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

——四川确保监督检查贯穿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全过程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6-24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欢迎你们,你们来得太及时了,帮助我们做好事,让我们不要把事情办坏。”四川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波对前来的省纪委监察厅监督工作组同志说。她的一番话,代表了其他部门的共同心声……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爱心涌动,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纷纷涌来。

  如何站好岗、履好职、把好关?如何保证救灾款物不出现挪用、滥用情况?

  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

  “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明白账、放心账”

  5月19日,全省抗震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指出:“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分配要张榜公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

  四川省纪委监察厅是最早介入对救灾款物监管的机关。省纪委主要负责同志指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都要切实站好岗、履好职、把好关,决不允许挪用、滥用情况发生,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明白账、放心账。”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关于严肃纪律确保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被火速下发到相关省级部门和各市州。

  5月15日,省纪委监察厅迅速向省民政厅、卫生厅、省红十字会等11个省级重点救灾款物收发部门派出监督工作组。

  随后,又向成都、德阳、绵阳等6个重灾区派出由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的监督工作组。

  5月底,四川省委、省政府成立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省纪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民政等多种监督力量全面整合。

  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6市(州)及其所属受灾县(市、区)、乡(镇)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

  “就是一瓶矿泉水也要查清楚来龙去脉”

  地震后头两天,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募捐箱和募捐人员。这是社会的拳拳爱意,但同时也容易造成管理失控,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超常规的状态,就需要超常规的思路和办法。

  对此,四川省首先做的就是规范,强调三个“一定要”: 一定要有账,一定要及时发放,一定要全程跟踪。

  在这种特殊的状态下,四川借鉴“大部制”思路,多个口子进,但只能一个口子出,物资归口民政,资金归口财政,药品和医疗器械归卫生厅。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建立灵敏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比如工作组每天准时将驻在单位对救灾款物的募集、分配、拨付、管理、使用每个环节的情况上报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省纪委监察厅。

  目前,针对救灾款物募集、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的每个环节,四川已经制定出了一套细致的规范化制度。

  “每一个程序都落实了责任人,签字画押,就是一瓶矿泉水也要查清楚来龙去脉!”四川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每个环节都清楚明确,每个责任都落实到人头,就一定可以防患于未然。”

  “就是一分钱也要公开”

  在慈善总会的捐赠点,记者看到,一位老人刚捐了200元,两分钟后,这一信息就已经出现在互联网上,捐款人的姓名、金额、捐赠时间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公开,才能取信于民;公正,才能取信于社会;公平,才能取信于国际。

  “非常规时期的非常规工作,就要采取非常规的监督手段和措施。”四川省监察厅负责人表示,“接收要公示、分发要公示,全过程都要公开透明。就是一分钱也要公开。”

  目前,四川省慈善总会、省红十字会的任意一笔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记录,都可以在网上查询。据悉,近期四川省级部门单位对救灾款物接受、划拨、分配、使用的公示将统一到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上发布。

  与此同时,不仅在省一级建立公开透明的制度,而且把公开透明的规则通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贯彻落实到县、乡、镇、村等救灾款物发放的末梢环节。

  “对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及时调查”

  据了解,目前,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和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纪检监察系统同步开通了赈灾监督电话12388。截至6月12日,仅省纪委监察厅开通的举报电话就已接听7696次,受理赈灾监督电话1310个,网络举报132件。

  “对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及时调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而且要向社会公示。” 四川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说。

  日前,四川省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公示了近期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关于帐篷等救灾物资问题的核查处理情况。全省有41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包括8名处级干部。

  与社会互动是四川省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比如网络反映帐篷问题,省纪委监察厅马上派出10个督查小组一顶一顶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处理。目前非灾区违规搭建救灾帐篷现象已经得到纠正。

  四川省纪委监察厅还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监督力量,邀请来自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的部分人士作为特邀监察员参与监督监察。在一些灾区,还专门设计发放宣传监督卡,发动灾区群众参与监督。

  5月26日,四川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面向社会公开征召抗震救灾工作社会监督员;6月1日,308名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正式从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负责人手里接过“抗震救灾工作社会监督员证书”,迅速分赴各地各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监督工作。

  目前,一个深入省市县,进到乡村组,政府与民间互动,覆盖救灾款物募集、管理、分配、拨付、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网络,正在巴蜀大地有效运行。

  来源: 人民日报 2008年6月24日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