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废墟上创造明天

——四川灾区艰苦奋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纪实(下)

人民日报记者 孙海涛 岳富荣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6-1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抗击灾难重创 恢复工业生产

  汶川大地震,令四川工业遭受重创。

  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6月3日,四川全省累计20741家企业不同程度受灾,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企业职工遇难4414人,受伤12545人。

  德阳、成都、阿坝、绵阳、广元等重灾区,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占全部损失的95%以上。这几个市州在全省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2007年,四川省GDP总值10500亿元,6个市就占5100亿元。这次特大地震,主震区在四川省工业心脏地带成都、德阳、绵阳一线,而3市的工业经济分量几占全省一半。

  这里有中国装备制造业巨头之一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有中国电子工业巨头之一的长虹集团。据统计,全省仅信息产业因灾受损就达42.8亿元,均集中在成都、德阳、绵阳。四川省地税局对全省受灾情况进行预测,地震将影响四川全省地方收入减少150亿元以上。对于西部大开发10年来首次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四川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创。

  在东汽所在地北川县汉旺镇,高高矗立的时钟永远定格在了14时28分。当时,叶片分厂正在召开技术干部会议,数十名技术骨干瞬间被垮塌的楼房掩埋。东汽公司在汉旺镇的基地80%的厂房倒塌,500多名职工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噩耗不断报来:龙蟒集团120多人遇难,厂房倒塌,磷化工产业全毁,损失超过30亿元;莹峰实业有限公司90余人遇难,重伤60余人,损失逾15亿元;金河磷矿厂房、设施全毁,178人遇难,160人重伤,财产损失近10亿元;天池煤矿遇难218人,伤100多人,损失7.8亿元……

  然而,人们没有被灾难压垮,在擦干眼泪开展生产自救的同时,一双双温暖的手也从四面八方伸了过来。中国二重集团在紧张自救的同时,震后4个多小时就星夜兼程,奔赴50多公里外的东汽开展救援,将受灾职工转移到自己厂里。

  总计损失10亿元以上的蓝剑投资,在地震的第二天,就恢复了矿泉水的生产。为保证灾区群众饮水,他们将产品全部无偿提供给政府作为救援物资。

  美大康药业在地震中受损严重,但是工人们很快就冒着余震的危险,投入到灾区急需药品的生产之中。

  东汽在抢救遇险人员的同时展开了积极的生产自救。5月20日,灾后首批风力发电机组就发往山西和内蒙古。6月3日,东汽为福建莆田电厂生产的27万千瓦重型燃汽轮机主机成功启运,成为四川重装产业灾后重建的重要标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受灾工业企业的复产面已达70%,企业开工率达87%左右。

  抢救基础设施 保障生产生活

  “5·12”汶川大地震,使担负川渝云贵及两湖地区天然气输供任务的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震后,由于用户大面积关停装置,造成管网压力瞬间上升,爆管随时可能发生。公司立即启动了相关应急预案,采取关井、减停气等应急措施,及时解除了威胁。在灾后不断的余震中,公司干部职工严守岗位,生产调度人员每小时收集一次生产数据,及时平衡管网气量和压力,保证管网安全运行;同时强化对危险点源的排查和用户用气状况调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了用户供气。5月20日,天然气供气量恢复到震前的99%,有效确保了3000余公里输气大动脉安全平稳输供气。截至6月5日,已安全输供天然气5.59亿立方米、外销天然气4.01亿立方米。

  煤、电、油、气、邮政、通讯、供水、交通等与群众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密切相关。在大地震中,四川灾区这些行业的相关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正常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通讯设施毁损,不少受灾地区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交通阻断,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受阻;电力设施损毁,黑暗给受灾群众的心又蒙上一层阴影……特大地震使四川重灾区交通、电力、通讯一度完全瘫痪。

  抢修道路,抢修通讯设施,恢复供电,是四川抗震救灾的一场重大战役。经过艰苦奋战,这场战役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目前,全省所有的重灾县通了公路,重灾区254个不通公路的乡镇,已抢通239个,占94%;新修复移动通讯基站56个,在服比例98.21%;新修复小(大)灵通基站242个,在服比例97.44%;92%的重灾乡镇恢复了供电。

  近日,记者来到都江堰市翔凤桥社区受灾群众安置点。这个安置点占地84.2亩,共容纳1380名地震受灾群众。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自来水、开水供应,居住者还可以在规定时间里洗澡。

  目前,四川省已解决乡镇供水设施受影响的91.43万人的临时应急饮水,恢复供水区域覆盖比例达98.75%。基本解决因灾受影响的575万农村供水人口的临时饮水问题。

  救灾坚持不懈 发展脚步不停

  “川化厂的化肥来了。”虽然拉化肥的卡车还在路上,可村民们已排起长队争先恐后抢着交钱。这是6月7日记者在四川平武县古城镇看到的一幕。

  眼下,正是四川省水稻、玉米栽种关键时期,但地震造成灾区5家氮肥企业停产,3家企业减负荷生产,加之交通道路受阻,化肥告急。作为我国特大型化工企业的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开足马力生产化肥。据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化肥产量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每天用20多辆卡车运送400吨化肥到德阳、阿坝等地,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生产自救。

  四川许多企业争分夺秒发展生产,既有力地支援了灾区重建,也为四川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干部群众振奋精神,自加压力,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上,力争重灾区少减产、不减收,轻灾区不减产、保增收,非灾区多增产、多增收;全力做到重灾之年全省粮食不减产、农民保增收。全省经济“坚持实现全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决心不动摇”。

  6月6日上午,成都神钢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创百亿”项目开工典礼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预计到2010年末,该公司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5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南最大的工程机械基地。

  6月6日,眉山市在成都举行的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签约暨推介会上,总投资45.23亿元的20个项目成功签约。这些项目涉及机械、化工、生物科技、食品加工、商务流通等多个领域,对完善眉山市产业布局意义重大。

  6日,全国五大蔬菜基地之一、西南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销售基地彭州市,预计总投资20亿元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中心项目成功签约。

  在四川遭受特大地震重创后不久,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协议成功签署,为四川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说:“受灾,不是放慢速度的理由,而是加快发展的要求。对灾区而言,抓抗震救灾就是抓发展;对非灾区而言,抓发展就是支持抗震救灾。关键是各地都要迎难而上,做到灾区尽力挽回损失,非灾区尽力多作贡献。”

  在汶川大地震中,眉山市工业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全市443家规模以上企业,因地震受灾351家,房屋受灾面积40万平方米,停产损失7.4亿元。但眉山市市长李静在灾后不久就明确表态,今年眉山工业经济指标与年初制定的目标保持不变,工业增加值要达到136.5亿元,同比增长35%。

  在四川,我们看到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更感受到了干部群众战胜灾难谋发展的强大劲头。地震带给四川人民巨大的灾难和伤痛,但也考验了他们的意志,凝聚了全省人民的力量。用生命、鲜血和汗水凝成的“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必将成为四川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 人民日报 2008年06月10日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