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 伟
“每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他们总是出现在最醒目的地方,成为人们惊慌失措时的标杆和方向。有他们在,心里就感到踏实。他们是人民的英雄,人民会记住这份情。”
这是一位网友写给抗震救灾中的广大政法干警的话。寥寥数句,流露出沉甸甸的感情,有肯定,也有期望。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政法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要求,迅速作出部署,从全国调集公安特警、消防、边防官兵等专门力量和抢险器材,昼夜赶赴灾区,立即投入抗震救灾战斗。大批武警官兵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赶往灾区承担急难险重的救灾任务。各地、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武警官兵采取各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
因为穿着警服,所以必须坚守
“我是警察,大家不要慌,都到这边的空地上来!”地震发生时,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局副局长李跃进朝慌乱的人群大喊。听到喊声,街上200多名群众看着警服跑了过来。把群众带到空旷地带,李跃进翻过废墟,迅速跑到县公安局,和同事一起展开救援。
在这场灾难中,李跃进失去了母亲、爱人、儿子。“我所有的一切,就只剩下身上的这身警服。正是因为我们穿着这身警服,所以必须坚守。我只能把悲伤深深地埋在心底,用拼命工作、用救助更多的人来告慰失去的亲人。”他说。
北川县公安局144名民警中,有20人在地震中遇难,几乎每位幸存的民警都有亲人失去。从5月12日到现在,所有幸存的民警,没有一个人离开过工作岗位。
“帐篷法庭”敲响法槌
6月3日,在四川什邡市人民法院临时搭建的“帐篷法庭”内,庄严的国徽下,随着审判长毛世荣宣布“现在闭庭”和一记响亮的法槌声,地震发生后,四川德阳市首例趁灾犯罪案结束公审公判,被告人毛某因犯盗窃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盗窃赃物予以追缴。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针对因地震灾害产生的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案件不断增加的情况,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地震灾害后审判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法院把加强涉灾案件审判作为当前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专门力量,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涉灾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服务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大局。
重灾区的不少法官,同样在忍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他们忘我地投入抢险救灾,从废墟中抢救伤员,在安置点照顾群众。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在全国法院系统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援下,积极创造条件,恢复审判工作。
北川县法院43名干警中只有16名幸存,该院将具备审判资格的9名审判人员组成3个合议庭,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和活动板房内设置审判庭和法律咨询处,并吸收15名志愿者协助从事审判辅助工作。
为缓解重灾区法院案件审判压力,灾区中级法院统一协调,依法加大案件移送管辖、指定管辖、提级管辖力度。截至7月2日,全省21个重灾区法院已全部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受理案件324件。
坚持办案,履行监督职责
5月12日,是何淼到都江堰市检察院赴任代理检察长的第一天。14时28分,他正在办公室查看卷宗。地震了!组织办公楼内的人员快速撤出来后,何淼马上赶往市临时抗震指挥部领受任务。一到指挥部,市里就下了命令:“何淼,赶紧去中医院,那里的事情由你负责!”
“5月12日至5月18日,这六天五夜,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何淼说。
在中医院,何淼带领同事协同各方救援力量,共解救受困群众46人,从垮塌的废墟中救出11名幸存者,挖出159名遇难者遗体。5月18日凌晨,何淼又被任命为重灾区龙池镇抗震救灾指挥长。
5月25日,绵竹市检察院干警小组执行夜间巡逻任务时,在绵竹市天河社区遇到现场举报的群众。群众反映天河社区工作人员将人们捐赠的救灾毛毯私自拿走。事发非常时刻,绵竹市检察院高度重视,立即抽调人员调查此事。地震使调查取证工作异常艰难,各种财务资料混乱,重要人证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但检察干警们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在救灾帐篷里查明案情,将几名涉嫌犯罪的干部依法立案侦查。案件的从速严查也有效震慑了其他不法分子,维护了灾区救灾物资发放的正常秩序与灾区群众的利益,得到群众肯定。
704名服刑人员安全转移
在抗震救灾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用自己的忠诚与热血,危急关头谱写感人乐章。
地震发生时,四川崇州监狱医院59岁的干警李代良发现还有一名生病住院的服刑人员没有跑出病房,他不顾自己体弱多病的身体,毫不迟疑地冲进去,将在病床上不知所措的服刑人员尕登背上,迅速朝病房外面奔跑。当他使尽全身的力气,把服刑人员背到300多米外的安全地带时,已是满头大汗,身体几近虚脱,而被救出的尕登早已感动得泪流满面。
5月13日6时,阵阵余震和疾风大雨中,崇州监狱的干警踏上泥泞湿滑的山路,开始了704名服刑人员大转移。转移距离40公里,大雨不断,余震不断,道路异常艰难。280名监狱干警没有迟疑,没有动摇。历经艰险,5月13日21时,704名服刑人员终于全部安全到达指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