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灾面前的大国民:人性的光辉照亮整个黑夜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5-2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过去的一周,对于中国来说,是漫长的一周,但同时也是感天动地的一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国人表现出令世人感叹的爱心和凝聚力,人性的光辉战胜了灾难的阴霾,也再一次告诉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压不垮的民族,这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民族。

这同时也是世界深入认识中国的一周。透视包括中美关系在内的诸多双边关系,人们会发现,除去利益分歧和意识形态阴影之外,造成彼此误解特别是民众之间误解的,往往是沟通问题,是信息传递不畅问题。这其中,缺乏明晰的形象与必要的细节,是关键所在。

而在人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认知方面的清晰或模糊,积极或负面,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细节的累积。而一旦大量细节被“丰富”成整体形象,我们所说的定见或偏见也便出现了。而基于传播学中的马太效应,“如果某件事情有可能被误解,那它就会被误解。”

这种误解一旦生成,不仅会影响到当事人的行为,而且也会影响到被误解对象的反应。如果涉及的问题非常敏感,关乎被误解者的直接利益和尊严,反应就会非常强烈,并会反过来影响双边关系。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人指责国人在一些问题上表现过于激烈,过于民族性,是不客观的。因为没有人愿意或者说甘心被误解,被轻视。

而一些西方媒体所扮演的角色也确实令人难以恭维。众所周知的是,西方媒体在对事件的报道方面有着很大的“选择性”,一般来说,它们大多关注当地和国内新闻,而对国际新闻报道有限。这产生了两个微妙的后果。

一方面,它在客观上限制了受众对国际问题的了解,鼓励了他们更多地关注国内生活的倾向。应该说,主流媒体平均每天5至15条的国际新闻报道是难以使民众全面、充分地了解世界的,在只有有限的事件和问题变成新闻的情况下,受众很容易受到媒体“选择性”报道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媒体对国际新闻报道有限,报道的选择性更为明显。这其中,电视的表现最为突出。在对西方媒体的跟踪观察后发现,西方新闻媒介报道的国际新闻往往是以西方国家(而不是全球)为中心,以政府官方(而不是非政府组织和民众)为焦点,突出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而不是经济和环境问题),强调诸如战争等“消极”事件(而不是富有合作意义的积极信息)。事件的某一方面,这种选择性在国内外发生危机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寄希望于西方媒体为西方民众勾勒出清晰、完整、富有活力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的,这就需要中国人、中国媒体做出更多的努力。换句话说,在很多时候,每个普通人都是外交官,你的自尊、睿智、理性的言行,不仅令周围人起敬,也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细节”,而点点滴滴汇成江河,其最终产生的效果将会是非常惊人的。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次地震灾难的考验面前,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而人性的光辉更是足以照亮整个黑夜。相信看过直播的人,没有几个不被深深打动,并萌生出做一点什么的渴望,而涓涓细流,更是很快汇成大海,彰显出国人的斗志和胸怀的广阔。

不仅如此,在整个抗灾过程中,中国人所表现出的大国民心态尤其令世界震撼和敬重。无论是冲锋在前的子弟兵,还是失去亲人却忍着悲痛、带着“大爱”救治更多“亲人”的男男女女,无论是灾难中鼓励着同伴继续坚持下去的可爱的孩子们,还是顶着烈日募捐的大爷大妈……都使得世人看到了国人的爱心、真情、自信和团结。

而事实上,面向世界的最好的“宣传”,正是我们自己的坚强,是凝聚力和丰富的感情表达,是人性的光辉。当群山环绕,江河携手,没有人会无视山的傲岸,水的豁达。而尊重,从来都既来自于自己的所为,也来自于别人的看法,但归根结底,是取决于自己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积极地走向未来。

当你将自己点亮时,人们自然会抬头向你这边张望……(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学者、国际问题专家)

  来源: 新华网 2008-05-20
责任编辑: 王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