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探路”可再生能源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3-09-1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弃风限电的问题在吉林十分突出。2012年,白城市风电场弃风率在30%以上。图为华能洮北风电场。

吉林国能公主岭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装卸生物质燃料。

    国能公主岭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凭借在生物质能源发电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被评为“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

    农业大省吉林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风能资源。在吉林“贫煤少油缺气”、一次能源主要依赖输入的背景下,开发生物质资源、风能资源这些可再生能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给、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来到了吉林,考察这里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情况,探寻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全国人大进一步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提供参考。

    生物质能源显身手

    在国能公主岭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燃料场里堆得像小山高的不是煤炭,而是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稻草和农村废弃物。这些过去散落在田间地头、烧了怕污染环境的农业“下脚料”,如今却成为可以用来发电的生物质燃料。所谓生物质,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主要包括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能源作物和生活垃圾等。

    吉林省公主岭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洪波介绍,公主岭项目是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26个投产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可消耗燃料约30万吨,替代1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5万吨。

    由于生物质能源来源分散,需要经过收集、加工、运输等环节,当地出现了一支专门到农村地头从事收购的“经纪人”队伍,这也解决了1200多人的就业,并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8000万元以上。利用生物质发电,既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能源,又繁荣了农村经济,可谓一举多得。

    吉林虽然一次能源短缺,却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2012年,吉林可收集秸秆资源量约为3600万吨,能源化利用总量每年约为1200万吨,相当于600万吨标煤。如何打开大自然赐予的资源宝库,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长春市吉隆坡大酒店,这里的生物质颗粒锅炉已经提供了5个供暖期的优质供热服务,减排1万余吨二氧化碳的同时,每月还能节约供热支出约30余万元,全年节约供热费用近50%。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长春宏日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浩告诉记者,这种生物质颗粒来自木材加工的剩余物,能够将体积缩小到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更加便于运输。现在该公司已成功建立起以林业生物质资源为主的原料加工、配送、供热运营的能源合同化管理完整产业链,并将业务拓展到了北京、山东等地。

    “实际上,在国外,生物质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占60%,而其他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加在一起才占40%不到。瑞典生物质能源的使用已经超过了化石能源,占到了能源结构比重的70%。”洪浩介绍,生物质能源因其可再生、低碳、绿色环保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传统化石能源后的第四大能源库。

    发电企业为何喊亏

    地处吉林省西北部、邻近内蒙古的白城市,是东北地区风能资源最具开发潜力的地区。据专家测算,白城市可开发风电面积6865平方公里,可开发装机容量2280万千瓦,年可发电460亿千瓦时,有人把这里叫做“陆上风电三峡”。

    然而,对于华能、大唐等风力发电企业而言,“吃螃蟹”的滋味并非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妙。从2010年开始,随着热电联产机组的增加和风电装机的增加,弃风问题开始出现。2012年,白城市风电利用小时数仅为1407小时,与设计的年发电2100小时相比,白城市风电场全年弃风率在30%以上;特别是冬季供热期,受热电联产机组“保热调峰”的影响,风电场弃风率在50%以上,严重影响了白城风电产业的发展。

    大唐向阳风电有限公司书记张学政坦言,电厂亏损,他们不要政府的政策和补贴,而是希望电网能够全额收购他们发的电。风电虽然清洁无污染,但也有不稳定的弱点,通常需要“风火匹配”,即风电不能超过电网容量的20%,以避免对电网造成冲击。

    吉林省能源局副局长郑建林说,弃风限电归根到底是因为吉林电力消纳能力不足、外送通道不畅等。2013年,吉林全省发电装机容量2200万千瓦,而全省用电负荷只有550万千瓦到700万千瓦。不仅吉林用不了,甚至邻近省份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的电力也富余。所以,尽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十四条要求,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但这一规定很难真正落实。

    这种尴尬局面其实并非吉林独有。全国很多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方,大多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地无法消纳的电力只有送出去,资源才能变成财富。此外,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发展,远远地超过了实际需求和电力外送通道的建设,也暴露了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一味争着上项目的问题,造成了投资浪费。

    出路仍需不断探索

为了把电送出去,吉林启动建设了通榆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洮南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也完成了选址,预计2014年开工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拟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在白城与营口之间建设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

除了增加送出能力之外,吉林也在增强本地消纳能力上下功夫。2013年4月,白城市被列为全国惟一的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白城地区开展风电消纳暨清洁供暖示范工程试点。2012年至2013年冬季,洮南风电清洁供暖项目预计消纳电量27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2838吨。此外,白城也试图利用气温低、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争取建成北方云计算基地,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不过,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阻碍着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洪浩认为,在我国,煤炭的大量使用主要因为其具有价格优势,但无论是燃煤取暖还是发电,都没有将使用煤炭带来的环境成本计算在内。“所有人不得不在雾霾中艰难呼吸,很大程度上是使用煤炭付出的代价。”

洪浩举例说,瑞典并没有给生物质能源额外的补贴,而是采取了对化石能源征税的办法。通过提高碳税,使得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凸显出来,从而在能源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了主要份额。“我觉得现在是对煤征税的最好时候,因为现在煤价下来了。”

除了价格信号之外,国家对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也应落到实处。国能公主岭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就希望能够优先调度生物质发电厂发的电,及时结算补贴电费,对生物质发电企业增值税也应及时即征即退。

此外,也有人对当地准备发展“高载能产业”表示担心,如果不对项目加以甄别,引进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即使能够“达标”排放,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污染,不见得对当地生态环境没有影响。为了消化富余的清洁能源而引进污染项目的情况并非没有先例,这明显有悖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初衷。

看来,如何在确保产粮大省吉林土壤、水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使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成为拉动当地发展的有力推手,不仅要靠当地的努力,还需要各方力量共同谋划、协调、推动。惟有如此,可再生能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建设美丽中国。记者 杜 铭

来源: 经济日报 2013年9月9日 责任编辑: 王伟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