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珍藏半个多世纪的民主记忆(一)

 ——寻访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4年第21期

  

有生命就会有回忆,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值得回忆的人和事总是刻骨铭心的难忘。回忆,是为了在过去的美丽中寻找前进的动力,是为了走得更远。

1954 年9 月15 日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距今已60 周年了。60 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和共和国一样,在阳光下成长,在风雨中前行。那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时的情况、代表们的精神面貌和心态是个什么样呢?翻书本查资料?还是把那些文字和数字先放一边,让我们去追寻那些亲历者的足迹,打开他们尘封的记忆,倾听历史的回音;分享他们的快乐,展现全国人大初生时的甜美。

目前健在的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数都到了耄耋之年。这些前辈们是我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见证人,更是人大历史上一笔珍稀、宝贵的财富。从2008年开始,确定了寻访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题后,记者就开始“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想方设法”说服其接受采访。每当寻找到一位健在的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同意接受采访时,记者都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与兴奋。能够与这些国宝级的人物近距离接触,受益匪浅。他们的回忆中对许多细节生动的描述和溢于言表的幸福感,完全不同于我们惯常所读到的大事记、纪事等书中所载的内容。在将近6 年的时间里,记者陆陆续续共采访到健在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40 余位,他们是(以年龄大小为顺序):吕正操、雷洁琼、肖克、阿沛·阿旺晋美、孙起孟、韩光、邵象华、焦若愚、华君武、徐肖冰、陈舜瑶、郎毓秀、周小燕、王光英、平措汪杰、黄荣昌、袁雪芬、召存信、杨代蒂、杨海波、钱正英、张英才、周文江、王昆、郑长华、黄丑和、李桂英、张惠英、田华、杭佩兰、胡兆森、裔式娟、申纪兰、田富达、梁军、郭兰英、王维福、孙孝菊、蒙素芬、郎咸芬、郝建秀。目前仍健在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仅剩20 多位,在北京的约有10 位。

以下把部分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亲历者回忆的一些片段进行回放。

郭兰英:当选后竟然被热情的选民抬了起来

她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杰出代表人物。在中国,她的名字曾经是家喻户晓。她的歌从解放前唱到新中国成立,从战争时期唱到改革开放的年代。她和人民代表大会有着深厚的渊源,曾当选为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郭兰英说,从1953 年年底到1954 年,我参加了我国第一次全国普选,并在1954 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届选举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所产生的轰动是前所未有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那次普选是让全国上下人人都感到真正当家作主的一件大事。我觉着老舍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他当时也被选为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老舍先生写道:“当我一拿到那张红色的选票,我的心差不多要跳了出来,我的手心出了汗。我不知道怎样才好了!我本要跳起来欢呼,可是喊不出;我的眼圈儿倒湿了……轮到我去投票,我觉得出我的脸白了,眼圈更湿了!我愿多拿一会儿那张选票,热情地吻它。可是,我必须把它投入票箱里。我投了票,看看前后左右的人,他们的眼里也含着泪。”

郭兰英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和群众见面

我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那年才24 岁,在和选民见面时竟然被热情的群众抬了起来。《太原日报》社摄影记者梁毅回忆当时的场景是这样写的:“1954年8 月,下午4 点左右,我接到任务去海子边拍照片。一到现场,看到激动的群众紧紧地围绕在郭兰英周围,里三层外三层,根本没法拍照。幸亏有个熟人帮忙,给我找了一个凳子。在拥挤的人群中,我踩着摇摇晃晃的凳子,像演杂技一样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胡兆森:欢呼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喊哑了嗓子

胡兆森

他在20 世纪50 年代从事热电、冶金许多大型工程建设,在鞍钢、本钢、首钢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被评为鞍山市特等劳模、全国劳模、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曾十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三年就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大会上作了《向全国人民汇报》的发言,被誉为青年技术人员与工人相结合的楷模。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当时我还写在了日记里。不过现在日记本在大纸箱里不好拿。记得在1954 年9 月15 日会议开幕当天,我们就听取了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刘少奇的报告长达3 个多小时,代表们对报告不断热烈鼓掌。从9 月16 日到18 日,代表们认真讨论了宪法草案和刘少奇的报告。9 月20 日,全体会上宣读修正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了表决。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 都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全场的代表都站起来,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代表们的一片欢呼声中通过。 大会通过宪法后,在回驻地的车上,我们仍然兴奋不已,欢呼不止。宪法的诞生也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呼拥护,老百姓都自发地上大街游行,高呼着拥护宪法的口号。我们的车开得很慢,大家一路欢呼着回到驻地,我连嗓子都喊哑了。”

焦若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他在抗日战争八年中,一直在山海关一带打游击;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曾受命去接管沈阳市;他曾担任过沈阳市市长和北京市市长,他分别又以沈阳市市长和北京市市长身份当选了第一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12 年,他以97 岁高龄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十八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焦老感慨地说:“那是一个何等令人振奋的盛会啊!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1955 年7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深入审议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次大会仅预备会就开了四天,正式会议开了二十天。1955 年3 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也专门讨论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也参加了。所以对人大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过程,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焦老回答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会在已开始实行两年之后才编制出来的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突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了使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现代化,需要尽一切努力首先使重工业有较大、较快的发展。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时指出:这是由于我国资源缺乏调查,统计资料也很少,有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我们又没有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建设工作的经验又很不够。而且,从国家的整个情况来说,1950 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到1953 年7 月底才实现了停战。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 个工业项目中的第二批91 个项目,也到1953 年5 月才确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过去两年,只能一面进行建设,一面编制长期计划……”

焦若愚( 右)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焦老还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很低的。毛泽东同志对此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帮助我国兴建的156 项工程大部分都是在东北,仅辽宁省就占24 项,而沈阳市有6 项之多,特别是这156 项里最尖子的两个航空工程项目——111 和112 都在沈阳。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沈阳工业基地对国家建设也有着重大贡献。到1956年,国家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实现。那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这三项重大成果都是在东北,其中又有两项是在沈阳。”他停顿片刻,补充说,“由于在全国解放以后,我一直在沈阳任市长,到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又担任了沈阳市市委书记,所以这也是我对人大会议通过‘一五计划’印象特别深刻的另一个原因。”

李桂英:充分发扬民主的盛会

在全国解放前夕和初期,她这位彝族姑娘在山里打过游击,参加过剿灭国民党残匪的战斗,为解放凉山作出了贡献;她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彝族女副县长;她也是全国第一位省级人大常委会女主任,她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八年间,云南省人大, 特别是民族立法和地方立法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受到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的肯定和表扬;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较早提出为禁毒工作立法的人。

李桂英老人生动地讲述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她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1954 年的9 月15 日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开幕。毛主席当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神采奕奕地走上了主席台。整个会场一下就沸腾起来了,大家都站起来, 欢呼、鼓掌很长时间,毛主席一直挥手让大家坐下来,大家很长时间才坐下来。毛主席首先出来,然后周总理、刘少奇、朱德等主席团的同志才慢慢走上来。大家坐下来后,毛主席主持开幕式。”

“毛主席在致开幕词时讲,通过几个五年计划,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工业现代化和高度文明的国家,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老人完全沉浸在回忆当中,她说,“我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毛主席当年讲这段话的时候,就这样把手一挥。在前面毛主席还讲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毛主席致开幕词的过程中,他每讲一段, 大家都热烈鼓掌、欢呼。这一天是代表们最激动、最难忘、最幸福的时刻。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和五个组织法——国家的四个组织法和一个地方的组织法。周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毛主席原来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毛主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是无记名投票。当宣布毛主席全票一致通过时,会场上又是一个欢呼的高潮。有很多少数民族代表把头上的包巾拿下来挥舞。周总理也得了全票。总理不叫选举, 叫决定。朱德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刘少奇选为委员长。还选出13 位副委员长,都是全票通过的。大会发言将近3 天。除了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毛主席致开幕词, 刘少奇作宪法草案的说明外, 其他的领导人也都在会上发言了。”

李桂英

“全国人大当时就成立了常委会。我记得65 位常委会委员,是鼓掌通过的。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名,又通过决定任命9 位副总理。全国人大成立了民族、法律等3 个委员会。会议一直开到28 号,前面还有好多天预备会。那个时候民主发扬得比较充分。”

她总结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有三个标志: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地确立起来了,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实现了,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文/本刊记者 夏莉娜)

 

 

 

 

 

 

 

 

 

 

 

 

 

 

责任编辑: 张学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