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人大监督是纠错利器不是花瓶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洪礼和访谈录

浏览字号: :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4年第3期

  

2013 5 2 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礼和率队进行学校餐饮安全情况专题视察。摄影/潘辛菱

刚刚过去的2013 年,履新伊始的新一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加强监督,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推动解决了不少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1 21 日至25 日召开的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获得人大代表的一致肯定与好评。为此,本刊派出记者赴江西采访,并对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洪礼和进行了专访。

    记者:我们采访发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的不少监督选题很有“生活气息”,指向的多是一些很具体的问题,请问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洪礼和:这正是我们去年监督工作总体思路的体现——贴近民心、回应民声,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继而实现民愿。因为我觉得,人大常委会不仅是权力机关,更是民意机关。人大监督必须走出机关大院,走到百姓当中,回应社会关切,人民群众才会认同人大是自己的代言人,人大也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比如,近些年来,我们的省城南昌,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专家做过测算,说南昌市一天的堵车成本超过70 万元。这样算下来,因为交通拥堵,一年岂不是就要丢掉3 个亿?!何况这么多人堵在路上,时间浪费了,事耽误了,心情烦躁,影响社会和谐呀。所以不要小看这样一个很具体的事,你不管它,也许有一天就会演化成复杂的大问题。为此,去年年初的一次主任会议上,我就跟大家商量,提议我们联合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畅通省城”监督活动,推动省、市有关部门共同来破解南昌的交通拥堵问题。事实证明,这个监督题目选的是对的,它不仅被社会各方普遍关注,更赢得了南昌市民的广泛参与。有的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学生、家长共同维护校门口交通秩序;有的医疗单位鼓励员工骑车上班,让出停车位给送患者就诊的车辆;许多市民积极参加交通整治志愿者活动;交警执法受暴力威胁,不少路人给予道义上的支持。还有,“畅通省城”活动在网上征求意见,受到网民热捧,发表的意见不计其数。我想,这些来自群众的最质朴、最真实、最直接的行动和呼声,不仅是对于南昌发展进步的一种支持,更是对我们人大工作有所作为的一份期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民意的支持、民众的期许,我们的各项监督工作才会有动力、有底气。

    记者:对你们开展的某些监督工作,外界用“长了牙齿”来形容,并用时兴的网络词汇“顶”和“赞”来表达感受。想来,在这些称许、赞赏背后,一定有十分精彩的“故事”吧?

    洪礼和:你指的大概是我们组织的一次关于科技经费方面的专题询问。客观地说,人大监督工作一般比较注重程序,习惯按部就班地走安排好的路线,做编排好的动作。至于一套“广播体操”做下来,实际成效如何,就不好说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们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也有不少同志希望不要再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所以,在制定这一次专题询问工作方案时,我们决定作一点突破性的尝试。比如,过去的询问都是“开卷考试”,早早地出好题目,让人预先把“作业”做好,到时候照本宣科。而这次没有任何“脚本”,也不搞“彩排”、“预演”,询问人所提的问题全由其本人自行准备,我们事前都不知道,并且,还允许补问、追问和评价答询情况、发表个人意见。这样,应询人自然不可能再念“台词”,展现出来的就是十分真实的状态。再比如,安排电视、网络同步直播专题询问会,让监督对象由接受人大的“小考”,拓展成接受全省4500 万人民的“大考”。这样,同时放到“火”上烤的还有我们自己,人大的监督工作本身,也一同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从那天现场情况看,委员和代表所提问题不刁钻、有水平,很能引发一些思考;应询的部门负责人态度端正、回答诚恳,尽管也冷过场,也出了汗,但触动不小,改进工作的决心很大。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有省委负责同志看了直播又看重播,看后评价说,人大问政推向直播时代,是江西民主政治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其实这种突破和创新,并不仅仅是这次专题询问,还有刚才我介绍的“畅通省城”活动,以及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监督,都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着眼于如何取得更好实效,在方式方法上作了一些大胆探索和尝试。

    记者:在大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都遇到了哪些情况和问题?

洪礼和:我常常想,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到这个位置上,就是希望我们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人大工作者也一样,如果遇到矛盾、问题就怕,就绕着走,那还要我们干什么?那是一种耻辱啊。人大监督不是“花瓶”,不是放在那里当摆设,就是要敢于较真、碰硬。比如,去年一次省委常委会研究工作时,大家谈到有不少问题影响江西的发展环境,不能等闲视之,得下大力气好好整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同志点了“将”,要求省人大常委会运用监督手段,对全省影响发展环境的积弊来一次“大扫除”。老实讲,做这件事我是有难处的,因为我多年在政府系统工作,深知大家谈的那些问题后面,有历史和现实的交织,有体制性和结构性的因素,非常复杂,解决起来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再说也会遭人议论,说你也曾在政府工作过,现在到了人大就开始“革政府的命”?但拿这些个人苦衷与全省发展比,我觉得还是要站稳立场,着眼大局,敢于担责。我们为此组织了非常扎实深入的调研,梳理出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30 个具体问题,交给20 多个政府部门去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工作评议和满意度测评。工作当中,我们把握的原则是既不专揭伤疤,也不评功摆好;既不轻描淡写,也不无限上纲;既不非白即黑,也不是非不分,重在研究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这种直面问题、破解问题的刚性监督,对方方面面的触动很大。在省直有关部门的积极整改下,调研反映的影响全省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有的已经得到解决,有的正在解决之中。可以说,此次监督成效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一致认可。

2014 1 13 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南昌市建筑扬尘污染防治情况视察活动。摄影/潘辛菱

    记者: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归根结底靠的是指挥者、参与者的综合素质与水平。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您的亲自倡议下,常委会开设了“人大讲堂”。这个讲堂广受欢迎,有索要讲课资料的,有申请来现场听课的,省人代会上还有基层代表提出,希望“人大讲堂”以视频的方式延伸下去、扩大开来,让更多的人受益。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人大开办与民主法制建设有关的专题讲座的多,但办成这样广邀名家、博选课题的,还真不多见。当初您打破常规提出这样的倡议,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洪礼和:人大工作的政治性、法律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常委会能否高质量地履行职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况且人大作为监督者,应当要更深入地了解情况,更深刻地思考问题,才能让被监督者心悦诚服。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大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有新期盼,那么,我们的队伍准备好了吗?能够承担起这样的任务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虽然很多都在党政部门担任过要职,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但坦白说,大家对人大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再者,人大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虽然不错,但由于工作性质的局限性,眼界往往不够开阔,思维方式往往存在一些惯性。所以我觉得,我们这支队伍最缺的是宏观的视野,是着眼于大局去思考和把握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从去年7 月份开始设立了“人大讲堂”,每个月办一次,到现在已开了8 堂课。请来讲课的老师,有执政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如吕日周、王天琦,有著名作家如梁晓声,也有饱学之士如周国平,讲课的内容中既有关于领导干部为民与担当的经验之谈,也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省,既有哲学与人生的思辨感悟,也有文化与民族灵魂的理性回归。我是想通过这些课,让省人大常委会的全体

同志弄清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哪里,辩证思维的方法有哪些,创新思路的途径是什么,从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进而推进工作。从目前效果看,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不仅人大系统的干部觉得受益匪浅,连省里的领导和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也觉得收获很大。更为重要的是,它营造了一种崇尚学习的风气,引发了大家对改进工作、破解难题的广泛思考,而这正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发展亟需的氛围。

    记者:第一年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我们很想知道,新的一年里,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是“见好就收”呢?还是准备继续这样轰轰烈烈地做下去?

    洪礼和: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江西改革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刚刚闭幕的省人代会批准了我们今年的监督工作设想。在选题上,我们仍将坚持三个围绕:一是围绕全省的中心工作,如保障粮食安全、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二是围绕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如中小学校餐饮安全、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大气污染防治、城乡安居工程建设等;三是围绕改革发展的难点焦点,如化解产能过剩、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等。在方式上,除继续用好常规监督方式外,我们还准备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适当运用一些刚性监督手段,比如对大气污染防治、城乡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对“畅通省城”活动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工作评议。同时,进一步探索开门搞监督,由公开监督结果向公开监督过程发展,让人民群众来监督我们的工作。另外,我们还配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安排了一些监督活动,比如准备开展税收征收管理法执法检查,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加快相关领域改革步伐,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行为,维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坚持一切站在人民立场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毫不懈怠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人大的监督职权,督促“一府两院”正确行权、尽心履职,让我们美丽的江西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让江西人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本刊记者梁国栋 张宝山 特约记者/潘辛菱)

责任编辑: 张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