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其他 > 2014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 > 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奖获奖作品

八桂大地:固废利用在发力

――“中华环保世纪行”广西调研记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2011年12月24日

    

    “中华环保世纪行”到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有限公司参观家电拆解。 本报记者程晖/摄

    广西银亿通过湿法冶炼镍矿,减排效果明显。 本报记者程晖/摄

    本报记者 程 晖

    过去5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最快的5年。尽管如此,广西仍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任务很重,同时又要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广西如何克服这些矛盾?日前,记者随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调研组,来到美丽的广西调研并采访当地的固废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广西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檀庆瑞对记者表示:“生态是广西的品牌――广西提出生态绿区。我们遵循‘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宁可发展慢一些,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无害化”:扩展环境容量

    在南宁市,上世纪末建成的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仍然矗立在市中心地带。厂区看上去有些陈旧,但其管理却井然有序。

    一些像骷髅头等危险警示标牌挂在封闭的厂房墙壁上。这些符号告诉人们:不要靠近,这里存放的是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固体废物。

    该公司是1998年由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成立的,现已是全国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基地。2010年公司工业固体废物产量为210121吨。其中,一般固体废物为209962吨,包括电石渣、盐泥、炉渣、粉煤灰等,危险固体废物为158吨。

    即使在产区内一般固体废物存放的临时中转场所,记者也发现,地面有硬化围堰防漏等措施,周围水沟收集废水回用,现场设置一般固体废物表示警示牌,并按规定认真填写一般固体废物台账。

    该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固体废物经铲车装车,由合同协议运输公司从临时中转场所外运至扶绥新宁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回收并用来制作水泥。”

    该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主要的危险固体废物是废汞触媒,其2010年的产生量为159.68吨,含汞废活性炭为10吨。公司使用真空抽触媒、旋风除尘等将废物媒从转化器中抽取出来,用内套薄膜的编织袋将废汞触媒和含汞废活性炭分装,再贴上标签,临时存放于专业仓库中,这样可有效减少废触媒的扬尘,减少大气污染。危废存放点设有挡雨棚、围堰、隔离栏等防护措施,设置危险废物警示牌,指定专人负责,填写危险废物台账。该公司总水汞实现百分之百达标,从源头上杜绝汞污染事故的发生。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南宁市横县六景镇的广西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我们这个项目刚刚建好,明天就要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负责人边走边给我们介绍说,“我们这个产区主要负责焚烧、固化和物化。焚烧是我们最核心的工作内容,安全填埋场也在附近,距离这里有4公里。”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成后危险废物处理能力为4.12万吨/年。目前,安全填埋场等单体工程和设备安装已基本完工,近期将启动试运行。该项目是广西技术最先进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它也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技术领先的危险废物处置工程。

    “项目最后要建成一个集废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静脉产业园,要成为广西环保教育基地。”广西环保厅巡视员冯振年告诉记者。

    “资源化”:破解发展瓶颈

    “蔗渣在前两个月的‘电荒’中救了急。”广西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原来,今年入夏以来,广西遭受了20年来最严重的‘电荒’,6~9月,广西用电缺口达350万~400万千瓦,电力缺口达30%。1100万吨蔗渣被用于燃烧发电,按发热量可折合标煤300万吨,解了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用电需求不断攀升,特别是入夏以来,广西维持高温天气,空调负荷激增,节节攀高的电力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广西电力紧缺形势。未来3~5年,缺电将成为常态。根据广西“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按照GDP年均增长10%测算,预计“十二五”后3年,广西用电量平均增速为12.3%。按照目前已核准的在建和新建电源项目测算,“十二五”后3年,广西新增装机容量仅为360万千瓦,即使所有电源项目如期投产,2013~2015年仍将出现超过6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广西发展改革委巡视员陈定南告诉记者:“广西只有煤,没有石油和天然气,电力制约非常严重。如果不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会受到很大限制。”

    广西却有很好的甘蔗资源,如何让这样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俗话说,甘蔗全身都是宝。以蔗渣为例,蔗渣占甘蔗重量23%左右(含水分48%),其中约35%是蔗髓,65%是纤维。蔗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纤维可用于制浆造纸,也可代替煤作燃料;蔗髓可用于代替煤作燃料,还可用于生产木糖醇、羧甲基纤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

    制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2009/2010年榨季产糖量71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6%,蔗渣是糖业综合利用的重点,主要用途为锅炉燃料和制浆造纸等。

    目前,广西制糖蔗渣的年产量近1450万吨,其中75%用于燃烧发电,发电后的预热满足制糖工艺用汽,25%用于制浆造纸。2009/2010年榨季,广西103家糖厂有发电机组303台,装机容量112万千瓦,总发电量为20亿千瓦时,产生间接效益10亿元。蔗渣制浆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用蔗渣浆造纸9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40亿元。广西制糖产生的滤泥用于生产有机复合肥、生物肥等。2010年广西滤泥产量120万吨(含水70%),共利用滤泥60万吨,生产复合肥3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在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内,蔗农正用大卡车运送今年的甘蔗在这里过磅、结算。该集团总工程师蓝贤州告诉记者,公司用甘蔗渣生产高级文化用纸和生活用纸等综合利用产品的产值已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

    “这个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得到了国家退税优惠政策的支持,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带来了收益。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税后利润达到9000万这一历史最好水平。”该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今年蔗糖的税前毛利是亿元左右,造纸税前毛利是两三千万。这两个项目就像跷跷板一样,如果糖的效益差,造纸的价格就会好,这给制糖产业带来了很好的平衡,而那些不做资源综合利用的糖厂,一旦遇到糖业行情不好,就只能嗷嗷叫了。”

    目前,贵糖集团蔗渣、糖蜜、白泥等废物的利用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82.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广西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其中锡、钨、铝、铅、锌等矿种探明储量在全国居重要位置,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矿山采选、冶炼行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但伴随着有色产业的发展,广西境内也产生了大量的采选尾矿和冶炼废渣等工业固体废物。2010年,广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231.68万吨,比上年增长9%,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为61.8万吨。

    同行的环保部污防司固体处的王冲告诉记者,我国的固废总类非常多,包括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大宗工业固废、尾矿、废弃的荧光灯管等生活源固废。其中,工业和尾矿的治理是最难的。如果处理不好,对环境的危害也最大。

    如何将固废有效利用?广西银亿通过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充分利用红土镍矿资源伴生的镁、锰等元素,达到了零排放。

    广西银亿是世界最大的常压酸浸镍湿法冶炼企业,也是国内第二大镍冶炼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每年国内镍金属消费量的40%依赖进口,镍矿资源匮乏。我们投资3亿元搞硫磺制酸项目,所发的电与产生的蒸汽实现了广西银亿公司的自给自足,整个项目不需要额外的能源,也不会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碳排放增加,每年可节约7.75万吨标煤,主动减少CO2排放21万吨,减少SO2排放5800吨。另外,这种红土镍矿富含镁和锰。我们从镍矿中提取伴生元素锰,年产500吨金属量的锰产品,还用镍冶炼产生的废渣生产免烧建筑用砖。”

    在生产车间,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我们从2009年开始试验,2010年投入运营,从废水里提取出镁盐,水通过蒸发变成冷凝水循环到生产过程中,实现零排放。大概200立方的水能产1吨镁盐,在市场上每吨能卖600多元,主要用作香蕉和菠萝等农作物的肥料。目前公司正在研发更高端的产品氢氧化镁。”

    “再利用”:政策还需加力

    离开南宁市区,记者随团到郊区的广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中心参观。

    崭新的厂区内堆了满满的废旧家电,周围还是没有整理好的荒地,这个广西唯一的废弃家电拆解中心刚刚建成不久。

    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孟宁告诉记者:“今年10月我们才开始试运行。”

    原来,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即采取多种手段全力开展各项工作。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该项目完成了公司筹建注册项目立项、项目选址、三通一平、机构设置、产房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等一系列工作,并从广西14个地市、近200个旧家电回收网点交售来24.1万台,已拆解各类旧家电约8万台。预计全年回收利用塑料资源1500吨,铜约80吨,铁约1500吨,铝约30吨。

    然而令温孟宁担心的是,由于广西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时间较晚,只有从2011年3月1日到12月31日的9个月时间,公司目前仍处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宣传推进执行阶段,工作才刚刚从南宁、柳州、桂林等地级市逐渐展开,可是国家的以旧换新政策就要结束了。

    “另外,广西在废旧家电环保处理方面的意识稍显滞后,回收处理体系也尚不健全。”温孟宁说,“请帮我们呼吁一下,延长我们这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行时间,以加快推进广西废旧商品回收并集中处理,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贵糖集团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在甘蔗渣的利用上,集团享受到了一些国家的退税政策。目前广西蔗渣经常处于紧缺状态,我们就收购桉树泡片的边角余料等废弃物拿来造纸,而这在现行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里没有,我们就享受不到国家的优惠政策。用桉树废料来做胶合板却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广西发展改革委巡视员陈定南告诉记者,近年来,有些企业通过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研发出了多种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例如,以建筑、装修、餐饮、物流包装、交通和公益事业等产生的废弃木质材料、废旧塑料为原料,可以生产质量高和性能好的木塑复合材料,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生产销售秸秆一次性餐具、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肥料、秸秆饲料、秸秆沼气、食用菌等综合利用产品,以农林剩余物(农作物秸秆、锯末、甘蔗渣等)为原料,可以生产生物制成型燃料,以废陶瓷为原料,可以生产再生瓷泥、卫生洁具或日用陶瓷。这些新兴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已经形成较大的产业体系和规模,但由于未列入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无法享受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因而在产业发展上受到一定制约。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对国家支持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也知之不多。

    同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综合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规模不断壮大,如伴生金属矿产的70%品种得到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9%;利用粉煤灰10亿吨,煤矸石10亿吨,冶炼渣5亿吨;回收利用废钢铁、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9亿吨;70%的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得到利用;同时,“十一五”期间,中央预算安排40多亿元的资金用于资源综合认定后的税收减免。

    “应该看到的一个明显变化是,煤矸石被广泛用于发电,大量堆存的现象已经不常见了,”该人士表示,“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煤炭、建材、电力、钢铁等行业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和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2010年全国煤矸石煤泥发电厂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减少原煤开采4000多万吨,综合利用发电厂400多家,带动就业人数10万人。综合资源利用产业年产值1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

    不过该人士也谈到,资源综合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企业小而散,缺乏骨干企业等。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强政策扶持,发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机制,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全面发展,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制度建设;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核心,健全法律法规,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立起资源综合利用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体系,促进废物排放、储存及综合利用数据统计平台,为宏观调控提供政策依据。

责任编辑: 王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