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本次记者会的主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先生围绕上述主题回答记者问题,下面首先有请袁部长。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要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向中外媒体记者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也感谢你们出席今天的活动。我非常高兴与大家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谢谢。
谢谢,下面开始提问。
去年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五周年,有机构发布报告称我国的教育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请问袁部长,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另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家庭贫困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请问未来我国的义务教育是否会进一步延长?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你提的两个问题密切相关。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正如你刚才讲到的,2015年是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长规划》实施五周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这个重要的节点,我们邀请独立的第三方对中国的教育发展进行评估,评估的最主要结论是:中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根据评估报告,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以下几项关键数据:
第一,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5%,达到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第二,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为104%。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这两项都高于世界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事非经过不知难”,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取得这样的发展水平来之不易,中国的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刚才这位记者问到,我也看到媒体上有人说,有些省提出了延长免费年限的安排,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要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在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时,我们组织专家,进行了反复的论证测算,也征求了各界意见。经过中央决策,“十三五”期间,中国义务教育仍然为九年。 按照大多数研究,义务教育至少包括四个内容:第一,普及;第二,免费;第三,均衡;第四,强制。因为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安排,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存在几个义务教育的模式。我们不延长九年义务教育,把重点放在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
比如普及,“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在“十三五”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意味着国家已经明确中国的教育普及是十二年,就是说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明确的要求和安排。而且我相信大家已经看到,在“十三五”规划中间安排学前教育要从刚才我说到的75%达到2020年的85%。如果我们按照义务教育当年确定的标准,本世纪初我们宣布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当时的指标就是85%。
我还想再提一点,高等教育现在毛入学率是40%,到2020年要提高到50%。按照国际通常的说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叫精英化阶段,15%-50%叫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叫普及化阶段。这样大家可以理解在“十三五”期间我们义务教育仍然是九年,但是我们的普及是大大延伸了。
第二,免费。国家目前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中都提出来,要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这个逐步到什么程度呢?我也可以告诉大家,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已经达到了90%,我们有二十几个省份已经全部实现了中职免费,也就是说中职的免费全面完成为期不远。我们还有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里面提出来,要率先在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的家庭困难的学生中免学杂费,就说明我们尽管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高中阶段我们会逐步的实现免费教育。
这地方我还想再提一句,刚才我提到这几天媒体都在报道,我们有些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高中全部实行免费,甚至对学前一年也实行免费。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表示非常支持也非常赞同。而且大家可能还注意到,宣布高中和学前免费的还主要是欠发达地区,为什么?我想这些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们是有战略眼光的,不仅要满足学生上学的需要,更是要通过对这些学生免除学费,使他们家庭脱贫,使他们学生为一生的成长打下一个基础。所以,免费是民生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全面脱贫的重大举措,所以借此机会,我向有关地方的省委省政府部门的这个决策表示由衷的敬佩。学前和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但是我们都在延伸普及的年限和范围。
第三,均衡。均衡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资源、我们的师资配备、我们的教育水平应当基本差不多,在这里要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和高端学段均衡将是一个难题。大家都知道,可能等一会儿你们还会提,为什么义务教育普及以后现在还有择校热,还要划片?那就意味着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还不均衡。可以想见,如果我们现在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都纳入义务教育,均衡的配置就是很大的难题。
第四,强制。强制就意味着政府如果是义务教育就必须保证为每个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每个家庭就必须送孩子就读。经过综合考虑,在“十三五”时期,我们仍然坚持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我们努力地从实际出发,推进我们的各项工作,使得我们更多的人民群众、更多青少年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谢谢。
部长,想问一下,你去年说西方价值观的教材不适合课堂,希望你可以解释一下,西方价值观具体是指什么?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好像是西方的一个概念吧?另外,想请教你,教育部对这些有西方价值观的教材如何处理?
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你知道,马克思不是中国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开放精神。我们党把科学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确定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一旦确定了,就坚定不移。
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我们所说的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价值观,我想这是你刚才这个问题表面上的意思。实际上你是想知道,中国政府或者教育部门是如何推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或者换句话说,你说的是我们通常讲的学校的德育问题。
我可以这样说,中国有着重视德育包括你刚才说的价值观这样的优良传统,“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这是中国学校和教师教育活动的宗旨和根本。我们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如何加强德育,就是包括你刚才讲的思想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三个方面:
在内容上,我们强调坚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这是我们一贯的方针,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和方向。
在方法上,我们强调融入和贯通。融入就是把我们的指导思想、原则、宗旨融入到各类课程之中,贯通就是要把它贯通到大中小幼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们还特别强调实践、体验,要着力抓好志愿者服务、抓好劳动教育,使他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接受我们的价值观,来接受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
在功能上,我们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要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推进,因此我们认为,家风、校风、政风、行风,包括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党风,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们认为,教师的为人师表、家长的以身作则、国家公务人员和社会名人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记者也是名人,因为你们出面的场合机会比较多,许多人都认识你们,我们这些人的榜样示范十分紧要。因此我们强调,在中国的教育中,要高度重视不断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是有理想、有担当、有抱负的一代,是可以也应当大有作为的一代,他们会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为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谢。
我的问题是关于内地农村教育。我知道您有近十年的基层教学从业经验,距今已经近四十年,现在在教育部部长这个位置上,您怎么看当下内地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部在改善这些问题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另外,我还要代大公网的网友们提一个问题,如果当年的条件还不错的话,您还会选择离开固镇县王庄中学吗?如果让您回到我们这个年龄,再给您一次选择的机会,您如何选择?
谢谢你之前备的课,了解我过去曾经在农村学校当过老师,既当过公办老师,也当过民办老师。所以你刚才问我怎么看待当前的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我觉得我非常感谢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关注到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的方向和社会各界关注教育的一个短板。
中国农村教育是我们的短板,办好农村教育,关键在教师。这么多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免费师范生教育,比如特岗计划,比如国培计划等等,这些都在不断提高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农村教育的水平。但是,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的存在是客观的,因此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的城乡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我们要加强农村教育,关键是要把农村教师队伍建好,建好的根本是农村的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这个涉及到农村教师的补充、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农村教师的水平等诸多问题。为此,去年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做了全面的部署。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落实这个计划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
第一,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因为过去城市的生师比编制标准高,农村低,首先要统一。而且要结合农村教育的特点,要有和城市一样的生师比,除了生师比之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和村小,还要参照班师比。
第二,要拓展农村乡村教师的来源渠道,多方面的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教师充实新生力量。
第三,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这项工作在几年前已经在连片集中贫困地区做了安排,惠及了几十万名乡村教师。这次要对所有的乡村教师都进行生活补助。
第四,职称评聘要向乡村教师倾斜。
第五,要加强城镇优秀教师向农村轮岗交流,作为他们新入职或者新晋职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
我们还要不断加大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素质和师德水平,我们还要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还有,我们要推进和推广乡村教师县聘校用,使他们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发展通道。
我上面说的大概有八项举措。目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经做了实施方案,在开始推进。教育部将会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协调,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乡村的转移支付,推进各地新出台的对乡村教师的优惠政策尽快落地落实。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会把乡村教师队伍建好,会把农村教育办好。
刚才你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说我从农村出来的,我愿意不愿意回去当乡村教师。今天在这里说,也不是属于隐私,当年我从中学教师考大学的时候,我的分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我选的第一个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为什么?就是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完之后继续在农村中学任教。但后来是因为推荐读研究生,毕业之后留校当教师,推荐当学校的校长,中间我就不说了,最后到教育部来工作,这不是我自己的选择,这是组织的安排。所以,我对乡村教师充满了感情,我对他们的一些艰苦的环境、比较欠缺的条件,我深有感受,我愿意为中国的农村教育,特别是中国的农村教师,尽最大的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谢谢。
袁部长你好,我们知道去年B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中国老师在英国支教的一个场景,这也引发了大家对中西教育的讨论和对比,我想请问部长的是,您怎么看中西教育的异同呢?谢谢。
谢谢你。看过BBC拍摄的关于中英教育的纪录片,说明你对这件事情很关心。我首先要说,他为什么要拍这个片子,那是因为在2009年和2013年,中国上海学生参加OECD组织的PISA测试,两次均获世界第一名,这件事情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关注,对中国教育的兴趣,特别是中国是怎么组织教学使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由此引发了关于中外教育模式对比的讨论。BBC这个片子拍的内容如何暂且不论,但是它确实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中国有悠久的、优秀的教育传统,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这个要概括起来,专家们可以概括得很多,但是我想,基本上应当说,中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比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比较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再加上中国老师和学生的辛勤、刻苦、勤奋,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人才。
但是,我们确有自己的不足。比如,我们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不强,实践能力不足。这种看法在改革开放以来,在九十年代初,在中国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当时就发现,我们有我们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强调,要推进素质教育,主要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些方面,应当说西方有些国家有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当立足中国大地,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借鉴各国有益的、成功的教育做法和经验,由此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由此也对世界教育作出中国的贡献。谢谢。
我的问题是关于高校转型的。请问袁部长,在高校转型的工作当中具体有什么样的想法,另外哪些高校会转型?谢谢。
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我刚才说,我们已经达到40%的毛入学率,现在中国有25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学生,居世界第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经济升级、产业转型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这个不合理就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也就是大家经常批评的,说我们学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都在培养学术型的人才。
这种发展的结果,我们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吻合,它直接引发出另外一种后果,一边大学毕业生比较难得找到一个适合的岗位,另外一边用人单位比较难得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这就是我们讲的结构性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所以我们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我们经常还这样说,要鼓励、推动或者引导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这个没有歧视地方高校的含义,因为中国的高校一部分是国家部委管理的,一部分是地方管理的。部委管理的学校只有一百多个,大部分是属于地方高校,而这些地方高校又是适应我们高等教育这种大众化的需求新设的、新升格的,因此他们要率先转型,从培养理论型人才转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来适应当前经济转型的需要,来适应我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我们转型的目的。
转型的关键是调整专业设置,因为设置专业,可能有的学校专业贵的设的少,要花钱,包括工科、理科,相对文科成本就比较低,这个结构就是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匹配,所以转型的首要内容就是要调整专业设置。
转型的真正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因为大家都知道,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是有所不同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通俗一点,科学家和工程师有共性还有个性。爱因斯坦的活,爱迪生干不了,爱迪生的活,爱因斯坦也干不了,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是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很难说谁更重要。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转型来培养更多的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在一线能够从事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这是我们转型的方式。
推进的办法就是试点推动,典型示范。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二十多个省、两百多个学校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型试点工作,这项工作已经拉开了序幕,我们教育部门会会同有关部门,第一,加强指导,第二,给予支持。第三,总结推广。我们的希望是,按照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来形成一个良好的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来提高我们适合国家和人民需要的质量。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会把这件事情不断地推向前进,使得我们高等教育既有世界最大的规模,也有世界最好的高等教育结构。当然最终是要有世界最好的人才,这就是我们推进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考虑。谢谢。
袁部长好,我们注意到2014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当中明确了从2015年开始要逐步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高考试卷的省份。包括在座的记者在内大家如果家里面有考生的话可能对这个政策变化之后产生的效果感受不是特别明显,在这儿想请问您,在2015年新增的省份有哪些?今年这个范围会不会逐步再扩大,有没有一个明晰的指向?另外代表委员们呼吁的全国高考一张卷,您认为这个可以有吗?如果可以有,距离我们有多远?
你提的问题我看到“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出过,在出台这个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文件之后,这个问题一直就有讨论。我的看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全国一张试卷的情况,但是这个情况从十几年前进行了改变。为什么要改变?当时主要是分省分阶段实施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不是全国31个省加兵团同时实行的,先在几个省实行高中课程改革,然后逐步扩大这个改革,这是一个情况。
另外一个情况,因为十多年前,我们推进基础教育包括普通高中的改革,还程度不同地在进展之中,因此为了适应各地普通高中课改和教改的需要,当然也为了防止全国一张卷子安全风险,这个大家都知道,一张卷子一旦被泄密之后,那整个考试,每年上千万的考生得重考,这个风险压力是很大的。因此从2004年开始,也就是在十多年前,先后在16个省份进行分省命题试点。这16个省份分省命题了,还有15个省份谁命题呢?有个国家考试中心,为15个省命题,它命的题也不是一张卷子,应当说他们有四套卷子。这就说明,我们每年高考约二十套卷子在进行。这个本来是顺应改革的需要,来改革高考制度安排的一个举措,但是运行了十年之后,发现有新问题。我想,改革是什么?改革就是总书记讲的,要问题导向,有了问题咱们就要改,改了之后会有新问题,咱们再改,改革永无止境。也就是说,为了适应当时教改课改的需要,我们改革了考试命题的办法,但是十年以来,正好2004年到2014年,发现16个省,加上我们命题中心,17家在命题,质量不一,这是最大的问题。你看每年高考之后,大家就在比哪个省出题好,如果是一张卷子就不用比,语文卷子哪个出的好,数学卷子、外语卷子哪个出的好,比来比去觉得有的确实质量不高。
同时,分省命题成本比较高,大家知道,要命一套考试卷,他还要命一套备案,得两套。他要组织一批专家,全封闭地,几个月在这里命题,在没考完这张卷子之前是不能回家的,这个人力物力成本,安全保密,包括到印刷到命题。所以,2014年国务院在深化考试制度改革的时候,明确提出来,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就是这句话,刚才这位记者同志记的很清楚。我可以告诉大家,到今年,原来16个省命题的自动申请退出了11家,还剩5家,就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也就是说,明年将会有6个命题中心,一个是国家的,还有这5个省。这11个省的命题,也来用国家命题中心的题,就是从原来的1+16变成了1+5,减少了11家。将来的趋势是什么?是不是会这5家再减少,或者再扩大?这个现在没有去讨论,我个人认为,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最后由实践的效果来证明是再减好,还是1+5比较好。
现在除了5家之外,还有26个省份的命题都选择国家统一命题,刚才说是不是一张卷子?答案是,不是一张卷子。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各省使用的高中教材就不是一套。另外一个,各省高中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尽一致。因此,题目是由国家命题中心统一命制,但是它会遵照全国的课程标准和各省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也可能有5个省选一份卷子,也可能有10个省是选了一份卷子,也就是说,除了这5个省之外,他们选用的都是由国家统一命制的题目,但是现在的实际不是一份卷子,原因就是刚才我说的,各省使用的教材、各省改革的进展不同。
那么将来会不会过渡到一个命题中心,使用一份卷子?我认为这个将来要由实践来提供答案。也可能将来26个省选择国家命题中心的,也可能选择另外一个省的命题中心的,所以我想这个事情我现在说还为时过早,因为我们刚刚从16个省减到5个省,所以最终我们想看这几家命题的情况和群众的反映。我刚才说了,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的时间,教育是周期长的工作,一套教材,从小学到初中用完了之后才能修订,不能小学上完了他就改教材,初中没有用,或者一年级上完了二年级没有用,它有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就要十年、二十年,所以我想,这个问题我今天不能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我只能告诉你一个现在的状况和我们准备采取的办法,就是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比较,最后拿出一个更加适合我们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的考试命题办法。谢谢。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现在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经有数千万的留守儿童了,他们的教育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想请袁部长介绍一下将如何推进他们的教育。另外,目前校园暴力的事情也比较多,大家都非常关注,想问一下教育部将如何解决?谢谢。
谢谢你提出了两个热点问题,一个是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一个是最近发生的多起校园暴力欺凌的问题。
首先说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群体,因为农民工进城,他们子女的就学就是两个渠道,一个是随同父母进城,我们把他们称作随迁子女;一部分留在家乡,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叫做留守儿童。你刚才说数千万,我们的了解,2.4亿左右农民工,有6000万留守儿童,我说的都是大数、约数,不是准确的。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就有2400多万,这是个很大的群体,他们由于远离父母,亲情缺失,监护不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被伤害的令人痛心的事件,因此引起了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包括我们这位记者。
三年前,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留守儿童关爱问题的意见》,今年2月份,我想大家可能注意到,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我想这个文件的名称就说得很准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工作。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有关学校,包括社会有关群体,要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织密织牢一张关爱网、保护网,使他们能够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安全健康地成长。这个文件的面很宽,刚才说教育部门能做什么,我想,教育部门至少在这几个方面可以下更大的功夫:
第一,做到三个优先,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留守儿童,营养餐的供给优先满足寄宿儿童的需要,上下学的交通安全,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安全问题上、在生活问题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第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他们独立的、自立的精神,同时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他们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习惯、不良行为,更主要的是,要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通过电话、视频经常和远在他乡的父母沟通交流,缩短心理上的距离,拉近感情的沟通。我们有些记者朋友是不是到过一些乡村学校看过,很多学校是做了很大努力的。
第三,教育部门还应当做到的,就是学校要保持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合作,要了解每个留守儿童家庭背景,有的可能是父亲出去,有的是母亲出去,还有一些父母都出去,他们出去之后,谁是他的监护人,他周围的邻居、亲戚朋友谁在关照他,要全面了解。同时,也需要及时地告知家长,他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状况,让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我完全相信,很多父母出去打工是为了孩子,给他们积攒一些将来学习的费用。但同时也要关心眼前,钱挣了,如果孩子发生了意外,就会后悔莫及。督促家长们尽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我们希望也呼吁各地、各校、各界都能伸出手来,奉献一点爱,为我们的留守儿童,使得我们几千万的留守儿童能像所有的儿童一样,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来解决在这个阶段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
我刚才讲到,安全是一件头等要紧的大事,安全没有,教育无从谈起,成长成才也无从谈起。学生的安全问题,有些来自于校外,也有一些来自于校内,我们刚才讲的校园欺凌主要是同学之间蓄意、恶意地形成的一些欺凌事件。对这件事情,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这些幼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所以大家非常关注。我看到巩汉林委员,大家都知道,是著名的演员,他对这件事情就特别关心,对这种事情特别的表示愤慨。
我觉得从孩子的安全角度,无论是来自于外部的,还是内部的,都应当坚决防范、坚决制止,尽最大努力使这种事情发生率降到最低。教育部门,包括我们的公安部门都高度重视,要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既要防止外来的伤害,也要防止内部学生之间的伤害。
要做到这件事情,从教育部门来说,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教育,要倡导他们团结友善的精神,要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提高我们有些不良倾向的学生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的能力,同时要提高我们更多同学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我想,学校第一个是教育,这是我们应当从思想根源上把它解决。
第二是要加强学校的管理,这个管理就包括要构建学校的安全网络,对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早制止,及早化解,及早给予批评教育,避免小毛病变成大错误,甚至走向犯罪。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团结、友善、和谐、相互尊重的环境,防止孩子们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染。孩子们的坏习惯从哪儿来的?很多是从社会上学来的,我们学校应当给他们在这方面提供一些防止发生的保障。
第三,要加强依法惩治。我们要建立健全校规校纪,国有国法,党有党规,校有校纪。同时,我们还要通过修法、释法,让这些恶意的造成重大伤害的欺凌者,受到纪律、法规、法律的惩治,担负起他们应当担负的责任。
近期我们将会会同有关部门,对这件事情开展专项督查,专项治理,使我们的学校、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能做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讲教育的最后一段话,就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来确保我们的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成才。今天上午,我陪总理列席新疆代表团,总理讲到这件事情,他特别强调,说“安全”两个字是他加上的,可见在中央领导的心目中间,学生的安全多么重要。所以我想,我们一起努力,净化校风,优化环境,来确保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像总理讲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
我有两个关于就业和创业的问题想问一下部长。据了解,今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在总体经济环境遇到较大困难的同时,教育部如何针对这个问题能够有一些措施,针对大学生就业?此外,国家目前大力推动创业,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部会有一些支持吗?谢谢。
谢谢主持人把最后这个机会给了我们中国教育电视台,我也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们国家级的电视台,除了央视之外,就是中国教育电视台。
我想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还提出来,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你看,总理的工作报告每年不仅讲就业,而且一定要讲人数,讲到百万,比如说去年1300万。而且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每年国务院都会召开专门会议,每年都会印发专门文件,进行精心部署。应当说,在各部门、各地方、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总体态势良好,初次就业率连续13年保持在70%以上,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明显增长。
正像刚才记者所说的,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765万,这个数比较好记,比去年增加了16万,我们一方面面对着人数增加,一方面面对着经济下行。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压力较大。
现在我们应当紧紧地抓住一些有利的方面,比如说我们由于商事制度的改革,每天要新增一万多个企业,这就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我觉得第一件事情,我们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做好我们已经启动的两个计划,叫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来鼓励毕业生勇于创业,积极就业。第二件事情,要认真细化落实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且通过多种方式,让每一位毕业生深入了解,并且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这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就业和创业。第三件事情,需要加强就业的指导,我们要充分收集和广泛发布就业信息,我们要召开多种类型的甚至针对不同群体的招聘会,来认真地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牵线搭桥,使每个学生能够找到更多的他自己向往的就业单位的信息,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第四件事情,要开展精准帮扶。特别是对那些想就业又未能就业的人,要一人一策,使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可以接受的工作岗位。虽然目前就业的形势还是严峻复杂,但是正像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形势充满信心一样,我们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形势也充满信心。我们相信,我们会顺利地推动这项工作。
刚才说到教育部门对这些创业的学生会有些什么措施,使得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不都是说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企业家,首先是要使他们形成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素质,来为我们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来为我们国家在2020年成为创新国家服务。在这方面,教育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和有关部门一起,和学校紧密配合,首先为学生开设创业课程,为他们聘请那些创业的成功者,包括企业家,为他们作报告、授课。我们要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实践的场地,比如说大学的科技园、实验室,同时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大家在媒体上看到很多,我们还实行弹性学制,对有创业意愿,并且有了明确的创新项目,而且前景看好的学生,可以保留学籍去创业,将来他愿意回来的时候再继续读书。同时,按照总理的要求,我们在去年组织了第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使得更多的有创业成果成效的学生,同台展示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创意、他们的成果,使更多的企业在大赛上寻找他们风险投资的项目,也使得学生创业工作既得到展示和奖励,又能够得对这个项目密切关心的企业提前介入,帮助他们创业成功。谢谢。
谢谢,本次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袁部长,谢谢各位记者。再见。
记者会直播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