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间有爱 跨越国界

——记大灾中的国际救援人员

人民日报记者 魏 贺 胡 谋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6-2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5月19日,韩国救援队队员在什邡市蓥华镇废墟中搜寻幸存者。

  本报记者 史家民摄

  青川废墟前,日本救援队员为遇难者集体默哀;

  堰塞湖坝顶,俄罗斯米—26直升机盘旋起降;

  帐篷医院里,意大利医生在余震中用身体护住伤员……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国以人道主义精神、以生命的名义,纷纷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截至6月24日,先后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600名救援、医护人员来到四川地震现场,和中国人民并肩抗震救灾。

  一部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大爱诗篇,在蜀中大地传诵、在中国人民心中铭刻。

  搜救出一名幸存者,就是我们的最大安慰

  5月16日凌晨3时,日本救援队首批30人抵达成都,成为地震后来到中国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没有做任何的休整,日本救援队员立即星夜驱车赶赴400公里以外的青川县乔庄镇,并于当晚展开搜救。

  萨罗夫率领的俄罗斯救援队5月16日飞抵成都。这支由搜救人员、医务人员、犬学专家、通信保障人员和心理医生组成的救援队下了飞机,立即奔赴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

  “中国需要理解、中国需要支持,我们愿以杯水之力、尽寸尺之能,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在严重的灾情面前,国际救援队员们以“不放弃、不抛弃”的坚强信念和专业的搜救素质,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5月17日晚,俄罗斯搜救队在都江堰的一片废墟中,救出了一名被压埋了127小时的老太太,搜救队长瓦洛佳小心翼翼掩住老人的眼睛,“搜救出一名幸存者,对我们就是最大的安慰。”

  “对遇难者家属而言,找到亲人遗体意味着很多。”5月18日,什邡市红白镇一栋损毁的楼房内,新加坡救援队在队长黄浩泉的带领下,在持续的余震中搜寻……

  一幕幕难忘的画面、一个个温暖的善举,国际救援队感动着每一个人。

  “真心感谢你们,让孩子见上了父母最后一面。”韩国救援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为一名小伙子搜寻出他遇难父母的遗体后,小伙子的舅舅给外交部陪同人员张浩源发了一条短信。日本救援队队长小泉崇,至今还保存着一位幸存的小姑娘送给他的巧克力。他说:“这一次搜救行动,我们所有人都为没能救出生还者感到遗憾,但中国的老百姓对我们的激励和友善,我永远不会忘记。”

  据统计,自5月16日起,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的4支地震救援队共计214人陆续抵达四川,辗转多个重灾区展开救援。在通讯中断、道路阻塞的情况下,国际救援队连续奋战120多个小时、搜索区域达40余处,搜救出1名幸存者和75具遗体。

  灾区人民需要我们多久,我们就工作多久

  与中国人民并肩抗震救灾的,不止各国的救援队员。

  来自日本、俄罗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古巴、美国的8支外国医疗队与中国的医务人员心相连、手相携,共同肩负起崇高使命。

  从哈瓦那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北京、再从北京到成都,古巴医疗队辗转上万公里,下了飞机马上赶往四川省人民医院,直奔急诊科室。5天来,这支医疗队的30多位医护人员为近300人诊治病情,参与了多次大型手术。医疗队队长罗德里格斯说:“灾区的人民需要我们呆多久,我们就在这里工作多久。”

  5月25日下午,意大利骨科医生朱力亚诺正在绵竹野战医院为一位妇女治疗,6.4级余震突然袭来。在剧烈的晃动中,朱力亚诺紧紧抓住病人的手,用身体护在她的上方,“我心里的确有些害怕,但作为医生,为了病人,我必须稳住。”

  5月28日,在彭州市职业中学操场上,俄罗斯心理医生奥尔加·马卡罗娃开办的儿童心理咨询中心,几名从灾区转移出来的小学生正在做折纸游戏,帐篷幕布上,张贴着30多张孩子们的画作。马卡罗娃说,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很开心。

  从5月20日首支国际医疗队抵达灾区,至今先后有300多名国外医务工作者来到四川。

  语言不通,或许使这些外国医护人员与中国伤员之间存在着沟通上的障碍,但一回回耐心的诊疗、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次次深情的握手……融化了彼此的界限。

  灾区的父老乡亲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党中央第一时间做出了接受国际社会援助的决定。各级部门通力配合,协助国际救援力量迅速开展工作。

  外交部成立了四川灾区前线工作协调组,四川省外事办、卫生厅、红十字会等14个单位也成立了国际救援人员联络协调小组,在没有可参照模式和明确指挥的情况下,全面负责国际援助的接应工作;四川省口岸办、机场、海关、边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密切协同,形成了严格、迅速、高效的无缝连接机制,建立起国际救援力量的“绿色通道”;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派遣了专业翻译和20余名志愿者,负责国际救援队的联络、翻译工作和生活。

  “灾区的父老乡亲会永远记住你们的。”5月23日,彭州市利安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赵永钦,给俄罗斯医疗救援队的医生、护士发出一封感谢信。

  同一天晚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紧紧握着四川汶川地震俄罗斯救援队队员代表的手:“你们的行动不仅体现了人道主义的伟大精神,而且体现了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代表中国人民向你们表示感谢。”

  作为全国最大的输液器材生产厂家,四川科伦公司自发为每一支国际医疗队送去医疗器材,主动承担了他们的后勤保障工作;在什邡、在都江堰,受灾群众为国际救援队员送上热腾腾的方便面……

  “令我们感动的是,地震遇难者的每位亲属都抑制着痛苦向队员致谢,有些人还带着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专门来致谢。”回想起地震灾区的一幕幕,韩国国际救援队队长金永锡对中国灾区人民充满敬意。

  来自国际的救援力量,跨越疆界,超越民族,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镌刻下爱的印记。

  来源: 人民日报 2008-6-26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