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由过去逆来顺受的“沉默一族”开始勇敢地站出来说话,关注自身权益,积极建言献策,这是令人欣喜的进步。虽然他们的声音目前还很微弱,但积水成渊,积羽沉舟,庞大的1.4亿农民工终究将成为社会博弈的一支重要力量。
买保险、签合同、同工同酬,农民工的这些要求完全合情合理。据了解,我国农民工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二产业,尤其矿山和建筑业居多,这些都是高危和高劳动强度的行业,既然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一部分,企业为他们提供合理的报酬和劳动保护完全应当。男女同工同酬早已写进了《劳动法》,至今在农民工身上得不到兑现,这反映出用人单位对法律的漠视。
农民工已经站出来说话了,那么社会各方该如何回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言人阚珂明确表示,“制定劳动合同法时,有关部门会高度重视并积极吸纳农民工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法律保护农民工的话语权和切身利益是防止侵权的重要屏障,但我以为这还不够,重视、保护和提升农民工的话语权是全方位的,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不懈努力。
很显然,农民工的话语权目前非常弱小,如果社会不加以重视和保护,就有可能被淹没、扼杀、窒息,因此需要大力鼓励、支持农民工说话及提出正当的利益要求。只有当社会各阶层都能平等地坐在一起协商各方利益,协调解决问题,社会才会变得和谐、稳定。
来源:广州日报 2006年4月13日
责任编辑: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