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其他

秉承“六个坚持”推动“六大创新”
全力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拓展

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 章启诚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8年10月17日 09:14:15

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章启诚在第二次全体会上发言

首先,我代表浙江省财政厅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部、审计署一直以来给予浙江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我省预算管理改革的有关情况。

实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强化政策对支出预算的指导和约束,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实施预算法和浙江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加强与省人大常委会的沟通、汇报,积极配合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财为政服务,积极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聚焦聚力三大攻坚战、“四个强省”、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测算2018-2022年省级可用财力的基础上,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整合,系统构建财政政策体系,保留政策49项、强化政策47项、整合47项政策后设立21项、新出台政策12项。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和财为政服务的鲜明导向,为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两个一般不”,不断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专项资金是支出政策的重要载体,也是预算审查监督的重要内容。我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厘清公共财政运行边界,提出“两个一般不”的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思路,即省级部门一般不向企业直接分配和拨付资金,省级部门一般不向市县分配具体项目资金。建立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将转移支付专项由原来的235个整合归并为54个,减少181个,以清单的方式管钱、管权、管事。推进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和竞争性分配改革,在统筹财力的基础上,设立了振兴实体经济等四项财政专项激励政策,引入竞争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规范资金分配和使用。以公开透明为目标,将专项资金立项、分配、使用、决算、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信息向社会公开。

三是坚持刚性约束,加强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厘清日常公用支出及专项公用类项目支出边界,制定了日常公用支出26类53项标准。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立了53类169项标准框架,已建成132项。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边界清晰、科学全面、动态调整的支出标准体系,实现“预算编制有依据、预算支出有标准、预算执行有约束”的目标。

四是坚持绩效导向,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管理制度。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将绩效理念融入理财管财的全过程。强化绩效目标管理,逐步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纳入绩效目标编制范围。强化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分类随机抽选机制。2017年,全省绩效评价项目资金达2123亿元,占总支出的35%。34个省级部门开展了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其作为政策存续、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2017年,对省级7个绩效抽评结果为“差”的项目,2018年不再安排预算。

五是坚持防风险、促发展并举,不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法治化、市场化要求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新模式,坚决守住风险底线、更好服务发展主线。加强制度建设,构建“4+8”的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将债务风险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快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2017年率先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存量债务债券置换任务,每年节约政府利息支出300多亿元,今年提前一个月完成新增债券发行任务,有力地支持了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等各项工作。按照“底数清、结构清、风险清、责任清”的总体要求以及“查核总数,科学分类,开好前门,堵死后门,党政同责,逐步化解”的工作方法,坚持“一市、县(市、区)一方案”,组织开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工作启动早、政策把握准、化解措施实,为打赢攻坚战赢得先机。2018年,全省政府债务限额为11589亿元,债务率为82.1%,低于警戒线17.9个百分点,风险可控。

六是坚持服务为上,主动开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大背景下,将改革理念在财政服务供给端进行拓展和深化,深入开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主动到部门、单位和企业宣传、辅导财政改革政策,推动各部门强化预算主体责任,增强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意识,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截至目前,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共到部门(单位)上门服务35990次,到企业服务8412次,集中辅导1390次,服务人数达 20.23万人次。

二、取得的成效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工作,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财政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为“三个高”:

一是收入高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逐步淡化总量型、速度型指标,突出质量型、效益型指标,不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匹配性和均衡性。近年来,全省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5%以上,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1-8月,该比重为86.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二是支出高绩效。财政资金发力更集中、投向更精准,有效改变了政策碎片化、资金撒胡椒面等情况,有力地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用于民生的比例连续15年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发达及较发达县市与财政相对困难县市的人均财政支出之比为1: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05: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达91.6%,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服务高水平。通过开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既推进了改革、服务了大局,又规范了业务、提升了形象,实现“三个新提升”:第一,财政管理改革有了新提升, 2016-2017年,连续二年被国务院评为“真抓实干表扬激励”的先进省份,省财政厅在省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列前茅;第二,预算编制质量有了新提升,2018年省级部门预算初审报送及时率达100%,预算细化到位率达94.9%,比以前年度有了明显提升;第三,财政部门形象有了新提升,2018年财政预算报告赞成率达99%,创历史新高。

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部、审计署的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加强预算审查监督,推动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也恳请各位领导继续关心、指导浙江财政工作。

责任编辑: 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