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以水土为根基

翟勇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9-19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解决这一问题事关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事关政权和社会的稳定,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必须关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为国家以水土为根基。

去年,与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相关的各项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之确立为重点处理建议,交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督办,具体明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致水利部的通知中,大意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启动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交由你单位会同发改委、农业部办理,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督办。”笔者有幸参加了督办坡耕地治理、防治水土流失的代表建议这样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动,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两会”期间,甘肃和内蒙古代表提出的有关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建议,反映了甘肃和内蒙古人民对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的迫切要求。甘肃代表的建议内容显示:甘肃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5.66%,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近6亿吨。6940多万亩耕地中,5400多万亩为旱地,又主要为坡耕地。长期以来,短缺的水资源状况、严重的水土流失、薄弱的农业基础、特殊的区位环境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导致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也给江河中下游防洪安全造成巨大压力。内蒙古代表的建议内容显示:水土流失是内蒙古自治区头号的环境问题,不仅导致生态恶化,降低人口环境容量,而且阻断交通,淤塞水库,抬高河床,严重破坏生产和生活设施,加剧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全区50个贫困旗县及228万名贫困人口,85%以上在水土流失区,严重制约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水土流失问题在甘肃、内蒙古地区的严重性和治理的重要性。

多年来,经过甘肃、内蒙古两地干部、群众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通过在25度以下坡耕地上建造梯田,使当地农业经济状况有了较好的改善。人民群众从治理坡耕地、发展梯田农业中获得了实惠,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状况有了良好的改善。对此,当地人民群众十分希望国家在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发展梯田农业上给予更大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并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反映他们的意愿。因此,由甘肃、内蒙古人大代表提出的上述建议包含着人民的诉求和渴望,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也提出了国家发展战略中必须予以考虑的重大问题。

参与此次督办工作的最大感受,是这项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与人大、政府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反映和体现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使党和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高度统一。同时,也是一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性和法律性工作。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是反映人民意志和愿望、履行神圣职责的体现;人民政府办理代表建议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表现,是人民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负责对重点处理建议的督办工作,是权力机关在党的领导下依法代表人民监督政府工作、履行职责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这项工作把人民的诉求、人大的工作、政府的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特征,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我党治理国家经验不断成熟的标志。只有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使我们党的领导更加规范、稳定和持久,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长治久安。因此,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从办理重点处理建议来看,笔者认为,国家机关履行职责时是非常认真和务实的。这次督办工作与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共同进行,以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为主。在整个过程中,水利部门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派出了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队伍,由水利部总工汪洪带队,以水保司为主,水利部多个部门派出专业工作人员,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也派出专业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赴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庄浪县等地调研,实地考察了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及其成果;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干部群众的意见。其间,甘肃省相关地方的党委、人大和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有效的工作配合。参与督办工作的全国人大和甘肃省各级人大的领导、部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和甘肃省相关地方人大的环资、常委会代表联络部门均派出工作人员参与工作。调研组在考察过程中认真听取有关地方开展以小流域为主,针对水土保持法规定的坡耕地开展梯田式水土流失防治和发展经济工作的汇报和业务介绍,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此次调研工作了解到,甘肃省水土流失面积38万平方公里,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77毫米,坡耕地面积达4600多万亩。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作为促进社会进步、改善山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发展农业的根本性和革命性措施。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平方公里,兴修梯田2973万亩,占全省坡耕地的64%。甘肃省的梯田建设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全国学大寨的热潮中掀起了第一次梯田建设。改革开放后,通过科学规划,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现梯田化目标,以村为单位,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整流域推进,注重质量,突出效益。经过多年的努力,梯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拦蓄径流为旱地补水,节约小型水利投资,减少土壤有机质损失,控制了有限的降水资源;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促进了粮食增产,特别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了水土流失治理,改善了区域生态系统。

以上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与各项政策、措施的扶持。人民群众从政府的努力中获得了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法,得到了经济实惠。这项工作,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我们的政府为民所想,为民所为。立法机关对于这项工作的督办,有利于保证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8月3,在甘肃省兰州召开的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会议上获悉,今后我国将加大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到2020年建成1亿亩标准化、规模化高标准梯田。图为甘肃省临夏黄土高原治理的梯田

对未来工作的期盼,我和所有参加督办这条建议人员的看法是一致的。以小流域为中心,以梯田式水土保持为基础,以生态修复为保障,以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的小流域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搏斗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智慧结晶,也是水利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人民群众的智慧总结出的治理水土流失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也是资源综合利用在解决农业和生态问题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和各级广大干部的智慧结晶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结果。但进一步的工作需要人们去总结经验,需要人们对已经取得的经验加以科学总结,确立一些科学的行为原则,形成科学的治理工程流程系统。大量有待开发利用的黄土地依然需要人们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努力。甘肃依然贫困,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治理任务依然繁重,生态环境依然恶劣。此外,作为立法机关参与督办工作的人员来说,我们希望在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大量地恢复生态系统,有效管理已经获得的耕地资源,进一步科学地搞好梯田农业和梯田经济,实现梯田经济以至梯田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这需要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同时,依法进行的代表建议办理和督办工作是稳定民心,稳定秩序的良方,应当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尽快上升为法律或者法律性文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在适当时机予以审议,以完善代表建议办理、督办工作的法律程序。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1年第16期 责任编辑: 谢先红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