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口支援”中的人性光辉

范正伟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7-22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对口支援”中,许许多多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小事”,令人感喟。

  福建,彭州;北京,什邡;广东,汶川;山东,北川……一场灾难,把相隔遥远的省县紧密相连。“一省帮一重灾县”,当对口支援的暖流涌入受灾地区,当对口帮扶的援手伸向受灾群众,当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奔涌大川,人们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聆听到了科学发展观的雄壮旋律,更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念。

  福建省紧急部署,要求为对口支援的四川彭州灾区所有过渡安置房、帐篷增设遮阳网,让灾区人民平安度夏。遮阳网可遮光2/3以上,在炎炎夏日,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凉爽。

  福建省主动自我“加码”,各个支援省市也千方百计为灾区群众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在“要加快受灾群众住房建设进度”、“要优先解决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先期援建康复医院和儿童福利机构设施”的表述和行动中,我们都能看到,“对口支援”中,“人”的位置,被放在了第一高度。

  以人为本,就是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的意愿选择。一切工作,只要为人民着想,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只要有全体人民的踊跃参与,再困难的事情都能办好。这就是为什么“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始终,不论是制度设计、政策措施,都围绕“以人为本”展开。

  基于这样的理念,广东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以最快的速度调集活动板房,解决4所中学和映秀小学学生的异地复学问题;江苏在抓紧建设过渡安置房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对灾区房屋进行安全鉴定,确保房屋质量安全;北京在奥运筹办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确保凡是灾区急需的人员物资第一时间到位。

  对灾区人民的关爱,最终要落到发展中来。在这个意义上,在“对口支援”中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就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融入灾后重建的每一个环节。这体现在北京的“帮助灾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中,体现在广东的“着眼提高灾区长远发展能力”上,也体现在上海的“帮助灾区实现恢复重建与科学发展的统一”里。

  汶川一震,仅仅几十秒;灾后重建,却需要八年。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我们再次感受了自然的蛮力和人类个体的渺小。而灾后的奋起自救、守望相助,让我们看到人不再是脆弱的芦苇,而是不屈不挠的强大群体。我们深信,灾后重建必将为灾区的人民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幸福的家园。

  来源: 人民日报 2008-07-22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