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依法治旅:谱写文明旅游新篇章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5年第2期

  2014 12 22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作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旅游法于2013 4 25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当年10 1 日起开始施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曾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潜力巨大。旅游法的颁布实施,非常及时,而且意义深远。旅游法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提升文明旅游水平,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要通过执法检查,督促旅游法的有效实施,使我国的旅游业不但有法可依,而且要做到有法必依。”

    暗查暗访,开拓执法检查新思路

    “为了对旅游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从2014 7 月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就组成调研组,赴湖北、新疆开展了前期调研,研究提出了执法检查方案,明确了检查重点。”张平副委员长在执法检查报告中这样陈述。

    对于这次旅游法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相关部门、旅游者以及旅游经营者都予以兼顾。2014 8 月,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11 个部门的汇报。同年9 月,检查组分3个小组,分别由严隽琪、吉炳轩和张平三位副委员长带队,数十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参加,赴陕西、浙江、海南、宁夏、四川5 省(区)检查。检查组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对旅游市场秩序和公共服务进行针对性检查,对媒体曝光的“ 西安19 人赴泰国旅游拒绝强迫消费被扔郊外事件”的处理情况及时进行督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旅游法执法检查组成员尹中卿委员说:“这次执法检查有很多创新。一是检查时机创新。在法律通过后一年内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法律实施,有利于把立法要解决的问题与增强法律实施效果很好地结合起来。二是检查方式创新。这次执法检查将听取汇报、开座谈会与随机抽查和暗访相结合,在陕西、浙江等地采取不打招呼、不通知、不事先安排等方式进行随机抽查、突击检查和暗查暗访。同时,这次执法检查不仅去了5 个省(区),还委托8 个省区市进行检查,并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三是报告方式创新。执法检查报告太短了不行,太长了在报告的时候也容易让大家听下来抓不住要点。所以,这次采用了视频形式汇报执法检查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也表示:“这次执法检查在人民中充分树立了人大的立法主导作用,对于配合2015 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旅,为文明旅游提供“硬支撑”

    “旅游法颁布施行一周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旅行社到旅行者,在旅游法规范下步入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大道。”有媒体对旅游法颁布后的效果这样评论。执法检查报告也有四点显示:一是旅游市场秩序有所好转。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法律意识增强,无序低价竞争等市场顽疾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据国家旅游局资料,2014 年以来有关“零负团费”、欺客宰客的投诉和恶性事件有所减少,长假期间投诉电话数量明显减少。二是旅游服务水平有所提升。景区、游览区、旅游住宿接待能力提升,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旅游信息服务设施体系日趋健全。三是旅游市场规模有所扩大。统计结果显示,2014 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27.29 亿人次,同比增长10.8% ;出境旅游8544 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旅游总收入2.46 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四是旅游产业有所发展。旅游产品日益丰富,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邮轮旅游等新产品不断涌现。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认为,旅游法的出台,对于旅游业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意义,确实达到了立法效果,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保护了游客的权益,规范了旅游市场的管理,特别是促进了文明旅游。她以广东惠州为例说,“去年,惠州市启动了三个与旅游有关的规划,一是环大亚湾新区的旅游规划,二是惠州市旅游交通规划,三是惠州旅游战略策划研究课题。市政府还专门追加了预算用于旅游法宣传经费,对旅游的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在文明旅游方面,我们的工作加大了力度。聘请了文明旅游大使、文明旅游志愿者,在节假日、周末到惠州西湖等主要景区进行义务讲解服务,对文明旅游进行引导,效果非常好。”

    按照旅游法的要求,我国旅游市场管理机制逐渐建立,各级政府着力加强旅游业的综合统筹,建立健全综合协调、联合执法、投诉统一受理、旅游安全综合管理等工作机制。国务院建立了由28 个部门组成的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宁夏、海南等地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综合管理机制,完善有关职能。有些地区积极探索建立旅游纠纷的调解和诉讼对接机制。如西安市临潼区围绕实现全域旅游,形成了政府统筹下各部门共促旅游业发展、合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临潼经验”。

               

   方新委员                        罗亮权委员

    罗亮权委员说:“这部法律出台之后,对规范旅游秩序、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提升文明旅游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营造了‘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良好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多措并举、形式多样、全方位、全覆盖的学习宣传活动,成效十分明显,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较深入地了解了旅游法的内容和意义,更为自觉地以旅游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二是旅游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建立了28 个部门组成的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我们州把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作为重点,统筹协调旅游发展工作,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管理经营规范化。三是加大了旅游市场执法力度,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大力整顿景区经营秩序,严格查处、严厉打击违反旅游法的行为,遏制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的现象。”

    立意长远,发展可持续旅游经济

    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广阔,从万里海疆到陆地边陲,旅游者的足迹都有涉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全国各地区依照旅游法规定将旅游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防范过度开发,维护了资源的区域整体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

    我国大量的无形和有形的文化遗产在岁月流逝中面临湮没和毁坏,“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它们在静默地等待传承保护。旅游法实施为文物保护带来了福祉:吉林针对重点旅游景区编制一系列专项规划,保障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宁夏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评估,符合法律法规对资源、生态保护和文物管理的规定。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景区承载量控制等管理制度,有效疏导游客,避免景区超载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的破坏。四川出台了游客高峰时段旅游景区应对标准,加强景区流量监测,及时发布A 级景区最大承载量和即时景区游客数量,提升高峰时段应急处置能力。

    四川省出台了游客高峰时段旅游景区应对标准,加强景区的流量监测,及时发布A 级景区最大承载量和即时景区游客数量。图为游客在都江堰景区游览。摄影/ 薛玉斌

    方新委员建议:要注意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和文物保护的关系。现在有的地方利用文物发展旅游,但是对文物过度开发,有的甚至是破坏文物,也有些完全是商业开发,失去文物的文化价值。所以,建议认真研究旅游资源开发和文物保护的关系,要兼顾才好。

    如今,我国旅游业越来越繁荣,人们对外出旅游有着强烈渴望和强劲需求。在此背景下,只有自觉践行旅游法,各地区、各民族探索适应自身的人文及传统文化肌理,才能焕发旅游业强大的生命力,全面推进我国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刊记者 沈晓冲)

责任编辑: 李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