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直播

国务院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报告专题询问

文字直播

[中国人大网](2018-12-28 08:40:47)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中国人大网独家文字出口,现场图文直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 (2018-12-28 09:02:01)

根据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本次常委会听取了国务院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昨天的分组会议审议了这个报告,大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今天上午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继续深入审议。

[王晨](2018-12-28 09:02:56)

医疗卫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事业,财政医疗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直接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财政医疗卫生资金投入持续增加,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预算管理有效改进,医疗卫生保障能力逐步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仍然比较强烈,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常委会安排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目的就是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推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有效实施,切实保障人民健康。

[王晨] (2018-12-28 09:04:04)

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询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代表国务院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随同到会的部门负责同志有:财政部部长刘昆、副部长余蔚平、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副主任王贺胜、医保局局长胡静林、中医药局局长于文明、药监局局长焦红、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

[王晨](2018-12-28 09:04:46)

按照法定程序,会前已有7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报名发言询问,他们是吕薇、蔡玲、徐延豪、尹中卿、冯忠华、李锐、蒋立虹委员,今天的会议先请这7位委员发言询问。在他们发言询问结束后,其他出席、列席人员要求发言的,请举手,经主持人同意后,可以发言询问。下面,先请已经报名的委员发言。第一位请吕薇委员发言询问。

[吕薇] (2018-12-28 09:08:33)

谢谢王晨副委员长。医疗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持续加大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并探索医疗体制改革的各种模式。我的问题是,如何判断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效果?为实现2020年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下一步国务院还需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王晨](2018-12-28 09:09:06)

这个问题请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回答。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 (2018-12-28 09:11:25)

尊敬的栗战书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委员、同志们,首先非常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刚才王晨副委员长介绍了这次代表审议的情况,我很赞成这些观点,并将认真吸纳各位委员提出的好的建议。刚才,吕薇委员又提出问题,我作回答。

[孙春兰](2018-12-28 09:13: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卫生健康工作摆在民生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深化改革会议作出医改重大决策,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党的十九大上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医改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形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医改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孙春兰] (2018-12-28 09:13:09)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新一届政府成立后,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增幅放缓的情况下,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只增不减,2018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5291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7.3%,比去年增加840亿元,增幅高于全国财政支出2.5个百分点,为深化医改提供了保障。我们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降药价为突破口,带动“三医联动”改革,统筹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增薪酬、投入保障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朝着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迈出新的步伐。具体来说,主要是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了以下思路和重点:

[孙春兰](2018-12-28 09:14:03)

一是坚持预防和治疗一起抓。我国有近14亿人口,人均预期寿命76.7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疾病谱的变化,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导致的死亡人数占87%,这些疾病通过改变生活行为方式是可以得到有效减少和预防的。今年以来,我们着重加大慢性病的防控力度,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研究制定了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针对疾病前期因素、重点人群、重点疾病,提出了倡导性、预期性、约束性三大类指标和工作任务,从明年开始全面实施,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健康促进,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让每个人都对自身健康负起责任,努力不得病、少得病。这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动员各方力量全力推进落实。

[孙春兰] (2018-12-28 09:14:50)

当前,一些重大疾病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专项行动。对地方病,在陕西省麟游县召开现场会,实施三年攻坚计划,中央财政专项安排30亿给予支持,因病施策、防管并重、综合治理。对职业病,召开8个重点省市工作推进会,着力解决尘肺病诊断救治难、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对艾滋病,针对主要经性传播的特点,在预防、干预、救治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对儿童白血病,研究提出了制定首诊诊疗方案、提高医疗保障等任务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尽快消除重大疾病的危害。

[孙春兰](2018-12-28 09:15:35)

二是坚持“三医联动”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我们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等领域的改革,建立整体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三医联动”的改革合力和叠加效应。

[孙春兰] (2018-12-28 09:16:01)

我国药价虚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药品比周边国家和地区都贵。解决看病贵问题,首先要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我们先是对抗癌药降税降价,又选择4个直辖市和7个副省级城市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带量采购、以量换价,中选的25种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2%。目前,社会各界的反响总体是好的,但这项改革涉及多方利益调整,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解决好可能出现的药品质量、供应、使用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等问题。下一步,要总结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逐步扩大区域和品种,使药品和耗材的价格大幅降下来,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务人员薪酬改革等腾出空间、创造条件。

[孙春兰](2018-12-28 09:18:03)

药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非常重视。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妥善处置了这一事件,对涉案公司和人员进行了从严从重处罚。同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研究起草了《疫苗管理法(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颁布后,我们将推动各方面认真落实,加大对药品疫苗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孙春兰] (2018-12-28 09:18:44)

关于看病难的问题,客观上是因为我国的医疗资源总体供给不足、配置不均衡,东部11省份集中了全国近一半的三级医院,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大多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解决看病难,关键是要推进分级诊疗。目前,基层服务能力难以让群众信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没有落到实处。下一步,要继续强基层,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通过医保差异化报销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了解决跨省跨地区异地就医问题,我们对重点疾病的流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病种建立区域医疗中心的方案。要推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通过医联体、远程医疗、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好,努力使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同时,也要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通过医联体等形式加强协作,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疑难症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把各种医疗资源充分利用好。

[孙春兰](2018-12-28 09:20:05)

医保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我们将加快推行按病种、按人头、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等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把更多救急救命药纳入医保,减轻人民群众看病负担。同时积极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加强医保监管,堵塞制度漏洞,有效遏制骗取套取医保基金行为。

[孙春兰] (2018-12-28 09:21:45)

三是坚持管理和改革并重。医改面临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不顺的原因,也与管理不到位密切相关。我们把改革与管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着力在“补偿机制、薪酬制度、医院管理”三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关键是要健全补偿机制,使节约的药品费用能够用于“腾笼换鸟”。要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思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巩固破除以药养医成果。

[孙春兰](2018-12-28 09:22:11)

要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允许”的要求,把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形成的医院可支配收入更多地用于薪酬分配上,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我们在公立医院管理方面实施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就医环境、推行便民惠民等措施,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群众就医感受有所改善。最近,我们又研究制定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将从2019年开始,对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进行监测考核,倒逼医院加强管理、良性发展。

[孙春兰] (2018-12-28 09:23:01)

深化医改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我们相信,只要各方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医改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贡献!以上回答,请委员长和各位委员批评指正。

[吕薇](2018-12-28 09:24:08)

谢谢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医疗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渐进性和复杂性,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您刚才已经介绍了,所以希望能够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抓细抓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谢谢您。

[王晨] (2018-12-28 09:24:31)

下面我们请蔡玲委员发言询问。

[蔡玲](2018-12-28 09:29:07)

谢谢王晨副委员长。今年9月份以来,王东明副委员长带领我们专题调研组成员一起到地方到基层调研财政医疗卫生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从基层的调研、我们听到和看到的情况来看,我有一个切身的感受,也就是我们各级财政每年都在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去年全国各级财政投入是1万4千400亿,刚才春兰副总理提到今年又加大了投入,增加了840亿,那就达到了15200多亿。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从支出资金的结构来看,也就是这15000多亿,主要花到哪上面去了?第二,从国际比较来看,我们国家是人口众多的大国,15000多亿,从国家比较来看,我们投入医疗卫生在国际上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上?第三,从资金的使用效果来看,下一步在健全投入政策上还有哪些打算,让钱更好地花在刀刃上,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谢谢。

[王晨] (2018-12-28 09:29:38)

这个问题请财政部刘昆部长来回答。

[财政部部长刘昆](2018-12-28 09:31:27)

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位代表,我回答蔡玲委员的问题。今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的有关要求,各级财政不断地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2013年至201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59502亿元,年均增长11.7%,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的增幅高出2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刚才蔡委员也说到,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4451亿元,比2013年增加5156亿元,增长55.5%,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7.1%,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蔡委员问的第一个问题,花在哪里?从投入领域和投入的重点上看,我国卫生投入结构不断优化,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

[刘昆] (2018-12-28 09:32:23)

第一方面,我们努力加大了供需双方的投入力度。从2017年各级财政对供方的投入是7550亿元,占52.2%,对需方的投入是6901亿元,占47.8%,基本上实现了供需兼顾、齐头并进。在供方投入方面,对公立医院补助2378亿元,占到31.5%,对基层机构补助1808亿元,占到23.9%,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补助1029亿元,占13.6%,对其他机构补助了2335亿元,占31%,其他机构包括行政单位、计生机构、食药监机构等等。在需方的投入方面,2017年全国财政对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的资金达到了5022亿元,推动了基本医保覆盖人群超过13亿人,有效减轻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同时,安排各项医疗救助资金321亿元,努力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我们覆盖人群超过13亿,这次覆盖率是相当高的一个数字。

[刘昆](2018-12-28 09:33:23)

第二方面,我们努力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支持的力度。2013年至2017年,各地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接补助由1059亿元增加到1808亿元,年均增长14.3%,占其总收入的44.2%。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转移支付资金由1961亿元增加到3095亿元,年均增长数是12.1%。

[刘昆] (2018-12-28 09:34:04)

第三方面,努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由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转变。2013年至2017年,中央财政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从408亿元增长到587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到50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11类增加到14类,并支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和地方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2017年各级财政投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的资金达到1886亿元,是2013年的1.6倍。

[刘昆](2018-12-28 09:36:18)

您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国际比较问题,从国际比较上看,我国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水平较为合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国际上通常用广义的政府卫生支出占经常性的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来衡量一国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我国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经常性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达到59.8%。我们认为,这个投入比重与基本国情是相适应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新一轮医改启动的2009年,我国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经常性的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仅为49.4%,2015年上升到59.8%,这个数字还是低于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但是高于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巴西是42.8%,印度是26.5%。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发展趋势基本相适应。从第二个角度上看,一般来说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体制的国家,即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经常性卫生总费用比重介于国家医疗保障体制和私人医疗保障体制之间。因为像国家医疗保障体制的典型是英国,占了80.4%,在私人保险体制的典型的是美国,占50.4%。我国作为实行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国家,当前59.8%的投入水平是基本符合一般规律的。第三个角度,我们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较低,2017年仅为24.6%,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平均45%以上的水平,在政府可用财力比重较低的情况下,相应的比重也会较低。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连连增长,增幅持续超出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水平,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努力的程度。

[刘昆] (2018-12-28 09:37:37)

我汇报一下下一步的工作。下一步各级财政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医改部署要求,以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政策,推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是供需兼顾,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减轻人民群众看病贵压力。二是突出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投入,让人民群众少得病、不得病,针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薄弱领域,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基层,投向贫困群体和困难地区,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着眼于全民健康,落脚于全面小康。三是分类保障,完善投入机制。分类、分级研究完善政府投入与医疗机构发展相适应的办法,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健全政府对社会办医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优质医疗机构。四是加强考核,提高资金效益。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实现全过程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类挂钩机制,加强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蔡玲](2018-12-28 09:38:11)

谢谢,刚才听了您的回答感到很振奋。我也在想,常言道水涨船高,现在钱涨了,我们也希望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谢谢。

[王晨] (2018-12-28 09:38:45)

下面请徐延豪委员发言询问。

[徐延豪](2018-12-28 09:39:55)

谢谢王晨副委员长。我想问一个关于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的问题。因为公立医院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骨干力量。新一轮医改的重点也是公立医院的改革,请问有关部门,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遇到了哪些突出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下一步还想采取哪些步骤?有何打算?同时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加快形成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政府有什么考虑?谢谢。

[王晨] (2018-12-28 09:40:42)

这个问题请卫生健康委马晓伟主任和发展改革委连维良副主任回答。

[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2018-12-28 09:44:0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的改革,作为民生工程的一件重要事情来抓,而且也把它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好多年,总的来讲采取了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药品加成,我们实施了40多年的补偿机制,曾经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突出,药品加成问题矛盾凸显。所以,取消药品加成,使公立医院的补偿从三个渠道变为政府补偿和价格调整的两个渠道,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使得公立医院外部经济政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马晓伟] (2018-12-28 09:47:07)

第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学科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各级财政对医院的直接补助从2010年的849亿,增加到2017年的2378亿元,年均增长幅度为15.9%。同时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建设,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落实公立医院的经营自主权,使公立医院从行政式、粗放式的管理,逐渐过渡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同时开展了预约诊疗和日间服务等便民惠民的措施。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所上升。

[马晓伟](2018-12-28 09:48:02)

第三,全面深化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改革。主要是指导各地积极调整医疗服务的价格,使医疗服务的价格更加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和劳务的含量,鼓励广大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同时我们放开了非公立医院机构和特需医疗服务的价格。

[马晓伟] (2018-12-28 09:50:54)

第四,推动药品领域改革,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今年采取了三个主要举措,一是降低抗癌药、专利药等17种药品价格,过去,专利药高于台湾地区的6.5倍,现在能够降低了50%左右。二是重新修订了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目录从520种调整到685种,保障临床供应价格比较便宜、质量比较好的药品。三是在全国部分副省级城市开展了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进一步降低药价。这一轮医改的特点是以降低药价为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正在打开。

[马晓伟](2018-12-28 09:52:01)

第五,建立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人事薪酬制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允许”的重要指示,建立起适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主要是向临床一线倾斜,进一步扩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结余留用的这一部分,优化公立医院的薪酬结构,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的薪酬水平。

[马晓伟] (2018-12-28 09:53:24)

第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把过去以项目收费为主转变为以病种为主的复合式收费方式,同时制定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机制,鼓励医院节约成本,降低损耗的内生动力。

[马晓伟](2018-12-28 09:56:06)

第七,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我国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是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合理,城市占80%,农村占20%,只有解决资源的配置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重点推进办医体制的创新,主要是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农村医共体的建设,逐步向紧密型发展,使之成为责任利益的共同体,使我国医院逐步由大医院、中心医院、小型医院各自分散治病,变成一个整合型的医疗服务体系,使之功能明确、分工合理、发挥合力,使我国公立医院向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水平现代化、模式集团化发展。

[马晓伟] (2018-12-28 09:58:01)

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进展平稳,成效日益显现。一是运行机制更加优化,公益性正在加强。二是服务质量和能力提高。我国公立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在缩短,诊疗人次每年都在增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指数在全球排名中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国际著名《柳叶刀》杂志刊登了这方面的情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三是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从35.5%降低到28.8%。

[马晓伟](2018-12-28 10:02:09)

公立医院改革是一场利益调整,医改本来就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存在着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实际上医改也始终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补偿机制的问题,一个是监督机制的问题。补偿机制方面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切断以药养医的机制以后,价格的补偿还没有完全到位,政府的有些补贴也没有完全到位。这样在切断以药养医之后留出10%左右的补偿缺口。二是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六项投入政策各地执行得不一样,有些地方还没有投入到位。三是医保的总量控制和医疗的需求相比较,总量控制得比较紧,需求的释放受到限制,老百姓报销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四是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不够合理的问题,目前正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监督机制来看,就是对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管和对整个行业的监管控制需要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上加以完善和固定。

[马晓伟] (2018-12-28 10:05:55)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一是巩固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成果,使“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思路落到实处,建立一个灵活的、体现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的动态价格调整机制,科学地合理地使公立医院得到补偿。二是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发挥医保规范医疗行为、保障人民健康,同时又引导合理就医的作用。三是加大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使我国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型走向质量效益型,从粗放式的管理走向精细化的管理,从以基本建设硬件投入转向以学科建设和提高职工待遇的转变。我们过去讲的“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扩大区域医疗中心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提升县医院的能力,使得区域看病的病人能够分开,使得城乡看病的病人能够分开,这样使我国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2018-12-28 10:07:10)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委员,我就支持和鼓励社会办医的情况作简要补充。利用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对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方便群众就医具有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社会办医取得积极成效。

[连维良] (2018-12-28 10:08:29)

一是机构数量明显提升,民营医院数量从2013年的1.13万家增加到近2万家,增长75.8%,占全部医院的比例从2013年的45.8%提高到62.1%。二是软硬件能力明显提升。民营医院床位数从2013年的71.3万张增加到2017年148.9万张,实现翻番。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从2013年58.6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10万人,增长87.7%。三是诊疗人次明显提升。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从2013年的2.87亿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4.87亿人次,增长69.7%,诊疗人次占比从10.5%提高到14.1%。今年1至9月,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同比增速分别是14.5%、16%,明显高于公立医院3.7%和6%的增幅。社会办医机制灵活,贴近群众,在一些细分的医疗领域已逐渐显现优势。全国绝大部分诊所,许多专科医院如骨科医院、眼科医院、口腔医院,社会办医有很大贡献。

[连维良](2018-12-28 10:09:16)

但目前社会办医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个缺乏”、“两个不到位”。一个缺乏,就是人才缺乏。民营医院大部分尚未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依靠外部人才输血,缺乏稳定且处于职业上升期的中青年骨干。两个不到位,一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准入审批、土地用房、税收优惠、医保定点等政策获得感有待提高。二是监管自律不到位,有些医院通过网络竞价排名和虚假广告误导患者,存在无证行医,欺诈骗保等不法行为。

[连维良] (2018-12-28 10:11:15)

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办医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文件。刚才,春兰副总理提出了下一步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我们将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意见。下一步支持社会办医重点是做到“一放”、“四加强”,“一放”是进一步放宽准入,适当放宽准入的硬件标准,重点审核软件能力,特别是医护人员的执业能力。“四加强”,一是加强政策落实力度,总结和推广一批有共识、可复制的政策操作经验,提高融资引资、土地用房、税收优惠、医保定点等政策实施的质量,惠及更多社会办医的主体。二是加强对优质民营医院扩容下延的扶持力度,对优质民营医院,支持跨地区办医,向基层延伸分支机构,实现品牌化发展。三是加强对民营医院人才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医生开展多点执业的应有权利,提高民营医院留住和培养人才的能力,保障民营医院在参加职称评定、认定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加入各医学类行业协会、学术组织、各类评审委员会等方面享有公平机会。四是加强综合监管力度,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医疗服务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的信用建设,特别是加快对无证行医、欺诈骗保、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等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和专项治理,净化行业发展环境。谢谢!

[徐延豪](2018-12-28 10:11:33)

回答得很好,很专业,心中有数,思路也很清晰,我很满意。

[王晨] (2018-12-28 10:12:06)

下面请尹中卿委员发言询问。

[尹中卿](2018-12-28 10:12:23)

谢谢王晨副委员长。医保基金是全体参保人员的看病钱、救命钱,我就医保基金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增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补助基金,财政医疗卫生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财政补助占医保基金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医药、医疗、医保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基金支付显著攀升,透支风险日益凸显,财政负担持续增加。目前,一些统筹地区出现医保基金当期赤字,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历年累计赤字。请问有关部门如何遏制医药、医疗、医保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强化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第二个问题:最近新闻媒体曝光多起套取、骗取医保基金的丑闻,小到使用医保卡购买副食品、日用品、保健品、化妆品。大多隐瞒真相一卡多用虚假套保,内外勾结虚构事实欺诈骗保,更别提一些医疗机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泛的健康体检、过分的仪器诊断、过度的用药治疗,这些都充分暴露出医保制度的漏洞和医保基金监管的短板。请问有关部门有何针对性的举措,切实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

[王晨] (2018-12-28 10:12:44)

这个问题请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回答。

[医保局局长胡静林](2018-12-28 10:15:05)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委员,我简要回答一下尹委员的询问。第一,医保基金的情况。现在总体来看我国医疗保障基金还是平稳有序,基金收支基本平衡,并略有结余。截至到2017年底,我们基金的收入是1.9万亿元,支出是1.5万亿元,总体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职工医保的结余资金,可以支付20.2个月,居民医保可以支付8.6个月。但是正如委员所说的,由于我们地区结构性矛盾,特别是现在医保基金的统筹层次较低,所以少数统筹地区的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出现了当期赤字,个别统筹地区甚至出现了历年的累计赤字。下一步针对医保基金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想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强化基金的可持续性。

[胡静林] (2018-12-28 10:18:11)

首先,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监管机制。要尽快建立医保基金的精算管理制度,加强精算能力的平衡建设。包括构建基金运行监控体系、及时识别和评估基金的风险,提前预警。同时我们要不断强化监管能力,充分利用现在大数据、信息化等监控手段,创新监管办法,提升监管能力。二是加强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我们要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编制医保基金的收支预算。加强和规范保费征收的管理,做到应收尽收。督促基金已经出现赤字的地区,要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堵塞漏洞,从根本上解决赤字问题。对于已出现的当期赤字,可以通过动用累计结余,次年调整缴费率(标准),调整医保待遇等措施来逐步化解。

[胡静林](2018-12-28 10:22:21)

三是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床位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医保复合支付方式,完善医保协议的管理,健全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减轻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同时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四是健全合理分担、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在职工医保方面,要均衡单位和个人的缴费负担,特别是要推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进一步发挥医保基金的统筹共济作用。在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方面,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财政补助与个人的缴费负担比例,政府的补助重点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

[胡静林] (2018-12-28 10:23:39)

第二个问题。骗保问题在医疗保险中也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今年9月份国家医保局主动会同卫健委、公安部、药监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的专项行动。目前这项行动进入了“回头看”阶段,特别是针对前一阶段央视报道的沈阳两家民营医院的骗保事件,我们又加大了力度。应该说监管力度在加大,监管的频次也在提高。

[胡静林](2018-12-28 10:27:10)

我们把“回头看”聚焦在欺诈骗保的重点领域,通过加强群众监督及时和发现查处问题,以营造一个高压态势来扭转当前的骗保局面,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唐僧肉”。对医疗机构,主要是重点查处诱导参保人住院、盗刷和冒用参保人员的社保卡,伪造医疗文书和票据,协助参保人员套取医保基金,虚记及多记医疗服务费用的行为。对零售药店重点查处串换药品、刷卡套取基金的行为。对参保人重点查处通过票据作假骗取基金的行为。第二是畅通举报渠道,国家医保局和各地医保部门都设立了“回头看”举报投诉电话,我们还会同财政部印发了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的举报奖励办法,现在电话、微信举报非常多,我们将以群众举报为重点线索,结合医保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开展暗访等方式,精准锁定目标,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胡静林] (2018-12-28 10:30:10)

三是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对查实的违规违法案件要综合运用协议管理与行政处罚手段,采取约谈、拒付费用、暂停结算、黄牌警告、终止协议,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加强与卫生健康、公安、药监、纪委、监察等配合,对严重违规、违法的要依法吊销职业资格许可证。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我们将在继续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的同时,还要着力建立基金监管的长效机制,包括加强推进法制化的建设,出台基金的监管法律法规,完善智能监控体系,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包括把医保领域的诈骗行为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联合惩戒的威慑力。

[王晨](2018-12-28 10:30:37)

下面请冯忠华委员发言询问。

[冯忠华] (2018-12-28 10:31:43)

谢谢王晨副委员长。我想问一个关于加强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卫生健康系统在健康扶贫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我在今年常委会脱贫攻坚专题调研中发现,很多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比例较高,有的地方超过50%,属于贫中贫、困中之困、艰中之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硬骨头的主攻方向。我的问题是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从人才、技术和资金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健康扶贫的保障力度。一方面加强对贫困地区健康支持,实现有病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一方面加大对患病贫困人口的救治力度,使他们早日康复、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减轻社会兜底压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谢谢。

[马晓伟](2018-12-28 10:33:57)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医保局共同做了大量工作,贯彻中央的部署,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是综合利用多重医疗保障制度,着力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负担,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基础上,再通过医疗救助制度等对贫困人口予以倾斜照顾,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同时,在贫困地区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同时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

[马晓伟] (2018-12-28 10:35:05)

二是建立疾病分类救治制度,并且不断拓展对贫困群众应治尽治,组织基层医疗卫生队伍逐家核实情况,对贫困患者实行精确的分类救治,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实行健康管理和服务。通过落实定点医疗机构,对大病的患者进行救治,通过健康扶贫,我们摸索出了大病救治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四定”、“两加强”。“四定”一是对于大病的患者第一定医院、第二定病种、第三定临床路径、第四定报销比例。“两加强”,是加强质量监管,加强行政监督。通过这样,解决大病的问题,今年我们落实21种大病,到2020年我们准备推广到30种大病,将来把这些经验也推广到全国。建立动态的管理系统,全程跟踪救治情况,目前有1千多万人得到的救治。大病患者和慢病覆盖率达到了97.6%。三是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贫困群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主要是加强可指导县乡村三级网的建设,使县医院达到二甲水平,部分学科争取达到三级医院的水平,使乡镇医院变成有特色、有活力的乡镇卫生院,使得村医的基本生活和待遇得到保障,县乡村的医疗机构稳定下来,老百姓看病就有地方去,同时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全国963家三级甲等医院对贫困地区的1180所县医院进行对口支援,提升县医院的水平,卡住疑难重症、进城看病的脖子,使得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进城,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马晓伟](2018-12-28 10:35:28)

三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上达的三甲医院、下达老百姓的家门口的这种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目前远程医疗服务已经扩大到覆盖全国的所有县,832个贫困县都已经覆盖了远程医疗,并且延伸到乡。四是向贫困地区农村定单定向免费培养学生,同时基础特岗医学生的培养计划。四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的关口前移,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包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的重点防控力度,加强对地方病的防控力度,国家最近制定了地方病的三年攻坚计划,一病一策,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争取使地方病能够解决到一个相当的程度。更加重视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这种特殊人群的健康保障。贫困地区妇女的“两癌”筛查,全普及、全覆盖。同时,免费提供营养包给580多万婴幼儿。通过健康教育,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使群众少生病,力争从源头上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马晓伟] (2018-12-28 10:36:16)

总之在脱贫攻坚战主要三方面着力,一是提高保障水平,使老百姓有钱看病,二是提高医疗水平,使老百姓看好病。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老百姓少生病。当前脱贫攻坚进入一个关键阶段,下一步需要完善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完善救治和保障政策,按照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实现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策略,推进大病和慢病的分类施治,同时与托底的医疗保障政策衔接,规范地提供医疗服务,使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和同当地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同时也要和保障的能力相一致,建立一个制度化的救治和保障机制,并确保资金的可持续性。三是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县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县级医院的条件。同时努力使贫困县的群众90%都能够在县域内看病。这是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推进农村全科人才的培养,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免费培养农村高质的医学生。我们现在本科生采取“5+3”,五年本科、三年住院医生,同时在农村基层4层地区培养“3+2”,三年专科、两年临床实际,这样农村能用得上、养得起。

[马晓伟](2018-12-28 10:37:12)

到2020年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一个全科医生特岗的岗位,使得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救治就医,同时慢病得到管理。三是做实基层卫生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为依托,做实做细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促进公共卫生的服务。这样使老百姓人均的健康水平都能够有所提高。四是推动建立健康扶贫的长效机制,把健康扶贫同深化医改相结合,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同健康中国战略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的环境。最主要两条,一是厕所革命,二是自来水、饮用水,干净水,这就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一个可靠环境的保障。

[王晨] (2018-12-28 10:37:30)

下面请李锐委员发言询问。

[李锐](2018-12-28 10:39:09)

感谢王晨副委员长。据我了解2013年到2018年中央财政下了最大决心。对免予规划的投入由19亿元增长到近40亿元,翻了一番,实属不易。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同时,疫苗事件却时而发生,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想要问的是,政府对疫苗接种有哪些投入?相关部门在加强疫苗管理、有效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方面有何举措?

[王晨] (2018-12-28 10:39:32)

这个问题请财政部余蔚平副部长、药监局焦红局长回答。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2018-12-28 10:41:39)

尊敬的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位委员,现在我就李锐委员提问中政府投入的部分进行回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我国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疫苗现在分两大类,不同类别的疫苗政府承担不同的保障责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按照规定受种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是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众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群体性预防接种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患者自己或者其监护人提供费用。

[余蔚平] (2018-12-28 10:43:21)

关于第一类疫苗接种的相关费用,按照现行的投入政策,中央财政主要承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及注射器购置费用,并对相关的疫苗接种率和传染病发病率监测工作提供经费支持。目前纳入国家免予规划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等14种疫苗,能够预防乙型脑炎、结核病等15种传染病。省级及以下人民政府主要是承担其确定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应急接种所需的疫苗和注射器的购置费用,并且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补助等为各级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提供必要的工作和补助经费。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结合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的冷链系统的建设、运转和预防接种等方面的工作费用,中央政府对困难的地区给予必要的支持。2013年至2018年,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国家免疫规划的支持的力度。刚才李锐委员也说到,相关的专项补助资金从19.3亿元增长到39.7亿元,累计安排167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5.5%,推动医疗卫生工作由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转变。

[余蔚平](2018-12-28 10:44:38)

按照医疗卫生领域,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包括国家免疫规划在内的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上划为中央财政事权,从2019年起由中央财政全额保障。下一步,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疫苗接种工作的支持力度,适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范围,推动完善疫苗接种相关经费管理办法,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的任务,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药监局局长焦红] (2018-12-28 10:46:49)

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位委员,疫苗安全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所以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公共安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高度重视,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严肃查处长春长生的案件。我们根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国家药监局、吉林省药监局依据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了查办,按照“四个最严”和处罚到人的要求,我们依法依规对长春长生违法案件进行了查处,并且对企业的主要控制人、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焦红](2018-12-28 10:47:29)

第二,对全行业进行了监督检查。目前我们国家有45家疫苗生产企业,国家局组织系统内的45个检查组对全国疫苗企业重点围绕着生产环节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风险隐患。

[焦红] (2018-12-28 10:50:50)

第三,进一步完善了疫苗监管的长效机制。国家药监局和相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近期,也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关心和重视下,又相应地修订了《药品管理法(修正案)》,已经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时,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开展《疫苗管理法》制订工作,本次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这些制度的建设都是为了进一步把疫苗纳入最严格的制度进行管理,进一步加强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管,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措施,进行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后续,我们会和相关部门继续抓好相关制度的落实和实施工作。

[焦红](2018-12-28 10:53:46)

第四,进一步加强疫苗监管的技术支撑工作。我们进一步实行疫苗生产的严格监管以及疫苗的批签发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批签发检验能力建设。强化批签发管理和现场检查相结合,加强国家和省级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焦红] (2018-12-28 10:55:34)

第五,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要进一步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负责,保障产品的安全。同时,进一步明晰监管责任,要明确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来落实疫苗企业的属地监管责任,由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疫苗企业的现场检查,国家局在省局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督导检查和飞行检查,发现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李锐](2018-12-28 10:56:31)

我听了以后,非常高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加强疫苗接种和管理工作关乎到我们千家万户百姓的大事,希望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把工作进一步抓细抓实,切实落到实处。

[王晨] (2018-12-28 10:56:50)

下面请蒋立虹委员发言询问。

[蒋立虹](2018-12-28 10:57:31)

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后非常兴奋,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加大,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探索了医改这一世界难题中国式的解决方法。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请问,第一,当前中医药传承发展面临哪些问题?第二,下一步如何推进中医药的传承发展?第三,近年来政府对中医药的发展有哪些支持的措施?谢谢。

[王晨] (2018-12-28 10:57:53)

这个问题请中医药局于文明局长回答。

[中医药局局长于文明](2018-12-28 10:5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于文明] (2018-12-28 11:00:17)

第一,抓依法推进中医药发展。全国人大通过颁布中医药法,国家依法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把法律明确的制度转化为一项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举措。

[于文明](2018-12-28 11:00:38)

第二,抓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国家编制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国家级专项规划,提出了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和路径。

[于文明] (2018-12-28 11:02:26)

第三,抓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深度融入国家医改大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能力有所提升。2013年至2017年,中医类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由2013年的6.14亿人次增加到2017的年7.64亿人次,增长24.43%;出院人数由2013年的2012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2817万人次,增长39.96%。截至2017年底,全国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的乡镇卫生院、85%的社区服务站和66%的村医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显著增强。

[于文明](2018-12-28 11:03:38)

第四,抓中医药人才培养。基本形成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其中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住院中医规范化培训。

[于文明] (2018-12-28 11:05:01)

第五,抓中药传承创新。一批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为诊疗规范和中药新药。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中医临床基地为重点,探索临床科研一体化模式,提升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

[于文明](2018-12-28 11:05:32)

第六,抓中医药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国家编制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在国家重大战略中彰显中医药地位和作用。

[于文明] (2018-12-28 11:07:56)

尽管近年来,中医药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不适应”上。一是中医药服务与人民群众希望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二是中医药作为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五种资源”的独特优势作用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示度还不匹配。三是中医药发展程度与获得的重视程度还不成比例。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充足、分布不均,农村基层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薄弱。二是人才评价导向机制有偏差,人才激励使用政策机制不够健全。三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符合中医药规律和特点的科研体系、方法学体系和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四是鼓励支持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机制还有待健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尚未建立。五是省以下特别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

[于文明](2018-12-28 11:09:26)

根据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重要论述,把满足人民追求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于文明] (2018-12-28 11:11:48)

一是聚焦顶层设计,推动促进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作出总体部署。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好《关于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意见(稿)》的起草工作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的筹备工作。全力推动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地。

[于文明](2018-12-28 11:12:10)

二是将聚焦人民健康,完善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涵盖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的特色优势。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健全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机制。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推进重大疾病中西医协作攻关,加强中医药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诊疗中心建设,不断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

[于文明] (2018-12-28 11:16:45)

三是聚焦队伍建设,改革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继续推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的评选表彰,探索建立青年名中医、基层名中医等表彰制度。建立健全吸引、稳定中医药人才的激励政策,激发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的活力。

[于文明](2018-12-28 11:17:02)

四是聚焦能力提升,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文献传承,做好系统挖掘、整理和利用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制度,重视民间确有疗效的方法技术研究,加强对民间有重要价值的中医药理论技术方法的传承保护。建立多学科、跨领域共同参与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科研方法学体系和评价制度机制,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突破。

[于文明] (2018-12-28 11:17:19)

五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贡献力。加快中医药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改进中医药服务流程,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完善中医医疗质量监管体系,依法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监管,重视中药质量安全使用,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促进中医药参与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获得优质安全有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于文明](2018-12-28 11:17:45)

六是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激发中医药“五种资源”活力,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规划,统筹做好中医药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定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蒋立虹] (2018-12-28 11:23:06)

非常感谢,国家不断调整对中医药的支持政策,找准了定位,加强创新,中西医做到有机结合,发挥了各自优势,避免了无序竞争,促进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所以非常感谢。谢谢。

[王晨](2018-12-28 11:23:36)

现在还有一点时间,我们想做点现场提问,因为今天的会议不仅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还有列席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市人大常委会的负责人。发言的同志请举手,自报一下家门,自我介绍一下姓名,来自哪里。

[甘楚林] (2018-12-28 11:23:59)

医改成功与否,在医保、医药和医疗三医是否联动至关重要,我要问的问题是,三医联动的关键在哪里?目前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在推进三医联动方面有何具体措施?谢谢。

[王晨](2018-12-28 11:24:19)

这个问题请马主任回答。

[马晓伟] (2018-12-28 11:24:59)

三医联动关键在联动,联动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要注意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联动这个问题,通过这些年的改革我们体会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联动。一个方面的联动是组织层面的联动。一个方面是制度层面的联动,再一个是操作层面的联动。首先说组织层面的联动,在“十二五”整个期间,医改一个最主要的经验就是以省级为单位高位推动,在省内容易统一协调政策。层面太低,改革的经验难以推广,也难以复制。省级推动有力度,能够抓得起来。省级推动最主要的是部门联动,省级都成立医改领导小组,而且医改领导小组都要省内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各个部门在一起。部门之间过去的争议在一个层面上容易取得共识,一起下去调研,回来统一思想,这样的话使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机会,来研究医改当中的难点和重要问题,便于统一思想,这个效率很高。

[马晓伟](2018-12-28 11:29:58)

第二个联动,在制度层面的联动,前后的政策要一致,相互之间出台的政策要协同,而不是这个政策堵住那个政策,今天的政策否定了以前的政策。大家坐在一起,能够把政策分析、判断、评价、总结得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合理,在改革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颠覆性的错误。第三个联动是操作层面的联动,政策的出台要相互呼应,左右要呼应,上下要呼应,省市县要形成一体。比如切断以药养医的价格体系改革,药品实行零差率,零差率实施之后到底下降了多大的幅度?医疗服务价格补偿能够补偿多少?什么时机补偿?必须立即跟进,而且测算要科学合理。同时财政补偿各地情况不一样,能够补多少,这个补助什么时间能够到位,同时医保要跟进,医保的投入要跟进,保证这些资金有效使用,所以三医联动是非常重要的。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三医联动重要,实际上就是通过做好三件事来解决看病贵。第一是把药价降下来。

[马晓伟] (2018-12-28 11:30:18)

第二个是把医保提上去,我们这个医保现在是一个市里统筹或是县里统筹,统筹的池子比较浅,资金筹资水平比较低,将来要向省一级统筹发展,当然这要有一个过程。同时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在现代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商业保险和补充保险的发展,仅靠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很难解决“看病贵”问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医疗费用是在不断上涨的,上涨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一个国家要维持自己的医学科学技术在国际上的先进水平,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话,医保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的支撑将发挥很大的作用。不仅是给人民看病,同时也是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维持它的发展,就必须发展商业保险。所以,我国的保险也一定要走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发展。,办保的多元化、经办的专业化,专业部门进行经办,提供丰富的医保产品。

[马晓伟](2018-12-28 11:31:41)

第三,医院要管起来。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落实“两个允许”,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第二件事是对医院实行临床路径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使医院在控制费用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效益,这样才能促进使医院产生降成本、节约资金、发展科学技术的内生动力。我体会三医联动就是这些。

[王晨] (2018-12-28 11:32:22)

讲得很明白。

[庄毓敏](2018-12-28 11:33:19)

我参加了专题调研。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除了政府的投入之外,资金使用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最近中央和国务院也出台了全面实施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办法的意见。我的问题是在医疗卫生领域加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谢谢。

[财政部部长刘昆] (2018-12-28 11:34:41)

我来回答这个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的绩效管理工作,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预算法规定,财政部会同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深化预算的绩效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刘昆](2018-12-28 11:35:24)

第一方面,加强绩效管理制度的建设。财政部牵头对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医疗卫生领域的专项补助资金,制定了资金的管理办法,坚持用制度管钱管事,扎紧制度的笼子,突出绩效导向,对资金分类下达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此外,卫生健康委、医保局、中医药局等部门也均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制定了部门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办法,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刘昆] (2018-12-28 11:36:04)

第二方面是扩大了绩效目标管理范围。从2016年开始指导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编报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实现了预算单位项目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目前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所有部门预算项目和转移支付项目均已经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花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深入人心。2017年和2018年卫生健康委在163个中央部门中连续两年获得预算绩效管理评比的一等奖。

[刘昆](2018-12-28 11:36:32)

第三方面,开展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建立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常态机制,每年由财政部的预算评审中心、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组织第三方机构对转移支付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连续八年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连续三年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开展绩效评价。2018年对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进一步改进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刘昆] (2018-12-28 11:36:56)

第四方面,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及时通报绩效评价结果,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分配补助资金的重要因素,建立补助资金分配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的机制,对绩效评价结果排名靠或的省份扣减补助资金,用于奖励结果排名靠前的省份。以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加大激励支持力度”表彰范围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例,自2016年首次开展绩效评价以来,2016年至2018年分别扣减了8个省份共5600万元,12个省份共1.35亿元,12个省份共1.78亿元的财政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的结果对补助资金分配的影响范围和力度越来越大,对促使各地真改革、实改革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刘昆](2018-12-28 11:37:18)

第五个方面,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指导。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卫生健康委部门预算中的“公共卫生专项任务经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自2015年起就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2017年作为首批试点项目报送全国人大审议,并向社会公开。

[刘昆] (2018-12-28 11:37:38)

经过上述努力,医疗卫生领域绩效管理的效果逐步显现,从制度层面上看,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部门预算、转移支付的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提升了各地各部门的绩效管理意识。从使用效果看,通过对比近几年公共卫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多个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发现,随着绩效评价工作的强化和补助资金分配与绩效管理结果挂钩机制的完善,财政资金分配更加科学,管理也更加规范,使用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显著。

[刘昆](2018-12-28 11:38:00)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卫健委等部门,持续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对重大医疗卫生投入政策的绩效评估,加快完善覆盖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机制,确保财政医疗卫生资金使用到哪里,绩效管理就跟进到哪里,不断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和项目资金分配挂钩的机制,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同时,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王晨] (2018-12-28 11:38:19)

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王江滨](2018-12-28 11:38:44)

我来自吉林的代表,我在基层调研的时候,有基层的医疗机构反映,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最主要的是收支结余不能分配,严重影响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另外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招聘不到好的医生,而且也留不住好的医生。现在我就想了解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是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运行中还有哪些其他的问题?还有我想进一步了解的是,下一步在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新机制中我们的政府和部门还有哪些新的设想和举措?谢谢。

[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贺胜] (2018-12-28 11:39:22)

这个提问问了三个问题。第一,现在存在的这些基层情况是不是属实,是不是普遍存在?第二个问题还有什么问题?第三,下一步怎么办?我试着作一下回答。我是赞同她刚才提问反映的情况,我认为基层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只是在不同地区可能程度不同而已,我们做过一个调查统计,2009年到2016年全国新增卫生技术人员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仅占17.8%,75.9%的都流向了城市的大医院。还有2017年全国基层医务人员仅占医务人员总人数的27.8%,而且我们统计了一下职称、资历,大多数是以专科及以下为主,不仅数量上缺口较大,而且专业水平也确实有待提升。刚才反映的情况,像基层的吸引力不够、积极性不高,难以留住人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王贺胜](2018-12-28 11:39:46)

第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硬件、软件不留人。我国大部分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论在基础设施、设备条件这些硬件方面,还是人才水平软件等方面都与城市大医院存在较大的差距。

[王贺胜] (2018-12-28 11:40:05)

第二,分级诊疗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地见效。患者较少也不留人,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在很多患者直接去大医院就诊,比例比较高,分级诊疗制度还没有真正实现,留不住病人,也就很难留住医生。

[王贺胜](2018-12-28 11:40:24)

第三,工资收入水平还不理想,薪酬待遇不留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量少、收费的价低,薪酬水平普遍低于县级公立医院同年资的医务人员。另外,还有部分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使得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王贺胜] (2018-12-28 11:40:46)

第四,职业晋升的空间不通畅,发展前景不留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称评定、学术交流、职业发展上还都不如大医院空间大、机会多,这也是基层医务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优秀基层医务人员更是由于发展受限,被大医院虹吸而去,这样就更加剧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紧张。

[王贺胜](2018-12-28 11:41:18)

确实存在这些现象,我认为是这几方面的原因。另外在运行上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补偿机制方面,部分地方的财政投入不到位,还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动态的增长机制,一些地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总额控制,超支不补,核定的额度比较低,不适应基层医疗服务量持续增加的现状。还有基层医疗服务的价格调整还没有到位,收费的价格也比较低。第二个方面,反映在人事薪酬方面。随着基层工作任务的增加,现有编制的标准偏低,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一些地区基层绩效工资的总量核定也比较偏低,奖励性的绩效工资占比也低,加上收支结余不能用于分配,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建立。第三个方面,管理考核方面。基层机构的管理水平现在普遍比较弱,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有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基层的考核现在还缺乏信息化手段,考核结果还没有能够与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挂钩。这是存在的几方面主要问题。

[王贺胜] (2018-12-28 11:42:05)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下一步怎么做?我想关键是扎扎实实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的工作方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要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来推动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新机制。再有,全面推行聘用制,切实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逐步地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结构和素质,来提升服务能力。再有,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的分配机制,提高奖励性的绩效工资比例,结合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结果,合理地拉开收入分配的差距,激励医务人员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数量。要全面推行绩效考核,重点考核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任务完成等情况。考核的结果要公开,并且与我们财政的补助、绩效工资的分配、医保定点和支付等措施挂钩,来有效地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王贺胜](2018-12-28 11:42:28)

二是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基层首诊负责制,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机制,缓解大医院看病就医的压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还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的改革,推行全科医生或团队与城乡居民签约服务,来鼓励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机制,鼓励大医院的医生定期到基层服务。

[王贺胜] (2018-12-28 11:42:48)

三是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的补偿机制,严格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切实发挥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购买服务的补偿作用。全面落实财政补助以及一般诊疗费和医保支付政策。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的管理,明确要求除服务人稀少、服务量不足的边远地区,不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任何形式的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

[王贺胜](2018-12-28 11:43:12)

四是以支持软件建设为主,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继续支持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在岗培训、执业医师招聘和特设岗位等方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实施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培训项目。要不断地完善全科医生的制度,保障村医合理待遇,在通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素质和水平的同时,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设施和环境。

[王晨] (2018-12-28 11:44:04)

刚才包信和委员一直举手,你简短地问一下,不要念稿了。

[包信和](2018-12-28 11:44:31)

孙春兰副总理在多个场合都讲到中国的人口大省,如安徽、河南病人的外转特别严重,安徽22%的住院患者到上海、江苏等地就医。我就想问问一方面国家有没有什么举措来缓解或者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也想请教领导,我们在内部医疗研究、诊疗的单位,在体制机制或者在提高水平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来配合和支撑国家的战略?谢谢。

[马晓伟] (2018-12-28 11:45:11)

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不平衡,病人的流向,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向北、上、广流向比较多,城市的大医院资源比较丰富,而基层和偏僻地区、落后地区相对匮乏,所以,引起我国“看病难”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分配不够合理。所以,要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就要解决病人的流向问题,要解决病人流向问题,就必须建立起区域的医疗资源中心,这样使每个省都有自己的重点学科,每个地区都有国家资助性的医疗学科群。我们现在正在和发改委研究,建立这个项目,中国很大,每个省相当欧洲一个国家,一定要分省看病、分地区看病,不能使病人都流向北、上、广。所以这方面的规划我们正在进行,在“十二五”期间,全国重点学科的建设已经投入了60个亿,陈竺部长当年领着我们一起干,把各省的重点学科都建起来了,下一步把区域医疗中心建起来。这样使每一个地区都能够分流自己的病人,区域看病的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下一步,公立医院要做的是就是要发展自己的学科,培养好自己的学科带头人,把医疗水平真正提升下去。同时我们要做好住院医生的规范化培训,把我们国家的医学毕业生变成医生,经过五年的本科教育、三年的培训,使得医生同质化,无论是到大医院、小医院,到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医生的水平都一样,医生的水平同质化了,病人就留住了。

[王晨](2018-12-28 11:45:40)

因时间关系,今天的问答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孙春兰副总理有什么要补充的?

[孙春兰] (2018-12-28 11:46:24)

我表个态。非常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重视。在栗战书委员长的领导下,这次对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审议和专题询问,既是对国务院工作的监督,也是有力的推动和支持。此前,全国人大专门赴地方深入调研,撰写了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刚才,各位委员提出了很多重要问题,抓住了关键和要害,对于完善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政策、进一步做好卫生健康工作,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栗战书委员长还将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孙春兰](2018-12-28 11:46:42)

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深化医改,完善投入政策,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使用的高效性,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孙春兰] (2018-12-28 11:47:08)

最后,再一次代表国务院,代表李克强总理,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位委员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19年新年即将到来,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工作顺利!

[中国人大网](2018-12-28 11:47:49)

直播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