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成都7月17日电 (记者梁小琴) 7月17日,来自全国22个省(市)168所高校的首批189支全国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灾区服务队从成都出发,踏上前往安县、绵竹、什邡等受灾地区的征程。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将深入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灾区一线,开展支教培训、卫生防疫、心理调适、生态保护、城市规划、地质调查、危房检测等志愿服务活动。
出发仪式上,近2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庄严宣誓:尽己所能,不畏艰险,科学服务,无私奉献,为灾后重建做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全国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灾区服务队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开展的200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点团队,是大学生参与灾后重建的先锋力量。据了解,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各地区、各高校按照团中央制定的《2008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灾区服务团实施方案》的要求,遵循“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的原则,与服务点沟通,全面了解当地具体需求,科学制定服务计划,精心设计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拔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指导老师参加,并针对服务内容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和演练。
在服务队组建过程中,广大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杨雪同学说:“虽然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就一定能汇聚成强大的抗震救灾力量。灾区现在条件还很艰苦,但再苦再累我们也不怕,我们要竭尽全力为灾区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亲身体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艰苦的实践环境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