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思明区:看人大代表如何合力谋幸福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第21期

思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跃生深入到位于嘉莲街道的松柏公园接待群众

    厦门市思明区是中国人大杂志“百县百乡行”系列采访活动走进福建的第一站。109日,在思明区,人大代表和市民向记者谈到最多的词便是“美丽厦门,幸福思明”。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如何在“美丽厦门,幸福思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思明区人大常委会用实际行动交出满意答卷——在共同缔造美丽厦门进程中,一路紧扣代表工作,使代表工作不断推陈出新,生机勃勃。先后开展“幸福思明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年活动,创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活动的“五项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接待群众制度、代表回选区制度、代表联系群众考评制度、代表联系群众服务保障机制),为代表联系群众搭建新平台。如今,无论是“代表行动”还是“五项制度”,无论是“一家一室”平台还是“一街一品”特色,都已成为思明人大工作的闪亮品牌和代表履职新标杆,思明区256名区人大代表都已积极行动起来!

    代表为幸福建言:朗朗书声飘社区

    什么是幸福?当下,“幸福热”的升温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单纯的经济发展并不足以保证人民幸福感的增强,城市未来发展需要更多考虑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思明区“十二五”规划就提出了建设智慧、财富、生态、平安的“幸福思明”具体目标。

    对于“幸福思明”,代表们不吝赞美,同时,代表们的建言献策与推动也是不遗余力。思明区人大代表彭军所在的阳台山选区正是厦门八大景之一“阳台夕照”的所在地,每每夕阳西下霞光下的阳台山都别样美丽。如这美景一般,阳台山选区也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在回选区走访时,很多选民向彭军表达要办一所社区学堂的想法。“听到这个建议时我很吃惊,”彭军说,“一般来说,小区居民们都希望建一些棋牌室这样的文娱场所,这里的居民竟然想办一所学堂!”在进一步了解选民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想法后,彭军在当年的区人代会上提出“在阳台山社区试点建设学堂”的建议,并得到很多人大代表的附议。区人大常委会对该建议高度重视,并督促政府对社区学堂进行规划和建设。

    如今,阳台山社区学堂已成立多年,形成了较成熟的制度。这里每周都是社区最热闹地方,周末的保健知识普及班和各种才艺课更是场场爆满,“连个下脚的地儿都不好找”!社区学堂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再学习的场所,让生活在这里的老人、小孩一改原来打牌、打电动游戏的不良习气,用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社区氛围也因此更和谐融洽了。目前,社区学堂已在思明全区推广开来,形成思明独特的社区学堂文化。

    在彭军看来,“宣传治表,教育治根”,社区学堂的设立不是源于代表提出的建议,而是根植于人民的智慧。彭军告诉记者,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建立的代表回选区制度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考评制度非常重要。据了解,思明区人大常委会为每位人大代表建立一份“履职档案”,实现代表每季度接待群众一次,至少回选区一次,每年向选民述职一次,每半年点评并通报代表履职情况一次。目前,全区256名代表已与688名选民建立相对固定联系,印发“代表联系选民服务卡”28986张,设立意见箱87个,建立“代表之家”“代表接待室”91个,代表共接待群众4393人次,收集群众提出的问题875个,基本解决的有532个。

    彭军说,作为人大代表,不是选民投完票就跟代表没关系了,更多的是要定期走到选民中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代表并不是高于选民,要缔造‘美丽厦门、幸福思明’,我们代表更应当俯首甘为孺子牛,和选民在一起,感受百姓智慧。”

    从龙山文创园到曾厝垵:看代表建言如何推动强区发展

    建设“美丽厦门、幸福思明”,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和产业转型是基础。作为第三产业占比高达85%的思明区,实现区域经济又快又好、有量有质发展是全区的奋斗目标之一。因此,思明区的代表们不仅关注民生,而且还心系发展。

    思明区人大代表黄秀惠告诉记者,她对今年年初思明区人大组织代表到龙山文创园开展的实地调研印象深刻。地处思明的龙山片区原本聚集着许多老旧工业厂房,经过近五年的潜心打造,这里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摇篮——260家各类文化创意企业争相进驻,一批文创类“巨无霸”项目纷纷落地,文化产业与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环保等产业不断融合而生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迸发惊人的活力。

    在调研现场,思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跃生首先建言,“‘龙山模式’本身就包含了产业、城市、社会三个转型,这样的‘微改造’破解了资源缺乏难题。其实思明区还有不少空旷的厂房建筑群,都可以复制‘龙山模式’。”黄秀惠也提出建议,“文创园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其自身具备‘龙山模式’和‘合伙办公’创业商务平台。产业园区要有一定规模和企业密度,企业之间要有较高关联度,才能突出支柱产业方向。”

    这只是思明区人大代表建言发展的一个缩影。曾厝垵文创会理事长宁军介绍,曾厝垵社区能从一个海边渔村成功变为如今厦门炙手可热的新兴旅游景区,与思明区政府采纳区人大关于推动曾厝垵“城中村”转型改造的建议分不开。

    2008年,厦门、金门“小三通”后,为了航道安全,曾厝垵渔船上岸,渔民面临生存难题。如何扭转局面,让这里的人们发家致富是代表们一直忧虑的问题。虽然曾厝垵存在生活环境杂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但是周边的美丽风景还是吸引了不少厦门大学的学生来这里写生、采风。以此为契机,代表们产生了将小渔村改造为文创型旅游区的想法。2012年,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将《曾厝垵现状研究及发展探析》列为重点调研课题。2013年,傅国富等六位代表提出“加快‘城中村’改造”并将其纳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建议。该意见很快被政府采纳,对曾厝垵的改造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此外,人大代表还在环境改造、古厝保护等疑难问题解决上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濒临海岸,又是军事前线,曾厝垵屡遭战争侵袭,老建筑所剩无几。现在保留的古建筑只有11处宗祠庙和14座闽南古厝。在渔村改造过程中,很多原住民和商家曾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在古厝上开门凿洞,破坏了古厝原有风貌。看到这痛心的一幕,代表们纷纷呼吁在改造中树立保护意识,“重视渔村文化,保护老建筑,否则渔村的开发就只有形式而没有灵魂,没法持久。”思明区政府认真采纳代表意见,邀请专家团队就古厝保护进行修旧如旧的规划设计。不少老人回到改造后的曾厝垵都不禁感慨,感觉又回到自己儿时生活过的地方,记忆中的一幕幕“扑面而来”。一位老爷爷告诉记者:“曾厝垵的重建,解了我们的乡愁,圆了我们的梦。”

    如今,曾厝垵和鼓浪屿一样已成为文艺范儿们的朝拜“圣地”。雨天不开门晴天才开门的冰淇淋店、以学校课堂为主题的302班餐厅、音符飘扬的梦旅人客栈等充满创意的风情小店让游人流连忘返。这里既保留了原始渔村的淳朴,又缔造了文化气息的清新,更重要的是已成为青年人重要的创业基地,成为国家当前大力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佳实践。

    究竟怎样才算幸福?代表建言仍在路上!

    陈建辉代表为思明发展海洋经济大声疾呼,提出要推进厦门邮轮母港建设和邮轮产业发展;姜秋月代表提出要加强街心公园建设;林和平代表提出要修建地下停车场、建设养老院;黄秀惠代表提出要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给辖区居民使用;陈建萍代表提出解决健身公园居民如厕难问题……记者看到,为了提升思明百姓的幸福指数,思明的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民生改善各方面都有人大代表出谋划策、献计出力的身影,思明区人大代表的建言仍在路上。

    从这些代表建言中,记者已闻到了浓浓的幸福味道。有这么多的代表为思明谋发展,为百姓谋福利,幸福其实就在百姓身边!

    思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跃生认为,人大工作的根基在群众,活力在代表,抓住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就抓住了人大工作的根本。正是在许跃生的积极推动下,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在加强代表工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推出“代表行动”“五项制度”“一街一品”等新举措。在思明区“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幸福思明建设”奋斗目标后,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围绕“如何让代表在建设幸福思明中履好职、作贡献”进行深入探讨。在2011年年初便开展富有特色的“幸福思明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年活动,随后,在此基础上精心制定五年活动计划,使“代表行动”按照“一年推进、两年巩固、三年提升、四年达标、五年满意”五个步骤进行。如今2015年已进入达标年阶段。在此基础上,思明区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创新平台、载体,在开展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活动中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2013年年初出台的《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活动的意见》,提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五项制度”。

    思明百姓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心声: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代表和百姓的距离,代表们踊跃提建议,帮助解决百姓身边难事,思明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尊严、更体面也更美好了!

    (文/本刊记者 王萍 王博勋

责任编辑: 马冬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