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份工作就是一份希望

王 炜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7-14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一个地震受灾群众安置点,招工信息栏前人头攒动,“就业培训室”里一些年轻人已经开始学习电子元件装配等新技能。几天前刚搬进安置房的鸡冠乡居民蒋勇说:“我不会永远靠每天1斤米、10元钱的救济过下去,我一定要尽快找份工作,这样以后的生活才有希望。”

  刚刚把新家安顿好就开始找工作,展现了广大灾区群众不向困难低头、创造美好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各对口支援地区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千方百计为灾区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这种急灾区群众所急的大协作精神,必将使灾区人民在恢复生产中进一步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提振重建家园的信心。

  灾区严峻的就业形势摆在每个人面前。由于大地震造成百万群众受灾,灾区劳动力原来的职业和专长又各不相同,因此就业需求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千差万别。受灾群众希望找到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尽快投入工作,提供岗位的企业则希望招到最合适的人才。如何做到“人尽其用、岗尽其用”,对就业援助工作是很大的考验。 

  首先,受灾地区政府要充分调查,摸清本地区劳动力的具体状况。如:有多少劳动力需要重新就业?有多少人可以在本地就近就业?有多少人要异地就业?需要异地就业者原来的职业和专长是什么?需要援助地区提供哪些种类的岗位……受灾地区对群众的需求了解的越清楚,掌握的资料越详细,就越利于对口支援地区有的放矢地向本地区企业发出信息,收集相关的岗位和机会,节约时间和相关投入,也就越有利于灾区群众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

  “帮助灾区人民也是帮助我们自己。”对就业援助地区和提供岗位的企业而言,灾区劳动者的到来,不仅有助于解决近期劳动力紧缺的燃眉之急,有利于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机遇。所以,即使对于那些个人专长与岗位要求不符、或者无一技之长的灾区劳动力,只要他们有就业愿望,我们就要设法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包括提供就业所需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

  就业不可能都重操旧业。灾区广大急切渴望工作的人们也需要顺应形势变化,改变就业观念。也许有的工作是陌生的,并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刚开始甚至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就可以掌握一门新技能,尝试一个新领域,今后的人生道路就会更加宽广。近几年,下岗再就业职工中就不乏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就、一举改变生活境遇的例子。

  就业援助的号角已经吹响。只要我们发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最重要的是,无论这一份新工作是什么,它都会是一份希望。

  来源: 人民日报 2008-07-14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