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部门预算为突破口
做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
四川省人大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 陶生元
四川省人大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陶生元在第二次全体会上发言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重要内容。中办印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部门预算纳入“人大对支出预算和政策开展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的五大主要内容之一。四川省人大部门预算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创新,做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全国人大的决策部署。
一、主要做法
(一)做实部门预算决算审查
一是编制前印送建议。在政府组织编制年度预算前,我们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政策要求,结合上年审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前期调研成果,研究提出下年预算编制建议,并书面印送财政部门贯彻落实。
二是编制中及时调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到部分预算编制单位调研,听取编制中的问题、困难以及意见建议,明确预算审查重点。
三是预审前梳理指标。每次预先审查前,我们都会召集专业人员对审查指标进行分析研讨,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三个方面梳理出预算审查指标,对审什么、怎么审进行规范。梳理出财政预算、专项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决算等方面的人工审查指标和智能审查指标共210多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预算决算审查指标体系。
四是开展集中预先审查。每次邀请20余名专业人员,集中一周时间,运用智能审查分析系统,对财政部门提交的省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含113个财政专项预算和124个部门预算)进行预先审查。专业人员分编为财政审查组、专项审查组、审核组、分析组以及4个部门预算审查组,审查分工采取不同部门交叉审查模式,并实现重点部门由多名专业人员“背靠背”同时审查。2018年预算草案预审人工审查共提出意见583条,智能审查发现异常情况1721条。经我委梳理后印送财政部门,由其组织修改完善预算草案,大幅提升了草案的质量。
五是召开联系代表会议。听取重点部门关于本年预算执行和下年度预算编制情况的汇报。就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询问,并对下年度部门预算草案进行专题审议。
六是草案印送大会审议。省级部门预算决算草案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三公经费、绩效目标等为重点,向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清晰展现了省级部门支出预算及绩效目标设置情况,增强了草案可读性和代表审查的针对性。
(二)监督部门预算执行
一是实施预算联网监督。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按季度向财政、审计和问题所涉及部门印送发现问题清单,并督促财政及相关部门反馈处理情况。财政部门高度重视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将人大联网监督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促进了预算执行的规范,也倒逼部门更加注重预算编制质量。
二是开展预算执行调研。督促财政部门将所有下达的资金分配文件和部门预算调剂文件及时抄送省人大,及时掌握预算支出资金下达和执行进度情况。对执行进度偏慢的专项资金和部门预算,及时组织相关单位专题座谈,了解其中原因并督促问题的解决。
三是跟踪绩效目标实施。我们于2014年起开始对部门预算绩效目标进行审查,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跟踪绩效目标的实施情况。在财政开展绩效目标评价时,我们指派人员全程参与绩效评价过程,并要求财政部门将部分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印送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三)跟踪审计及审计整改
一是开展审计现场调研。预算工委书面向审计机关提出建议,将人大关注的重点编入审计计划。组织人员到部分项目的审计现场开展调研,了解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在审计组和被审单位交换意见时,派员出席意见交换会,从中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二是实施部门决算审计审签。根据省政府出台的部门决算草案审计审签办法,省审计厅审签后,及时将审计意见印送预算工委,为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决算草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是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每年在省人大常委会听取省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后,选取5个审计发现问题多、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被审计部门进行跟踪调研,督促加强审计整改和完善制度建设。
四是要求被审单位“听会”。选取3~5个审计发现问题较多或者问题较突出、审计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部门,要求其负责人到省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时接受询问,起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
五是实施整改满意度测评。2017年尝试对2个省级部门开展了审计整改满意度测评,有力推动了审计整改的进度和效果。该项举措已列入审计及审计整改工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固定内容。
二、基本经验
(一)完善机构,保障有力
在去年广州联网监督推进会议后,我们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汇报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报经省委同意,2018年省人代会决定设立省人大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组成人员10名,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3名,委员6名。将原财政经济委员会改为经济委员会,保留了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二)创新方式,提高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提升工作效率开拓了新渠道。2014年,我们提出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信息化建设“四化”构想,即预先审查智能化、代表审查网络化、执行监督实时化和预算信息知识化,并立项开展了设计研发工作,目前已基本建成4个系统并投入使用。一是智能审查分析系统。已应用于2018年预算草案和2017年决算草案的预先审查。二是代表移动审查系统。已安装于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预算审查联系代表的履职平板电脑。三是预算执行联网监督系统。已实现与省财政、审计的实时对接和数据自动推送,待机构调整及职能划分明确后,及时与税务、国资、社保实现联网。四是预算审查监督知识库系统。建成并收录了相关法律法规、历年档案资料、相关知识文献,已提供代表、审查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使用。
(三)问题导向,敢于亮剑
在工作中,不管发现哪个部门或者哪个人的问题,我们都及时反馈有关方面,并积极跟踪督促问题的处理。一是在预算决算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印送财政部门逐条组织整改或作出说明。通过我们的审查,基本杜绝了违规编制三公经费、政府采购超标准、收入不完整等预算编制问题,督促解决了挪用专项资金、事业单位经费保障不规范等重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年初预算准确率。二是坚持按季度通报通过联网监督发现的预算执行问题。问题类型主要包括执行进度偏慢、改变预算支出用途、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违规提取现金等,相关部门都能认真整改并及时反馈。三是监督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比如在2016年我们在分析预算执行进度过程中,发现某部门违反集中支付管理有关规定,向下属单位和市州拨付大额资金,带来较大的资金沉淀、虚增收入、骗取套取资金等风险。我们及时组织财政、审计和涉事部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督促整改,将该项资金收归财政共管,并制定了相应管理办法。
(四)代表参与,形成合力
在预算决算审查和日常监督、调研工作中,我们都邀请代表参与,由代表带队进行问题调研、跟踪监督,增强了监督工作的权威性。为方便代表开展工作,将向全部代表配发履职平板电脑。功能包括预决算查询、智能分析、移动审查、在线监督、审计及审计整改等十大功能模块,几乎涵盖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全部领域,代表通过平板可以随时随地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
二是加强工作检查指导,推进全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及有效运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机构及人员配备,为做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提供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