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直播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等就质量提升答记者问

文字直播

[中国人大网](2017-03-14 08:39:54)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副局长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就“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副主任、主持人王冬梅] (2017-03-14 10:03:27)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质量提升”。今天很高兴邀请到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先生,副局长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先生,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先生,围绕“质量提升”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提问。先请支树平局长说几句。

[支树平](2017-03-14 10:08:09)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全国人大新闻中心首次以“质量提升”为主题,组织专门的记者会,这么多记者踊跃参加,让我们很感动,也非常感谢。质量问题确实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是老百姓普遍关注、国际社会也关注的问题。这一次记者会以质量为主题,体现了对质量的看重,也是对我们质检工作的看重,应该说有时代性和导向性。

[支树平] (2017-03-14 10:12:57)

国家质检总局是国务院主管质量的部门。2001年,在国家谈判加入WTO大背景下,中央决定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整合成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现了质量内检和外检的一致。我们总局管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这些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我们专门设有副部长担任主任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际组织来对接。所以,今天我们国家认监委主任,也是我们总局的副局长孙大伟先生,还有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先生,他们和我今天一起和记者见面,一起共商质量提升的大计。

[支树平](2017-03-14 10:13:12)

新闻界朋友们一贯对质量、质检都十分关心支持。现在是大家关注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更希望得到新闻界朋友们的监督、批评,也需要你们的宣传、鼓劲。所以我愿意接受大家的提问。谢谢。

[王冬梅] (2017-03-14 10:16:55)

现在开始提问。

[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2017-03-14 10:24:3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作为消费者,我们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一些质量的提升。在我们感受到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还遇到了质量的烦恼。请问一下支局长,您如何评价现阶段的质量状况?

[支树平] (2017-03-14 10:24:52)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因为你说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家都关注质量,也希望能有一个中肯的评价。我自己的感受,作为质检总局局长,我不止一次说过,对中国的质量状况有喜有忧。应该说,我们的质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不小的差距。

[支树平](2017-03-14 10:25:08)

首先说,我们有很大的进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质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各级党委政府也对质量抓得比过去更紧。比如各地普遍开展了“质量强省、强市、强区”的活动,各个部门也都重视质量,每年9月有一个“质量月”,现在有42个部门和我们一起作为“质量月”的主办单位。大家重视质量、抓质量的氛围基本形成,我们国家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比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工程质量不断好转,环境质量在改善之中,我们进行服务业质量测评,重点服务领域顾客满意度保持在“比较满意”的水平。

[支树平] (2017-03-14 10:25:25)

“稳”,质量稳定在了90%的台阶以上,2013年到2016年稳定在了90%以上,2016年达到91.6%。“进”,现在有一些重要产品质量都有明显进步,比如大家关心的重点消费品,去年抓10类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这10类重点消费品合格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大家关心的电商产品质量,去年也提升了11个百分点。我们这个局还管进出口商品质量,出口工业品这两年因为质量问题被退货的批次也在下降,去年下降了13%,金额下降了19%。总体质量水平在不断发展。

[支树平](2017-03-14 10:25:41)

另外,现在我们还有大量的产品走出国外,尤其是高铁、核电,还有一些工程建设走出国外,中国制造应该说是行销全球,说明本身就有质量的支撑。这是我所说的“有喜”。

[支树平] (2017-03-14 10:26:13)

所谓“有忧”,就是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不够高。首先是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一部分产品档次还比较低。特别是中高端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至大家说的“海淘”、“海购”、消费外溢。我们有一些商品走到国际先进行列,但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服务业稳中有进,但总体上提升还比较缓慢,在某些服务领域,老百姓还是有这样、那样的意见。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品牌,品牌建设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现在许多产品是贴牌生产,全世界驰名的大品牌我们国家还比较少。这是从产品的质量状况来分析的。

[支树平](2017-03-14 10:30:59)

另外,从质量发展的环境来看,一些局部地方还不尽如人意。国家整体质量环境还是比较好的,但在一些地方还有差距。有些地方还是更多关注GDP,对质量重视不够,投入也不够,在法规、投入、人才培养上还有一定差距。我们都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是有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有的企业不讲诚信,有时候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来参与竞争,严重的甚至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所以,在局部环境上还是有差距。

[支树平] (2017-03-14 10:35:11)

第三个差距,我国质量技术基础还不是很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这些方面,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现在我们的出口企业每年都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甚至受到损害,很大程度上跟我国质量技术基础不强有关系。所以,我刚才说有喜有忧,我们有进步,但是也有差距,提高质量迫在眉睫。作为一个质检工作者,我们心里始终有很大的压力。谢谢大家。

[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2017-03-14 10:53:02)

刚刚支局长提了,我国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在提升的,但是也存在对高端的需求不足,还有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所以出现一些海外抢购。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请问支局长,这一行动如何具体开展和部署?谢谢。

[支树平] (2017-03-14 10:56:37)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质量提升行动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专门部署,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今年两会有一个质量方面的热词,可以说就是质量提升。大家应该注意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已经明确提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质量提升做出重要论述,也有专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事实证明,我们国家不是需求不足,或者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和服务都跟不上。所以要提升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究竟怎样抓质量提升,作为质量工作主管部门,我们有以下的考虑和安排。

[支树平](2017-03-14 10:56:53)

首先,把中央关于质量发展的大政方针贯彻好。质量提升就是中央的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明确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而且历次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著名的话,就是“三个转变”: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要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李克强总理也不断强调质量工作,指出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转型之要。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强调,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这一次又强调质量提升,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支树平] (2017-03-14 10:57:23)

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的重视前所未有,中央强调质量第一、下最大气力、主攻方向、中心任务,确实是无以复加。中央的大政方针,应该变成各级党委政府共同的思想,确实把思想、行动,包括重点工作统一到中央的大政方针上来。希望大家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抓质量提升,把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起来,成为全国的统一行动。这是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

[支树平](2017-03-14 11:09:28)

第二,要把党和国家关于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落实好。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比如国务院先后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计量发展规划》《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而且将“质量强国”写入“十三五”规划,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还对各省(区、市)实施了质量工作的专门考核,中国质量奖经批准设立。国务院专门同意我们举办面向国际的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国务院还明确要求,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些举措都非常好,如果把这些举措落实下来,我国的质量水平肯定会提升的。

[支树平] (2017-03-14 11:09:44)

第三,要把质量提升的具体行动组织好。我前两天在“部长通道”中,关于组织质量提升行动讲过,具体有三句话:“找准着力点、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找准着力点”是抓住各地的主打产业、主打产品提升质量。我当时说,今年再抓10类大家关注的消费品来提升质量。“牵住牛鼻子”就是,抓住标准、提升标准,实施标准提档升级。“打好组合拳”,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运用各种质量方法手段提升质量。比如,我们特别强调要抓质量的宣传动员,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质量大政方针都宣传出去,把全社会动员起来,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让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像总理说的让追求质量、崇尚卓越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我们有责任把这个宣传动员搞起来。

[支树平](2017-03-14 11:09:59)

二是要抓质量的攻关和整治。对质量的短板,我们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提出技术的改进提升方案。对一些产品生产集中、假冒伪劣又多的重点地区实行区域整治,甚至搞集中整治、挂牌督办。比如某个地方生产的某类产品比较多,但假冒伪劣的多或者质量不高,我们就要挂牌整治。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约谈当地的负责人,必要的时候亮黄牌、曝光。对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更是坚决打击,毫不留情,抓好质量整治和专门治理。

[支树平] (2017-03-14 11:10:17)

三是抓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不仅要有国际国内先进质量管理办法,还要把质量管理体系都建立起来。我们也要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培养一批“隐形冠军”。最后,我们要抓品牌建设。要培育一批真正叫得响、消费者欢迎,甚至国外消费者都欢迎的中国品牌,打出我们的“金字招牌”,把老百姓质量获得感搞得满满的,把我们国货形象树得高高的。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2017-03-14 11:10:33)

刚才支局长提到一个词,“质量提升”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词,我们也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质量时代?另外,我们该如何推动它进入质量时代?我们还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的实施范围,请问这个工作目前进展如何?老百姓什么时候能够在国内也真正购买到跟输出到国际市场相同质量标准的产品呢?谢谢。

[支树平] (2017-03-14 11:37:36)

这位记者的问题提得好。“质量时代”的提出确实让人心头一振、眼睛一亮。在李克强总理作报告的时候,大家都有这个感觉,今天再一次提出来,我觉得确实值得关注。我也希望能把“质量时代”这个词在全社会喊响。就像今天人大新闻中心专门举办“质量提升”记者会专场,你又专门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本身就带有质量时代的气息、我也感受到了质量时代的气息。质量专场在过去没有过,今年是第一次。

[支树平](2017-03-14 11:38:17)

究竟怎样看待质量时代,或者怎么描绘质量时代呢?因为这是一个新课题,我自己也认真思考过。我想,就像我刚才已经给大家介绍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质量,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都强调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我自己感觉,如果立足点转过来了,质量中心地位确立了,可以说就是质量时代的到来,我们也非常向往。如果说把它再具体化一些,就是我前面说的质量环境的改善。如果各级党委政府再不简单地以GDP来论英雄了,而是更多关注到质量提升,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如果各行各业都把质量放到突出位置,比如农业讲质量、工业制造讲制造质量、服务业讲质量,方方面面都把质量放到质量第一的位置上;如果老百姓关心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方面都重视质量,甚至我们国家机关办文办会,给老百姓办事都讲究质量。各行各业都让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一个社会风尚,那质量时代就到来了。现在大家都关注国货的情况,国货因质量而强盛,国家因质量而强盛,那就是质量时代的到来。

[支树平] (2017-03-14 11:39:01)

至于说如何进入质量时代?质量时代不是说进入就能马上进入的,不是一蹴而“进”的,要砥砺前行,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步一个脚印去往前进,一锤一锤钉钉子去抓,才能进入质量时代。如果要进入质量时代,我想至少要抓几个方面:首先是抓战略。真正把质量摆到战略的位置上,像中央要求的那样,放到立足点的位置,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和中心任务上。我刚才讲了几个词,希望记者们帮着传播一下,“质量第一、下最大力气、主攻方向、中心任务”。这都是中央对质量无以复加的强调,确实要成为一个战略,把质量强国喊响。

[支树平](2017-03-14 11:39:39)

第二,抓升级。光坐而论道说质量不行,还得落在实际上,就是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一个一个行业抓,一个一个产品抓,抓产品质量提升,抓服务质量提升,抓工程质量提升,抓环境质量提升,进而把经济发展水平都提升上来,这是要抓升级。

[支树平] (2017-03-14 11:40:01)

第三,抓基础。质量提升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就是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这些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要把质量搞上去,必须先把这些基础搞上去。

[支树平](2017-03-14 11:40:34)

第四,抓共治。就是把全社会动员起来,实行质量共治。质量的主体责任还是在企业,首先把企业调动起来,让它发挥主体作用,发挥它的主体责任,激发市场活力。也要强化政府监管、政府服务,建立起质量追溯体系、激励机制。要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让追求质量、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形成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一个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崭新时代。

[支树平] (2017-03-14 11:42:05)

关于质量时代,谈了我的一番体会和感慨。刚才你提到的“三同”,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这是我们孙大伟局长一直在抓的工作,而且是认监委率先探索的。请大伟局长回答一下。

[孙大伟](2017-03-14 11:43:19)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关注“三同”工作。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我们在2015年就开始在出口食品企业开展了“同线同标同质”的探索。我们所说的“三同”,是指企业在生产内外销产品时,是在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生产,从而使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平。如果中国标准与进口国的标准有差异,我们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也就是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为了能够保证产品符合这些要求,生产企业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生产企业一定要具备出口备案注册资格,而且有实际的出口业绩。二是出口企业一定要进行自我承诺,按照“三同”要求生产。三是生产企业要获得国际通行认证,保证持续生产符合“三同”要求的产品。

[孙大伟] (2017-03-14 11:44:38)

2016年5月,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同线同标同质”产品的信息服务平台。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登录,查询到“三同”产品和企业的信息,以及在实体店和网店的销售渠道信息。目前,全国已经有1180家企业,大概约5000种商品,达到了“三同”的要求,都已经在公共服务平台上上线。下一步,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三同”实施范围,同时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着力加强对“三同”产品的质量和生产企业的监管。进入质量时代、提高全面质量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谢谢。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2017-03-14 11:45:19)

中国的输非产品中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也影响到并损害到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请问支局长,质检总局对于提升输非产品的质量方面,已经采取或者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支树平] (2017-03-14 12:10:14)

谢谢这位记者关心输非商品。大家都知道,非洲人民是我们的好兄弟、好朋友,我们非常愿意让非洲的兄弟姐妹们能够享受到或者用到中国的好产品。应该说,输非商品总体还是可以的,但也确实出现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我们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都非常痛心,甚至可以说非常愤怒。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有国外进口商的原因,也有我们生产商的原因。

[支树平](2017-03-14 12:11:07)

我们对输非产品质量一直高度关注。2013年以来,我们口岸监管有很大的改革,就是大大减少出口商品法检目录。现在一般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法检都取消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把输非产品作为重点,安排了专门人力和物力专门盯着,就是为了维护中国制造的形象,维护中国和非洲人民的传统友谊。我们觉得应该要算“政治账”。

[支树平] (2017-03-14 12:11:54)

刚才你问这些年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我觉得一个是抓源头监管,先从我们自己生产厂家做起。另一个是加强口岸的把关。第三个是加强与非洲国家合作,在海外组织打假。这些年我们做的比较突出的,我们一直在加严查验,2013年以来,在口岸上查验了输非商品26万多件,其中查出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品有13000多批次。

[支树平](2017-03-14 12:12:10)

第二个是开展“清风行动”,这是加强口岸打假的专项行动,打击输非假冒伪劣产品。仅2016年,就查办了204起涉及非洲产品的假冒伪劣案件,查获66万多件产品。第三个是我们和非洲国家建立联系,建立海外打假维权网。现在合作的非洲国家已经达到14个,一起搞海外打假。另外,因为非洲国家的检验检疫能力有待提高。我们帮助非洲培养质量官员或者检验检疫人员,这么多年来为50多个非洲国家培育了1000多人。

[支树平] (2017-03-14 12:13:24)

可喜的是,现在输非质量确实在提升,不合格率在下降。从近三年来掌握的情况来说,输非不合格产品检出率2014年为7.52%,到2015年降到了4.6%,到去年已经降到了3.2%。由此应该看出我们工作的效果,也看得出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感情和负责任的态度。下一步,我们要盯住不放,切实维护输非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中国制造的形象,维护中国和非洲人民的传统友谊,争取让非洲人民更加喜爱、更加信赖中国产品。谢谢。

[新华社记者](2017-03-14 12:16:01)

我有一个问题请问支局长。质检总局是非常重要的涉外部门,在服务“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作了许多工作。比如中欧班列的全线贯通和标准的互联互通等等。请问,2017年质检总局还有哪些措施?谢谢。

[支树平] (2017-03-14 12:17:07)

你问了一个应该说是很大的问题。“一带一路”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战略。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就像你刚才说的,质检总局是一个涉外部门。我开始就讲,质检总局当年成立的时候,在加入WTO背景下,把国内产品的质量监督和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整合在一起了,所以我们这个局的名字后半截叫检验检疫。这样的话,有些产品进入、贸易便利、国际产能合作等,都跟我们这个局职能密切相关。

[支树平](2017-03-14 12:17:22)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一带一路”要实现与沿线各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落实这些“通”,可以说质检总局都有用武之地。因为我们有检验检疫,还有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一个技术性部门,确实把为“一带一路”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刚才进场前,主持人跟我们说,我们说到底是技术管理执法部门。我们要发挥技术专长,就是要打“技术牌”、念“服务经”,为“一带一路”服务。

[支树平] (2017-03-14 12:17:37)

简单来说,首先是全面谋划推进,先从国内做起,出台了支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意见,围绕中欧班列,建立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化系统,为中欧班列的开通提供检验检疫便利,也加强监管。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凡是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检验检疫局,对报检、检验、放行都实行了一体化。也出台了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检验检疫工作方案,进行了全面谋划。

[支树平](2017-03-14 12:17:56)

第二,突出技术合作。我们和沿线27个国家签了62个合作文件,大量是技术性的文件。其中标准,我们制定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的规划,认证认可制定了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的愿景和行动计划,计量也制定了服务“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计划。在技术上来重点加以突破,确实作了很多工作。

[支树平] (2017-03-14 12:30:58)

因为我们管检验检疫,也有质量、标准在我们手里,我们用这个为贸易、为国外工程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比如标准,很多企业要走出去,计量、标准与国外不一样,需要互认互换。比如,有一个重大的油气项目在国外开发,就遇到了标准问题,有83项中国标准在土库曼斯坦注册并授权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且节约了很多费用。

[支树平](2017-03-14 12:31:13)

另外,“一带一路”开通以后,有许多出境班列遇到了检验检疫的问题。因为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检验检疫制度,尤其是食品、农产品,每个国家都把得很严,有一些动植物产品别说进入,路过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就研究检验检疫政策,为他们提供方便。比如像中欧班列,欧洲一些国家要到中国,必然经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中间的检验检疫怎么办。我们就和这些兄弟国家商量,最后解决了过境检疫问题。像德国猪肉从德国一路通行,到了四川成都,这中间国家之间的检验检疫问题,都是我们通过谈判打通的。另外还有一些国家要借道中国,把货物运到我们周边国家去,这也有一个过境检验检疫的问题。现在有些国家的产品从中国进入,从新疆一直到连云港,然后出海到东南亚有关国家,我们也都在帮助他们打通关节。我们做了很多类似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

[支树平] (2017-03-14 12:32:35)

第三,就是风险监控。大量的货物交流和人员往来,都有一个质量安全和风险监控的问题。我们和有关国家建立了联合工作组,加强疫病疫情检疫,防止传进来。我们还加强了沿线国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支树平](2017-03-14 12:45:02)

下一步,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多打算。简单来说,一是今年要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有保障任务。大量人员进出,还有一些外宾带的食品用品要进出,这都是要检疫的。我们要在这方面做好工作,保证会议成功。另外,也要把我们的检疫合作成果争取在会上展示出来。

[支树平] (2017-03-14 12:45:17)

二是我们落实相关合作文件。目前已经有62个合作文件,中国人说了要算数,要让它落地,每一个合作文件都能够落实,这样贸易可以更畅通地进出,货物可以更便利地流通。三是加强质量监管。做好标准协调、认证,加强执法互助,让“一带一路”成为一个友谊之路,也成为一个安全之路、和谐之路。谢谢。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2017-03-14 12:55:46)

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和东盟国家贸易往来非常活跃。我们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年内将会推动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请问,检验检疫一体化之后,出入境商品的质量如何保障?另外,总局还会出台什么样的便利措施,促进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谢谢。

[支树平] (2017-03-14 12:56:03)

谢谢你提了一个宏观的问题,也提了一个具体的问题,等于是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实行全国通关的一体化,问我们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质检总局在口岸上是一个重要的把关部门,为了保证全国通关一体化,我们和海关、边检、海事、交通等部门一起在探索一体化建设。质检总局在一体化建设上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去年12月,中国检验检疫电子主干系统全面上线运行。这个系统我们叫e-CIQ,全面上线标志着全国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全面实现了。

[支树平](2017-03-14 12:56:19)

简单介绍一下,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就是以全国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为支撑,以“通报、通检、通放”为主要内容开展的工作。举一个简单例子,任何一个进出口企业,想要报检或者检验,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报检并通关,实现进出口货物的进口直通和出口直放,确实便利了。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为企业提供了服务,效率也提高了。

[支树平] (2017-03-14 12:56:32)

刚才你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知道你的重心在后半截,就是便利化了,质量怎么监管?这就说到我们部门的责任,就是把关服务。大家都说我们是国门卫士,要在口岸上为中国老百姓把关,不能让有毒有害的物质、疫情疫病和不合格产品侵犯群众利益。当然我们作为政府部门,我们也要加强服务。我们讲服务,促进便利化,但是质量安全这个底线始终没有放松。我们的工作方针就是12个字: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保安全始终是我们的底线,现在虽然检验检疫一体化了,但安全这根弦始终没有松。某种意义上说,因为一体化了,保安全更便利、更有效率了,也可以说更加精准了。因为全国检验检疫系统联通成为了一个大的溯源和执法互助的体系。我们现在更好地运用风险管理,把全国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风险高的、信誉好的,我们可以减少一些抽检频次,给他们很大的便利。对风险高的、不讲诚信的、有不良记录的,我们就要加严检验,甚至停止报检。再加上我们和兄弟部门一起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支树平](2017-03-14 12:56:47)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联系最广泛、成果最丰富、交往最密切的对话伙伴关系。我们一直把加强与东盟质检合作作为我们的优先方向。首先,我们建立了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机制,从宏观上、战略层面上进行合作。去年9月份,在南宁召开了第5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发布了部长声明,通过2017-2018行动计划,开启了动植物大数据平台和电子证书等重大合作项目。其次,我们还开展了检验检疫务实合作。过去3年,我们和东盟国家签署农产品食品检验检疫协议超过20项。我们也实行了很多实际措施。比如在广西凭祥建成了国检监管试验区,把很多从越南等国进来的水果、蔬菜,在那儿集中监管。试验区运行短短5个月,区域一体化货物检验检疫通关速度就提高了60%。

[支树平] (2017-03-14 12:57:09)

第三,我们加强了质量技术基础合作。我们在广西南宁建立了中国-东盟质量、标准化、计量、检测认证等6大合作中心,支持一些东盟国家建立了水稻、芥蓝、葡萄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东盟国家提供了相关培训。中国和东盟的发展是非常好的,1991年双边贸易才79亿多美元,到2016年的4500多亿美元,增长了近57倍,应该说检验检疫做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践行中央“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进一步加大与东盟质检的合作力度。特别是广西、云南毗邻东盟,我们要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就像去年9月份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主题一样,推进中国-东盟技术、信息互联互通,打造质量安全命运共同体。谢谢。

[科技日报融媒体记者](2017-03-14 13:25:41)

我们注意到,您在多个场合,包括刚才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提到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类似于水利设施、交通设施,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质量基础设施状况如何,怎样加强这方面的建设?谢谢。

[支树平] (2017-03-14 13:25:57)

我今天用的词比较多的是“质量技术基础”,这个概念希望记者朋友们记住和加以宣传,这确实是关系到中国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作,时间关系我简单说一下。

[支树平](2017-03-14 13:26:12)

第一,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是国际通行的概念。质量技术基础就是我说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这些是国际上提出的概念。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先后提出这个概念,而且不断强化这个概念。他们认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不仅给质量提供支撑,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基础。世界银行连续两年发布报告说质量技术基础工作。甚至国际上有的专家提出全球质量技术基础概念,我们应该很好地研究、关注。

[支树平] (2017-03-14 13:26:27)

第二,我国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工作是一个什么状况。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国重视这个建设。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政府机构历史上有计量局、标准局。而且要再往老的说,秦始皇就是第一任计量局长,他统一了度量衡,老祖宗就重视计量。首先我国现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我们有《计量法》《标准化法》《认证认可条例》,和相关部门规章、地方法规、规范性文件构成了法律法规体系。

[支树平](2017-03-14 13:26:47)

其次,我们有统一集中的行政管理体系。质检总局和所属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统一管理全国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工作,各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管理本行业、本地区的质量技术基础工作。

[支树平] (2017-03-14 13:27:02)

三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技术体系。国家设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全国还有900多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国家重点检测实验室,5000多个技术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技术体系。

[支树平](2017-03-14 13:27:17)

第三,和国际先进水平比,我们的差距还比较明显。比如计量,我国被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在国际上虽然排到第四位,仅为排名第一位美国的53%。大家都关心标准,国际标准这么多,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才刚刚接近1%。认证认可刚实现新的突破,发光二极管(LED)认证是首个由我国引领制定的国际认证制度。这个差距是很大的。

[支树平] (2017-03-14 13:27:32)

回到你说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加强建设。从国家来说很重视,科技部很重视,我国有一个质量技术基础专项研发,这个批给我们了,我们要抓紧做。更重要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概念研究透,要加强建设。我们一再讲,大家都关注质量的差距和烦恼。实际上,质量的差距和烦恼很大程度上是质量技术基础的差距和烦恼。现代生产条件下,抓质量不是说管严点、管细点就能把质量搞上去。这是不行的,必须从质量技术基础抓起。所以,你刚才说得很准确,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在国外也翻译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就和交通、通讯、水利、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一样,甚至是基础的基础,要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加快建设。可以说,哪一天中国质量技术基础上去了,中国的质量就上去了。谢谢。

[中国食品安全报和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2017-03-14 13:47:39)

在本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今年首轮未予入境的食品和化妆品的名单,共有403批次的产品是被拒绝入境的。我国目前进口的农产品和进口食品,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日益增多,其安全问题也是国内消费者普遍关注的。刚才支局长在表述中也提到了进口食品的质量问题,请您具体讲讲质检总局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我国进口农产品和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谢谢。

[支树平] (2017-03-14 13:48:15)

非常感谢你关注食品安全。我们是主管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食品安全非常重要,大家都说那一句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说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所以食品安全是须臾不可放松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四个最严”对食品安全提出要求。我们国家也出台了《食品安全法》, 而且又进行了修订。现在我们在食品安全上讲“三个严”,就是“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我们质检总局现在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覆盖“进口前、进口时、进口后”三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大家记住这三个环节,就对进出口食品安全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支树平](2017-03-14 13:48:31)

第一,进口前的源头监管。境外地区要把食品进到中国,我们要对他们的食品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就是是否能够保证进到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国际上不管大国、小国也都是这样做的。我们对境外要进到中国的企业实行注册,对进出口商进行备案,还要求附出口国家(地区)的官方证书。这样的话,就把监管的源头伸到境外去了。现在已经有178个国家和地区,8大类2000多种进口食品获得准入。对89个国家和地区共16000多家食品企业实行注册。进出口商就更多了,对12万多家境外出口商和3万多家境内进口商实施了备案。

[支树平] (2017-03-14 13:48:49)

第二,严格进口时检验检疫。进口食品到了口岸要进行现场查验,要抽检送实验室检验。发现问题,进行风险监测预警。这样就筑起了风险防控的“防波堤”。对不合格的食品,该销毁销毁,该退运的退运。

[支树平](2017-03-14 13:49:08)

第三,严格进口后监管。食品进来以后还要跟踪监管,把“最后一公里”把住。现在建立了食品进口销售记录平台,仅2016年就已经录入了55.9余万多条信息,其中对352家境内外企业列入不良记录企业名单。这样对进出口食品可以做到“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下一步,我们还要加严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在口岸上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线。谢谢。

[台湾联合报记者] (2017-03-14 13:49:55)

请问支局长,我们注意到最近有大量台湾商品列入质检总局不合格名单中,包括今年首轮发布的未予准入的名单中,台湾的商品就高达4成以上,有不少都是台湾的知名品牌,而且最后销毁处理的比例相当高。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质检总局对台湾商品进口的审核和执法更为严格,原因是什么?两岸已经签署食品安全协议,农产品检验检疫以及标准计量的检验协议,请问这些协议目前的机制运作情况如何,今年是否会进一步加强落实及合作?谢谢。

[支树平](2017-03-14 13:50:38)

血浓于水,我看到台湾同胞很亲切。前两天在两会的会场上就有台湾地区的记者,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当时说,有一些数据要查一下。回来以后很负责地让人把详细数据查出来。虽然我和他没有再见面,但是我负责地查了数据。今年公布的一月份未予准入食品、化妆品的信息中,总共公布了403批次,其中有175批次来自台湾地区,包括167批食品和8批化妆品。就是你说的403批中,175批是台湾地区的,不合格率确实较高,不予准入占到43%多,我觉得你说得非常准确。我也关注到去年的数据。2016年有722批来自台湾地区的食品和化妆品未予准入,大概占全年总数的23.7%。这样得出一个结论,台湾的食品和化妆品不合格率或者未予准入比例确实比较高。所以你刚才的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和我的同事们也在查找原因。从技术角度来说可能有三个原因:

[支树平] (2017-03-14 13:51:37)

第一,台湾地区进入到大陆的食品、化妆品,特别是食品批次多、品种也多。因为离得近,每批次数额不是很大,但是总批次数量很多。去年输往大陆食品中,台湾地区的食品总额只占到1.3%,但是批次占到5.3%。去年总共从台湾地区进口8万多批,检出了700多批,检出率不到1%。应该说,99%以上是合格的。因为批次多,数量上也显得多一些。第二,大陆和台湾地区有一些企业标准执行上有一定差异。我们发现,未准予入境的台湾食品中,在食品标准上有差异,大概有30%的食品添加剂或者新食品原料的使用和大陆的标准不太一样。

[支树平](2017-03-14 13:54:30)

说到这里,我就多说两句。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原因,“5.20”以后,现在的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我们原来有很多合作,现在确实受到了阻碍,有些信息就无法像过去那样畅通了,我们的标准可能台湾地区企业、同胞无法了解。所以标准等信息不互通,就出现了这个问题。

[支树平] (2017-03-14 13:54:44)

第三,现在台湾食品监管上还有薄弱和漏洞之处。每次发现一批不合格的,我们都给反馈回去了,但是看来有些整改还是不够到位。这些大概是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支树平](2017-03-14 13:55:44)

至于你说到是不是我们对台湾加严了,我今天坦率告诉你,事实并不是这样。今天的直播,相信也有台湾同胞在看,特别是台湾的进口商和农民也在看。大陆对台湾地区生产的食品农产品,都给予了很多优惠措施,包括通关便利化措施。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但是在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一视同仁的,与来自其他地区的产品一样,不符合大陆食品安全标准的,一律不得入境。兄弟是兄弟,原则是原则,不能因为是兄弟,就放弃原则,安全该守住的还是要守住的。这一点相信都能够理解。

[支树平] (2017-03-14 14:08:24)

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对两岸和平关系发展带来严重冲击,严重影响了两岸质检协议、机制的正常运行。不管台湾政局如何变化,两岸同属一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感情不会变,我们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理念不会变,为台湾同胞办好事、办实事的政策也不会变。谢谢。

[消费日报记者](2017-03-14 14:09:02)

刚才我一直听到标准这个话题,近年来,塑胶跑道、酒店白床单和快递三轮车等热点背后,常常引发对“标准缺失”和“标准滞后”的议论非常之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国家正在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力图解决这些问题。请问,进展怎么样?效果如何?谢谢。

[支树平] (2017-03-14 14:22:52)

这个问题请标准委主任回答。

[田世宏](2017-03-14 14:23:06)

谢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对标准化工作的关注。我们经常说标准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可以说,我们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处处都有标准,处处都讲标准,处处都用标准。刚才您谈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生活中或者遇到您刚才点的这些典型事件中,往往就会问,有没有标准?很多也反映出标准缺失,甚至标准制定滞后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中国标准化“成长中的烦恼”,更是我们标准化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田世宏] (2017-03-14 14:23:2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作出了深化改革的部署,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重构中国标准体系,重建标准化管理机制,提高标准化科学管理水平。您刚才谈到,现在改革进展情况和效果怎么样,我想有几个方面可以告诉记者朋友们。

[田世宏](2017-03-14 14:23:48)

第一,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把过去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为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已经完成了对13200多项强制性标准的清理评估,其中有超过50%的强制性标准需要废止或者转化为推荐性标准。

[田世宏] (2017-03-14 14:24:01)

第二,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目前,对大约10万多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了集中复审,从复审结果来看,近30%的推荐性标准需要更新修订。

[田世宏](2017-03-14 14:24:20)

第三,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的领域,特别是针对国内空白、国际上领先的一些重点项目,我们鼓励社会团体来制定团体标准。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目前有466家社会团体制定了737项团体标准。第四,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全面推动实施企业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过去的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原来企业备案1项标准平均需要14天,现在企业标准自我公开,只需要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应该说,简政、减负的效果十分明显。近一年多时间里,大约有7万多家企业公开了28万项标准,覆盖的产品达到了46万种,企业创新的活力得到了极大释放。

[田世宏] (2017-03-14 14:24:37)

第五,改进和完善标准的制定方式。加快标准的立项频次,缩短标准的立项周期。从去年开始,国家标准立项频次由过去一年2批增加到现在的一年4批,立项周期由8个月缩短到3-4个月。第六,不断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从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交的国际标准提案达到160项,同比增长了113%。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的专家数已经接近5000名,同时中国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数量首次突破了国际标准新增量的50%。再有,我们在很多领域处于国际领跑,比如中国标准在高铁、网络通信、民用核电等高技术领域,还有家用电器、中医药等传统优势领域,中国标准都处于国际领跑水平。

[田世宏](2017-03-14 14:24:58)

针对您刚才谈到的标准缺失滞后问题,我们将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要优化标准的供给结构。打破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格局,构建新型标准体系,使政府标准、市场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二是要提升标准的供给水平。大力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发布一批企业标准排行榜,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用先进的标准来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用标准助力新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还特别注意实施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工程,进一步提升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

[田世宏] (2017-03-14 14:25:14)

三是要提高标准的科学管理水平。我们主要是以“三同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是推动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在新产品、新材料等方面,做科技研发的同时就研制标准,确保产品在投入生产、投放市场的时候就有标准可依。我们还要以“三化”来提高标准的制修订效率,标准制修订工作做到无纸化、专家投票电子化、标准编审一体化。同时,加强对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管理,我们共有1278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这些都是中国标准的“生产车间”,只有让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更加公开、公正、透明,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标准。

[新华报业扬子晚报和交汇点客户端记者](2017-03-14 14:25:30)

不知道支局长有没有网购的经历,我想代表广大的网民问您一个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购买东西,如何保证网上产品质量,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质检总局如何维护和提高网上产品的质量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网民越来越不满足购买国内的产品,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人会“海淘”或者“代购”,对于这部分的进口消费品的质量安全又如何保障呢?谢谢。

[支树平] (2017-03-14 14:35:46)

非常感谢,你也提到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话题。我也有过网购经历,比如看中某一种产品,也会网购。家里人也网购过。“网购”、“网淘”,电子商务现在确实成为一个新兴业态,铺天盖地过来了。电子商务是一个特殊形态,因为具有流动性、跨界性、虚拟性的特点,对老百姓来说,对消费者来说确实很便利,但是有些不法分子也利用这些特点,有欺诈消费者或者“谋取不义之财”的现象,所以网购产品质量成了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应该说许多部门都在抓。质检总局是管质量的,我们始终把电商、网购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监管和服务两手抓,既抓监管,又抓服务,让它健康地发展。

[支树平](2017-03-14 14:36:01)

质检总局主要的工作有四个方面:一是定标准。我们专门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商务标准,现在立项了一批标准,形成电商体系的标准“过滤系统”。二是搞认证。我们专门为“3C”认证开通一个“云桥”系统,支持阿里巴巴、京东等7家主要电商平台,与我们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数据库进行对接。一年多来,我们交互的证书信息就有102万项。三是抓管理。电子商务是新事物,我们帮助他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品质控制体系,提高他们的自检能力。四是严监管。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风险监测中心,跨境电商也成立了风险监测中心,实施“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我们也组织了“神秘买家”,在网上买一些样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就公布、下架。仅去年一年,大概抽了6891批网上样品,不合格的有2122批,合格率69.2%。确实,线上的质量水平和线下还是有一定差距,我们找到这些不合格企业,就实行整治,不合格产品必须下架。新的一年,我们也继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从源头抓,从电商平台抓,从标准抓,从监管抓,着力培育“品质电商”。

[支树平] (2017-03-14 14:36:20)

说到“海淘”,现在“海淘”比较多,老百姓愿意购买一些海外的产品,我们也尊重这样的选择。它有多种原因,其中质量和品质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压力也很大。对跨境电商的监管现在有一个情况,今天借助媒体说一下。因为跨境电商的监管,首先要看属性,现在是作为个人自用物品进行监管,主要是实施检疫,重点看有没有疫情疫病、有害生物传入风险。产品质量由购买的个人自己负责。

[支树平](2017-03-14 14:36:38)

如果说下一步纳入货物管理,那就要跟前面介绍的,从市场准入到生产注册许可、进口检验等,按货物来监管。在国务院批准的过渡期内,还是按个人自用物品管。下一步怎么管,还在研究。质检总局从没有放松监管,从职能出发,着重加强风险监测。刚才说到,我们在杭州建立了一个风险监测中心,对跨境电商的风险进行监测,实时发布预警,给消费者以提示。去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化妆品监测的不合格率为4.6%,我们及时作了提示。总而言之,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电商质量安全。质量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像李克强总理强调的,绝不能让假冒伪劣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这也是我们的心声和职责。谢谢。

[香港大公报文汇报记者] (2017-03-14 14:48:35)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内地在供港食品安全方面取得哪些进步?在未来还会有哪些举措?谢谢。

[支树平](2017-03-14 14:53:18)

谢谢香港记者。港澳台同胞都是我们的同胞,看到你们也都一样亲切。刚才你谈到了供港食品安全问题。因为地域的关系,现在香港相当数量的食品是由内地来供应的。测算下来,至少90%以上的活猪、活牛、蔬菜、河鲜产品,以及30%以上的活鸡都是大陆供应的。所以,保证香港居民的食品安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周总理当年就抓了供港的三趟列车,全国人民都关心支持香港居民的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确实把保障供港澳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看待,放在重要位置抓实抓好。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支树平] (2017-03-14 14:53:50)

一是完善监管机制。现在供港、供澳的食品农产品,对种养殖场都实行备案制度,生产加工企业都要备案,开展抽样检验、监装出证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从源头到供港澳的全过程监管。二是加强监管合作。香港特区政府也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管部门,我们和他们一直密切合作,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沟通联络机制。现在,食品农产品方面发生敏感问题,我们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妥善解决,共同保障香港居民的食品安全。

[支树平](2017-03-14 14:54:09)

三是压实企业责任。就是对供港食品农产品的企业,压实他们的责任。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香港对食品农产品有什么要求和标准。另一方面,就是严格监管。发现供港食品出现问题的,我们都认真调查,对存在故意违规行为的,暂停相关企业出口或取消其备案,这是非常严格的。正因为这样,可以这么多年供港的食品没有发生大的、区域性的风险,也保障了供港食品的稳定。下一步,我们要一如既往抓好供港澳食品安全,和兄弟部门一起筑起这道防线。还是那句话,源头严管、过程严控、风险严防,共同为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谢谢。

[王冬梅] (2017-03-14 14:54:28)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记者会只能到此结束。谢谢质检总局的同志,也谢谢各位记者,预祝大家的采访报道顺利。谢谢。再见。

[中国人大网](2017-03-14 14:57:01)

记者会直播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