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人大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网络平台
李连宁
编者按:前不久,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 周年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张德江委员长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与会人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张德江委员长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现摘发六位与会者的发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9·5 讲话中谈道,“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把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作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内容,虚心听取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认真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张德江委员长在讲话中也强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要始终把以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这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联系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背景下,如何通过加强人大信息化建设,搭建各级人大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网络平台,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大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仅仅把人大信息化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运用,而要把它看成是人大制度与时俱进和人大制度完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如何能够更广泛地联系群众,更深入地收集民意,开辟更通畅的渠道让公众了解、监督人大工作,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制度问题。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应该进一步增强人大信息化意识,加快推进人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在当前情况下,在推进人大信息化建设方面,我认为有几项工作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一,加强和改进各级人大网站的建设。我们做了一个调研,现在全国省级人大网站开通率达到了100%,地市一级是78%,县一级达到27%,乡也有,但是很少。开通人大网站,实质上是公开人大工作信息,为人民群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人大工作的窗口,搭建了一个将来可以实现互动的平台,是人大机关联系人民群众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现在看来,各地人大网站的建设情况还远远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期待和希望。现在国家已经建立了四级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县乡人大完全可以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搭建网络平台。这种运作方式投入小、见效快、维护成本低,是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动的。
第二,进一步加强完善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网络平台。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通过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鞭策。如何把决定精神具体化,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就是开通了浙江人大代表的履职服务平台。从2013 年5 月份开始运行,现在做到了“三个实现”,即代表使用的全覆盖、代表使用的全方位和代表使用的全天候。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道人大工作机构也开通了街道人大工作网页,直接受理选民的诉求,办理代表的建议,并向选民反馈,受到选民的好评。因此,我建议,应该总结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这方面的经验,推广网络平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
第三,积极探索运用新兴媒体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江苏、新疆人大等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微信平台,人大常委会可以广泛地联系各级人大代表。同时,代表可以登陆微信,老百姓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到人大的所有工作。我们在调研时还看到,一些街道、乡镇的人大代表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直接发在由代表之家、代表联络处建立的微信群中,由代表联络处及时转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这一点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从实践来看,各地充分利用包括电子邮件、微信、微博在内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效果都非常好。中央有关部门近期要求积极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积极运用即时通讯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工作。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各级人大机关要加快运用即时通讯工具来构建人大政务信息服务平台,以更多的方式、更多的渠道来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