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憧憬,在这里孕育

崔静、李世钰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6-2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据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崔静、李世钰)6月1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二层展厅里依旧人流如潮,当日,又有近2万人自发赶来参观这场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解放军总政治部、新华通讯社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抗震救灾大型图片展”。

  一幅幅图片上,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奔赴灾区看望受灾群众,表情凝重而关切;救出一名幸存者的消防干警激动不已,眼中闪现着泪光;八旬院士卢世壁在余震中仍然站在手术台前,目光坚毅;年轻的护士蹲在废墟上握着被埋孩子的手,轻声叮嘱他不要放弃……

  展厅里,83岁的老兵翟树业手捧相机,聚精会神地驻足在一张张照片前,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来参观这个展览了。“每一次都深受感动与教育。我们的党真是太伟大了!在党培养下的解放军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英勇的行动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他说。

  无论是在图片中,还是在图片外,爱与希望在每个人心中流淌。

  图片上,孩子们手举感谢标语,在路边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你们辛苦了”、“谢谢”、“我们爱你”;被送到外地接受治疗的孩子手中拿着一朵列车员临别时赠送的玫瑰花;废墟前,人们的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表情,目光中充满期待……

  仔细端详着每一张照片,来自成都的刘以勤心潮澎湃。“四川是我的故土,地震发生后,政府、军队和社会各界人士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四川人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报恩。”

  端坐在留言簿前,来自瑞士的吉斯勒用德文写下满满一篇留言:“这场灾难不会压垮英雄的中国人民,实际上,它已经让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中国加油!”吉斯勒说。

  来自印度的泰米尔语专家马利亚·麦克尔·弗兰塞夫则不时地在照片前留影。他说:“我要把这些照片带回国去,让印度人民了解中国人民在灾难中表现出的顽强与互助……这是中国提供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灾难终将过去,家园必将重建。在重灾区的四川省安县永安镇,村民们在一片绿油油的田里插秧,开展生产自救;在青川县孔溪乡,“猛虎”爱心帐篷小学的孩子们已经复课,灾区又响起琅琅读书声;在都江堰幸福家园安置点,群众把电视机搬进了活动板房……

  画下一只中心写有“爱”字的手掌,一名观众在留言簿郑重地写下——“心手相连,爱无不克”。

  来源: 人民日报 2008年6月21日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