压力制约治污步伐

    为了巩固治污成果,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014年至2015年化学需氧量要逐年下降2%以上,新建日处理能力1600万吨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到2015年年底,新增化学需氧量减排能力200万吨。

    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十二五”末,全国污水处理率及再生水利用率要超过85%20%

    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再生水投资总额达到43.83亿元,比2011年猛增了75.46%。要达到国家提出的利用率要求,未来5年间我国仅再生水市场规模就将超过700亿元。

    此外,尽管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超过87%,但县城污水处理率仅为75.24%,乡镇污水处理厂覆盖率更是不足8%。有专家测算,未来5年,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的投资至少还需要1500亿元。

    巨大的资金压力严重制约着治污的步伐。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卫国表示,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尽管通过支出结构调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节能减排,但仍不能满足需要。此外,一些企业效益不佳,资金筹措困难,减排措施很难到位。

    除资金压力外,增量压力大同样考验着地方政府。

    安徽、河南两省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淮河流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加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新增用能多、污染物排放量大,在消化新增量的同时又要削减排放基数,困难重重。

    张维宁坦言:“节能减排任务十分繁重。”

  政策+技术+责任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在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还要整合各领域节能减排资金,加强统筹安排,提高使用效率,努力促进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相匹配。

    该“方案”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等,拓展融资渠道;建立节能减排与金融监管部门信息共享联动机制,促进节能减排信息在金融机构中实现共享,作为综合授信和融资支持的重要依据;积极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和各类社会资金进入节能减排领域。

    面对消化新增和削减基数的双重压力,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加强技术创新将是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

    为了强化科学技术对节能减排的支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和重点行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生产。同时,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投入。

    再好的政策、再先进的技术,不能有效地执行就形同虚设,而执行力的强弱与责任明确与否有直接联系。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多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企业要严格遵守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加强内部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公开信息,确保完成任务。

    方案已经确定,责任也已明确,淮河的美景能否延续和推广,美丽中国的愿景能否实现,让时间来见证。

责任编辑: 李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