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碎,山河落泪。此刻,对于受灾群众,小小帐篷不光是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更是爱的化身,庇护着受过伤的心。
截至5月22日,地震灾区共提出需要帐篷、活动板房、简易棚332.55万顶(间),而至26日12时,向灾区调运的救灾帐篷不足50万顶,两相比较,缺口尚大。为了灾区群众,我们的企业正在和时间赛跑,加班加点生产帐篷,国际社会的援助也未曾停息。一顶帐篷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小小帐篷”正在上演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这是5月24日,在地震灾区什邡市红白镇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帐篷外,一位小朋友和参加抗震救灾的两位解放军战士“互动”。 新华社记者裴鑫 摄
这是5月23日,在地震重灾区什邡市蓥华镇,受灾群众学习新技术“搭建帐篷”。 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这是5月25日,在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受灾群众安置点,7岁的邱艳波向帐篷外张望。这个安置点已经搭建了96顶帐篷,使800多名受灾群众得以躲避连日降雨。新华社记者 任勇摄
左图:5月24日,在地震灾区平武县城郊一处安置点,两名受灾儿童住进整洁的救灾帐篷。右图:5月21日,来自浙江的卫生防疫人员在地震灾区平武县南坝镇石坎村为废弃的窝棚消毒。地震发生后,当地受灾群众一度住在这样的窝棚里。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摄
这是5月25日,在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受灾群众安置点,四户受灾群众在一起吃晚饭。这个安置点已经搭建了96顶帐篷,使800多名受灾群众得以躲避连日降雨。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这是5月20日,自愿自费到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唐山农民宋志永在安县晓坝镇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帐篷边挖掘排水沟。新华社记者张米扬摄
这是5月21日在地震重灾区映秀镇上空拍摄的帐篷家园。 新华社特约记者 赵建伟摄
这是5月26日,扬州市阿珂姆野营用品有限公司的员工在紧张生产帐篷,支援抗震救灾。 新华社记者 陈琪 摄
这是5月22日,空军某部向地震灾区松潘县尕尼台、敬元乡等8个地区空投食品、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 新华社发
5月25日,宝山村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在帐篷中。
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受灾群众安置点目前有90多顶帐篷,容纳了800多名受灾群众。这里的解放军官兵、民兵和志愿者竭尽所能,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帐篷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灾区人民仍然乐观地面对每一天。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5月25日,一对夫妇在帐篷内阅读抗震安全常识的宣传材料。
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受灾群众安置点目前有90多顶帐篷,容纳了800多名受灾群众。这里的解放军官兵、民兵和志愿者竭尽所能,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帐篷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灾区人民仍然乐观地面对每一天。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5月25日,在宝山村安置点,一名妇女在晾晒衣物。
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受灾群众安置点目前有90多顶帐篷,容纳了800多名受灾群众。这里的解放军官兵、民兵和志愿者竭尽所能,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帐篷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灾区人民仍然乐观地面对每一天。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5月25日,孩子们在宝山村安置点的帐篷中。 新华社记者 任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