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水污染防治“时不我待”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侧记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第17期

    8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张德江委员长参加审议和询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摄影/ 杜洋

    82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此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830分,参加会议的常委会委员,列席会议的专委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以及到会应询的政府部门负责人陆续进入大厅就坐。

    接近9时,张德江委员长和李建国、王胜俊、陈昌智、严隽琪、王晨、沈跃跃、吉炳轩、张平、向巴平措、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张宝文、陈竺十三位副委员长来到会场参加询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代表国务院到会应询,在他旁边,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科技部部长万钢,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工信部部长苗圩,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水利部部长陈雷,发改委副主任张勇等国务院相关部委的负责人悉数到会应询。

    作为履行监督职权的法定方式,本次专题询问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八次专题询问,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结合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结合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这就把执法检查、听取报告、专题询问三种监督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人大监督工作的“组合拳”。

    张德江委员长对此次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非常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张德江委员长指出,防治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通过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抓住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下功夫治理已发生的污染,下功夫防止发生新的污染,下功夫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并切实动员全社会共同行动,使水污染防治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专题询问的主持人,沈跃跃副委员长在开场白中说:“希望今天发言询问和应询回答的同志发言时突出重点,言简意明。询问发言时间请控制在3分钟以内,应询回答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补充回答请控制在5分钟以内,如果询问人认为有关部门的应询回答需要进一步补充的,或其他出席人员临时发言的,请举手,经允许后可以进行询问。首先请已经报名的委员询问。”

    推动水污染防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个提问的辜胜阻委员显然有备而来。他开门见山地说:“在执法检查中我们发现,我国许多饮用水源存在隐患。人让水污,水让人病。在水源污染严重的地方老百姓回忆,50年代的水淘米洗菜,70年代的水开始变坏,90年代的水鱼虾皆殆,21世纪的水百病袭来。治水污染比治大气污染更难。我的问题是,下一步国务院对加快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都有哪些措施和安排?”

    对于这个涉及水污染防治全面工作的问题,主持人请汪洋副总理回答。汪洋首先说:“人让水污,水让人病,这八个字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反映了我国水污染问题的现实情况,这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此还很不满意,如何深入地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执法检查组的报告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地研究吸纳。”

    接着,汪洋副总理指出,国务院下一步在加快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将努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源头,全力提升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水平。下一步国务院将把水污染防治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人让水病”的问题。二是抓治理,认真解决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将结合这次执法检查发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治理行动,要切实强化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三是抓改革,形成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近期正在组织编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以推动包括水污染防治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两个轮子一起转”。四是抓保障,加强政策、科技、资金等全方位支撑。国务院将继续加强水污染的财政资金投入,同时推动水资源相关税费的改革,促进多元融资和第三方治理。五是抓落实,健全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位置,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水污染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水污染防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深深的知道,水污染防治任务还十分艰巨,不仅需要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还需要科技的突破以及投入和法律的强大支撑,难度很大,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但不管困难有多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全国水污染治理的目标,并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汪洋副总理最后说:“我的回答完了,请辜胜阻委员以及其他委员批评指正。”

    防在前、治在后,预防是环保的第一要务

    “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基本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这个原则在水污染防治法中已经有明确的规定。我的问题是,如何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原则,实际工作中有哪些措施和办法?”刘德培委员针对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预防的情况,提出了问题。

    主持人请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回答,请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补充。“水污染防治,防在前、治在后,预防是环保的第一要务。相对于防,治是个显性的指标,相对于治,防容易被忽视。”陈吉宁部长说:“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为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水十条’,今年4月正式发布。总共有238项措施,其中105项措施是预防性的措施,把预防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下一步,一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严格区域的环境准入。二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淘汰落后产能,要利用环保标准,强制法律手段,突出市场机制,统筹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三要在预防方面,落实地方政府项目审批的责任。要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行为的查处,针对未批先建的问题,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四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体系建设。要推动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要梳理现行的法规、规章和规定,按照国务院转变职能的要求,对其中不利于源头预防的要予以废止。”

    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补充回答道:“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突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价格政策,推动节约用水等一系列措施,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治理的投入力度,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更大实效。”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惠及亿万农民群众

    人人每天都要喝水,保障饮用水安全是水污染防治的核心内容。袁驷委员发言询问:“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国务院主管部门对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如何评价?下一步要采取哪些措施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保证广大农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袁驷委员话音一落,水利部部长陈雷接过来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农村饮水解困‘十一五’、‘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的实施,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力度。一是科学编制规划;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三是解决特殊困难;四是加快建设进度;五是注重水源保护;六是强化水质保障;七是健全长效机制;八是狠抓责任落实。今年年底,可如期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目标任务,五年解决3.05亿农村居民和4152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用三年时间着力解决部分工程建设标准低、供水保障程度不稳固、水质达标率偏低的问题,让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洁净、安全、放心的水。”

    对于如何评价目前农村饮水安全情况的问题,陈雷部长说:“因为评价按国务院要求一般应由第三方进行,我谈点个人的看法。一是成效显著;二是问题不少。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早些年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别是2000年到2005年建设的,当时是以农村饮水解困为目标,投入比较少,工程标准比较低,再加上十几年运行,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再有,对分散的用水户,受水源条件限制,水源保证率比较低,特别是因旱出现返困的问题比较突出。还有就是饮水水质达标标准还是比较低、不稳定,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陈雷部长最后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全国人大一直高度重视、有力监督。我们将以这次询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向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努力做到地下水“工业限用、农业慎用、主要饮用”

    “一个企业可以把一条江河全部污染掉,一座矿山可能挖断一条水脉,一个工业园区可能威胁着几十万人,甚至几百万人的水源地安全。”张兴凯委员提出问题,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工作?

    这个问题涉及几个部门,主持人请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先回答,请工信部部长苗圩、科技部部长万钢做补充。陈吉宁部长表示,下一步要按照“水十条”的要求和人大建议,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促进工业行业的转型升级。第二,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防治。一是推动企业入园,二是集中治理园区的污染。第三,全面推行排污许可。第四,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

    苗圩部长补充回答:“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第一,完善行业管理体系,优化空间布局。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引导产能过剩行业规范发展。第三,加大节水减污的力度,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第四,完善支持政策,积极推动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

    接着,万钢部长补充回答:“科技水污染防治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源头控污,第二是水体治理,第三是生态修复,第四是针对前面三个环节的监测、预警、防治系统。解决这些问题从科技角度看,面临几个难点,一是成本高;二是周期长;三是转化比较难;四是评价难。对此,我们有五项工作考虑。第一,继续加强水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关键的技术、关键的设备、关键工艺和系统,不断加大投入。第二,大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成果转化。第三,培养一批人才和研发基地。第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第五,继续将水污染,包括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列入水安全创新工程中,给予更多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农业面源污染也已经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王刚委员就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相关地下水污染问题,提出询问。主持人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和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回答。

    韩长赋部长回答道:“‘十三五’要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放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位置,重点采取五项工作措施。一是坚持减量替代,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二是坚持减量控害,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三是坚持种养结合,大力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四是坚持五化并进,全面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五是坚持综合施策,着力解决农膜污染。农业部专门成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工作组,近期将在重点流域和区域规划实施一批面源污染防治综合示范工程,探索形成一整套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推动出台配套的经济和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姜大明部长补充回答:“国土资源部将从以下方面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快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二是继续搞好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三是要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四是积极参与地下水保护法规制度建设,严控各种污染源,努力做到地下水‘工业限用、农业慎用、主要饮用’,特别是深层承压地下水,原则上只作为应急和战略储备水源。”

    正确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各地存在污水处理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费收缴率比较低、污泥处置不合理等问题,王毅委员提出询问:“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比较系统的方案或者长效机制?另外,今年6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对垃圾污水处理劳务以及工业废气处理劳务,实际上是新增了增值税,尽管可以根据相应达标情况返还70%,但仍然要缴纳30%的增值税,有关行业协会担心实施增值税新政以后,污水垃圾处理行业的整体收益率将下降,这个政策的出台是怎么考虑的?特别是对污水、污泥行业,是否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续政策有没有相应调整?”

    主持人说:“王毅委员实际上提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分别由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答。”陈政高部长说:“到去年年底,全国城市和县城共有污水管网43.7万公里,这个数是2005年的两倍。现在有两个问题,一是应建未建,影响了污水的收集,也会造成新的污染,这个长度一共有5万公里。二是由于质量问题导致已建成的污水管网漏水,这个长度大约10万公里。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第一,明确目标。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把这个问题解决。第二,要帮助地方筹措资金。第三,督促地方政府如期完成任务。另外一个问题,污泥处置是十分重要的,下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地级以上的城市90%以上的污泥得到处理,这个目标不能动摇。”

    关于税收政策调整问题,楼继伟部长回答道:“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税务总局,对污水处理、污泥和再生水的处理实行免税政策。今年71日开始按原来的程序就改为即征即退70%这样的政策。所谓免税政策就是原来这些处理污水的这些企业所有的进项不能抵扣,列入成本,当然就是免税了。现在可以进入抵扣项了,然后退掉了70%,即增值税的即征即退,整体上使企业成本下降,即征即退70%算账下来,总体上说,企业并没有过多增加负担。为什么这么做?在2008年出台免税政策的时候,那时候的这些企业主要是两类,一类市政类,一类是本身产生污水的,比如造纸、钢铁,他们都是自行处理,免税就可以解决了。现在不同了,大力推进第三治理,PPP模式,专业化处理,越来越普遍,这样的变化后就需要增值税链条是完整的,能够抵扣起来。另外,从行业角度看,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企业已经市场化了,和原来不一样了。所以要推进按市场化、专业化转型,这就是目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调研,一方面加强政策的解读。另外,也做好分析,看有什么更好的措施可以采取。”

    当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答完问题以后,时间已经过了十一点半,主持人问还有哪些同志要求发言询问。王明雯委员就防治重金属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工作的措施和成效问题提出询问。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作了回答。他说:“近年来,重金属污染问题确实在逐渐呈现,也对环境和群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为了加强重金属防治工作,一是要严格责任考核,落实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的主体责任。二是加强排放控制,严控涉重金属新增产能的快速扩张,把新增部分要解决了,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准入标准。三是强化企业的监管。四是提升整体的风险防控水平,建立全防全控的管理体系。五是编制‘十三五’的重金属综合污染防治的规划,完善下一步的工作和管理体系。”

    严以新委员就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河流断流、保证生态流量问题提出询问。水利部部长陈雷回答道:“水资源短缺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了三条红线,一是用水总量控制的红线,二是用水效率的红线,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红线。‘十三五’期间我们也制定了有关的规划,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是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河流的关系、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使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恢复和改善。”

    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下决心早日见效

    当水利部部长陈雷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时间已经快到十二点。汪洋副总理说:“全国人大依法对政府工作开展监督,国务院各部门还是有压力的,但我相信,这同样是一种动力,因为监督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就是支持政府的执法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法律的威力。”

    张德江委员长在询问结束时说,解决水污染防治问题时不我待,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下决心早日见效。要广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坚持依法办事,树立法律权威;要实行地方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把水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考核目标和考核体系;要加大执法权威,增强执法手段,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要形成合力,从项目审批、工程建设、企业运营、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水污染监督;要加强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让污染行为无处藏身,形成不敢污染的社会氛围;要突出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摸清情况,制定措施,限期解决;要完善节水体制机制,用好价格杠杆,养成节水习惯。

    专题询问结束后,有评论认为,此次专题询问的问答双方态度认真、准备充分、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促进了政府部门依法履职;从执法检查到听取报告,再到专题询问,“全链条式”监督模式的运用,更加强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

    (文/本刊记者 张宝山)

责任编辑: 马冬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