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尚技重工”——职业教育法实施取得可喜成绩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5年第13期

/CFP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的一部纪录片《大国工匠》感动国人。焊接工高凤林、钳工顾秋亮、捞纸工周东红……8 位顶级技工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为人生的成功作了精彩的注解。

    当前,从“低端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今年3 月至5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6 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在作执法检查报告时,张德江委员长用“可喜成绩” 形容职业教育法施行的情况。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 多所,在校生近3000 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 万人,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 亿多人次。”张德江委员长在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法自1996 年颁布施行以来,国务院和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办学模式,经过广大职教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宪法对职业教育作出了原则规定,职业教育法和有关法律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先后召开3 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2004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4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6 部门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到2020 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正在成为高素质产业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报告显示,职业教育法颁布施行19 年来,职业院校共培养超过1.3亿名毕业生,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特别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技术技能人才70% 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民生无小事。与其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直接地面向就业,特别是面向青年就业,因此,其对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谐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陆浩在审议时说。“中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队伍,这支队伍对中国过去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没有一个好的职业教育,也不可能有我们今天中国所取得的一些工业、农业等各方面的成就,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我们国家职业教育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黄伯云审议时指出。

    职业教育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建立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开展学徒制试点、加大对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扶持力度……密集出台的文件、多项配套的政策,形成了涵盖学校设置、专业建设、教学标准、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等环节的制度体系。职业教育法颁布施行19年来,职业教育事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职生均拨款、开展现代学徒试点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各地区也出台了不少职业教育方面的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有21个省(区、市)制定了职业教育条例、实施办法,有4 个省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条例,一些地方还开展了相关执法检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从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到颁布并修订了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从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到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制;从建立起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到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方法。职业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下,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举措。

    吉林、河南、江西、广西、四川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校企合作。河南省在110 多所职业院校开展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效果。新疆自治区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发展。湖北省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岗位,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

    从质量提升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事业获得的发展也足以让社会为之点赞。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些鲜明特点令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更加彰显,使职业教育成为构建科学合理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法自颁布施行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做了大量工作,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沛霖审议时表示。“目前职业教育已形成完整的体系,为国家和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赵白鸽审议时表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更加紧迫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健全、职业教育保障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得到加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近年来,围绕“到2020 年建成现代职教体系”这一战略目标,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取得巨大突破和进展,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国家建立健全了由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构成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体系。对1200 多个技能类职业中的900 多个职业制定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步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形成了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截至2014 年年底,全国累计有2 亿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6 亿人次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院校80% 以上的毕业生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全国共有高级技师146.5 万人,技师612.4 万人,高级工3378.1 万人,中级工6189.8 万人,初级工5403 万人。

    各级政府认真落实法律规定,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和健全职业教育保障机制。2006 年至2013 年,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由1141 亿元增加到3450亿元,年均增长17.1%,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从525 亿元增加到2543 亿元,年均增长25.3%,占职业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从46% 提高到74%,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近300 亿元。截至2014 年年底,有20多个省( 区、市) 制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生均( 公用经费) 拨款标准。20 个省( 区、市)4 个单列市制定了中职生均( 公用经费) 拨款标准。目前,已建成1200 所示范性职业院校、近5000 个实训基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半数以上学生。

    国家在实施普惠性政策的同时,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十一五”以来,年均培训进城农民工2000 多万人,累计有4000 多万农村新生劳动力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进入城镇工作。大力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在编制国家“十二五”社会发展项目规划中,将支持西藏、新疆、四省藏区职业教育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2.87 亿元,支持南疆地区中职学校的建设。

    “当前中国制造正处于从低端制造业努力向优质精品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更加紧迫。”全国人大代表李晋在审议时说。

    成绩的取得虽然值得人们为之骄傲,但也不能掩盖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困难和挑战并存,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推动经济发展、契合产业升级、保障改善民生方面都大有可为。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继续营造“尚技重工”的良好氛围,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更大动力。

    (文/本刊记者 张宝山)

责任编辑: 马冬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