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双联”带出致富路

——天祝县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掠影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第20期

聂战声代表(右二)在大棚里指导村民种植蔬菜。摄影/ 梁国栋

九月下旬, 本刊采访组来到天祝藏族自治县时,天气已显寒意。由于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这座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小县城秋意已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百姓的温室大棚里却是春意盎然。辣椒、西葫芦、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长势喜人,照看这些瓜菜的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一点儿都没有农闲时节的景象。“前些年,我们只知道种青稞、高原夏菜,然后就是出去打工。”今年60 多岁的聂老汉高兴地说,自从搭建温室大棚后,他一年四季都闲不下来,每年光种菜就有1 万多元钱的收入。

农民增收的背后,与天祝县人大常委会近年来扎实开展的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紧密相关,一大批像县人大代表聂战声、罗文国这样的农技专家和种菜能手活跃在农户的田间地头。

当采访组见到聂战声代表时,他正在华藏寺镇岔口驿村的温室大棚里指导村民们种植西红柿。从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怎么控制大棚的温度湿度到如何防治病虫害,他说得非常仔细。看到记者来访,这位中年人笑着说,“作为这个选区的代表,我主要还是在这方面为老百姓做点事儿。”而在一旁的村民们纷纷说道,“聂代表来地里做技术辅导比我们下地还勤,有一次还把鞋走丢了,你说这样的代表好不好。”

作为天祝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主任,聂战声代表把推广优质品种、提高农户种植技术作为自己参加双联活动的重点。“说真心话,我对岔口驿村的群众很有感情。我精心在岔口驿村选择联系户进行科技示范户培养,张全兴老汉一家就是我的联系户,从刚开始手把手指导他种植葡萄到现在成为葡萄种植能手,可以说费了我不少心血。这两年,我又推荐他到青海民和县指导农户种植葡萄,每年仅赚回技术服务费就有3 4 万块钱,这还不算他经营葡萄大棚的收入。”聂战声代表说,现在周围群众一提起张老汉种植葡萄的技术,个个都竖大拇指。说到这儿,站在旁边的张老汉也高兴地说,这个代表称职,不称职就不选他了。

同样是在岔口驿村,王弟租和刘兴祥也尝到双联活动带来的甜头。自从成为聂战声代表的联系户后,两位村民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种植油菜等蔬菜。“油菜亩产从原来的300 多斤提高到了现在的500 斤左右,蔬菜种植品种也丰富起来。”王弟租说,自己也成为了当地的科技示范户,并且带动村里的200 多户农民靠种油菜和大棚蔬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找到了一条服务选民、联系群众的渠道。”聂战声代表说。

与岔口驿村相邻的打柴沟镇打柴沟村同样靠发展温室大棚致富。“当初我们确定了发展设施农业的路子后,村民建棚的积极性不高。”40 多岁的藏族村民王东说,尽管政府扶持力度很大,也有资金支持,但是大家没有经验,都怕赔了。

眼看这项富民计划就要流产了,身为县人大代表的罗文国说服了家人,第一个带头搭建起了温室大棚。在他的带动下,有意建温室大棚的村民也跟了上来。如今,全村241 座温室大棚里种满了辣椒和西葫芦,种植户每年增收3000 多元,不少村民建起了新房、买了新车。

为了让全体村民都脱贫致富,罗文国代表主动联系了村里最贫困的程开积一家。“程开积本人身体有病、一只手残疾,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劳动。两个儿子都二十四五了,没有正当职业,连媳妇也娶不上,一家人窝在4 间破房子里,人均年收入才有3000 多块钱。”罗文国代表告诉记者,在他的帮扶下,程开积做起了小生意,去年程开积一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800 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随着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的深入,一条条汇集百姓呼声的代表建议汇聚到了天祝县人大常委会。“比如,关于修建打柴沟镇果蔬交易市场的建议、修建村庄供水工程的建议、发展马匹养殖业的建议,都与百姓脱贫致富紧密相关。”天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严福德说,他们把办好这些建议作为县人大工作的“重头戏”,组织调研组多次实地调研,反复督办,直到代表们满意、群众满意。

    (/ 本刊记者 梁国栋)

责任编辑: 马冬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