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尹中卿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9-19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 图/CFP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工作,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保持住良好势头。现在看来,2011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既困难又复杂的一年。在刚刚度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稳增长、调结构、治通胀等多重任务,这些任务从长期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短期看则相互抵触、相互制约,迫切需要我们把短期调控措施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在宏观调控上不断做出权衡、协调和取舍。

从上半年各项数据看,今年我们能否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如何检验“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关键要看三个方面。

第一,检验“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关键看经济发展是否真的又好又快。

先说增长速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以上,许多人已经习惯于把这个速度看作正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我国GDP增速曾经下滑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6.1%。在一揽子计划刺激之下,2010年第一季度反弹到11.9%的短期高点后,去年二季度10.3%、三季度9.6%、四季度9.8%,今年一季度9.7%,二季度9.5%。面对增速回调,一年来所谓“二次探底”、“硬着陆”、“滞胀”的担忧此起彼伏。虽然中央宏观调控的意图很明确,“十二五”规划把预期指标调减为7%,但很多人还是难以从心理上接受这个指标,担心调控力度过大对经济增长速度造成影响。实际上,如果经济过热,就难以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各方面绷得过紧也可能贻误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滑,稳物价就会面临更大压力甚至导致经济滞胀,也容易打乱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我们应当主动接受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同时防止经济增长大起大落。

再说增长质量。从需求侧看,GDP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l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出口同比增长24%。值得关注的是,即使我们一再强调扩大内需,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据有关地方提供的材料,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江西预计增长32%,湖北预计增长33.8%,贵州预计增长60%以上,据说达到新世纪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投资率节节攀升、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局面没有改观。从供给侧看,GDP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上半年第一产业增长3.2%,第二产业增长11%,第三产业增长9.2%,照此下去,逐步提高服务业比重的任务难以完成。

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 摄影/刘君凤

再说增长效益。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6%13.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低于GDP增速,如果把两者相加,按照31折算,城乡居民收入还是赶不上GDP增速。如果考虑到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7.9%,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就更显得遥遥无期。

第二,检验“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关键看调结构、转方式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稳增长、调结构、治通胀三者之间,调整经济结构不仅是防治通货膨胀的长远之计,对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样意义重大。“十二五”规划提出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部分指标与调整经济结构不同步,甚至还在逆向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当前拉动工业增长相对较快的行业中不少是受投资需求拉动的“两高”行业,15月,水泥产量累计增长19.3%,钢材产量增长12.3%,出口产品交货值中钢铁和有色行业分别增长26.3%24.9%。上半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4%,加快0.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1%,加快0.5个百分点。这些行业的产能迅速释放使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加剧,合理的煤、电价格形成机制亟待建立。

从节能减排看,投资拉动型需求结构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和能耗的相应变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的情况不容乐观,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难度很大。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12.6%,能源消费同比增长9.9%。氨氮排放量同比基本持平,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上升6%。江西预计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上升1%左右,电耗上升7.4%左右。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

第三,检验“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关键看能否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治理物价上涨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一轮物价上涨从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开始明显加速。去年10CPI同比涨幅4.4%,创24个月新高;11月同比涨幅5.1%,创28个月新高。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后,12CPI短暂下降到4.6%,但今年12月很快又回升至4.9%3月涨幅5.4%,创32个月新高。4月徘徊在5.3%5月升至5.5%6月爬高到6.4%CPI涨幅创35个月新高。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环比都有所上涨,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增大。现在看来,今年CPI涨幅肯定突破4%左右的预期目标,已经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如果不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全年CPI有可能超过5%,甚至达到6%左右,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会对“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好局、起好步造成重大影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很正确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破除“通膨无害论”,采取多项更加有效的措施进行管控和治理。实践证明,过分依靠行政手段可能治标不治本,单纯依靠数量型货币政策也可能造成许多副作用。去年以来,为应对通胀,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6次),流动性紧缩已经使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面临更多违约风险。与此同时,央行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力度还不够。尽管已先后5次加息(今年以来4次),但市场负利率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按照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期初和期末平均值、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平均值减去居民消费价格平均值计算实际利率,根据有的专家测算,因负利率影响,居民储蓄存款收益损失全年有可能超过6000亿元,而银行则凭借高存贷差等获取收益,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利益严重受损。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1年第15期 责任编辑: 谢先红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