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人大监督的刚性品质
2013年10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联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摄影/丁林
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直接关乎国家科技实力的进步,关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如今,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的情况怎么样,还存在哪些问题?接下来将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基于百姓近年来的高度关切,这一话题也被及时搬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场,成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二场专题询问主题。2013年10月2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此次专题询问延续了首次专题询问各方高度重视的特点,由王晨副委员长兼秘书长主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陈昌智、严隽琪、沈跃跃等12位领导出席。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张德江委员长对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明确要求。多位常委会委员在第二场询问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重申这一点。“今天的专题询问联组会议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重头戏。务求实效是这次询问的最大看点,也是我们对人大专题询问的最大期待。”
如何激发企业科技投入的活力?如何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资金监管的科学性?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惩治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会议上,与会常委会委员热情高涨,踊跃发言。
比如,第一个发问的吴晓灵委员开门见山提出,政府将会采取何种普惠措施,划清政府的投入范围,并激发企业科技投入的活力与动力?“提问直中要害!”吴晓灵温和而不失犀利的提问引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赞许和主动应答。吴晓灵在回答完毕后,还迅速提出针对性的三点建议,彰显委员们真问、敢问、会问的风采。辜胜阻委员提出如何实现让科技支撑经济的发问则引来三位政府部门负责人的积极回应,问出社会普遍关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针对和实效。
委员们一个个紧追不放的“提问”,是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权的庄严行使。值得注意的是,部委相关负责人的回答同样精彩,不仅指明政策的最新动向,还明确解决问题时间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实效在这一问一答中得以显露。比如,身为科研一线工作者的许为钢委员对如何加强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提出询问。万钢明确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关于建立科研诚信制度来奖优惩劣,接受社会监督,为科研任务提供资金保障。”
姒健敏委员关注到广大科技工作者十分关心的“科技重复”问题,万钢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跨部门的国家科技信息系统和国家科技报告系统,以避免‘科技重复’。目前科技报告制度已完成基本规范,并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提问直中要害、回答诚恳客观、问答双方坦诚交流、高效互动……在近两个半小时的联组会议上,各部委负责同志共回答9位常委会委员提出的询问。问答中深化了大家对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工作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认识,回应了舆论对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和科技发展问题的诸多关切。询问既是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更是在监督中共同探索解决之道。
“不负众望!”媒体评价,“此次专题询问不避难点、切中实质、不走过场,确实增强了实效。从委员的询问和部委负责人的应询中,了解到许多改进工作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已取得成效或正在提上日程。非常期待看到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更好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引领和带动作用。”
“专题询问的‘刚性’监督实效正在显现。”许多关注人大专题询问的场外百姓在网络上发表实时评论,并敏锐指出,“实效不仅体现在询问中,更应体现在询问后的后续跟踪监督上,推动政府部门改进工作。”
(文/本刊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