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民大会堂的十年

王敏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0-06-29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在人民大会堂工作过十多年,对人民大会堂怀有深厚的感情。每当我回忆起这段美好的岁月,便心情激动,思绪万千。

  1959年3月,我们一批23名年轻人,从天津来到北京,同全国其他省、市来的同志一起,荣幸地成为人民大会堂第一批工作人员。到1970年,我随军离开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工作了十二个年头。

  记得刚到北京的时候,我们是一群走出学校大门不久的热血青年,对未来充满幻想和希望。人民大会堂是国家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全国人民瞩目和向往的地方。我们自己能到北京来,到人民大会堂工作,在毛主席和中央领导身边工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激动,感到无比幸运,觉得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

  在集训期间,我们住在国务院机关招待所,去中南海学习和实践。集训期间的日常生活,实行军事化管理,住集体宿舍,编为班、排组织。集体行动都必须整齐排队,内务要求整洁划一。每天早晨出操,白天上课实习,晚上点名讲评。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保密制度,不许单独外出,不许向外打电话,写信不能暴露工作地点和工作情况,不该知道的事不去打听,等等。虽然生活紧张,制度严格,但大家心里总是乐滋滋的,整天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学习和工作也总有旺盛的热情和使不完的干劲。

  集训结束后,天津来的23名同志,分别分配在人民大会堂管理处下属的几个科,我同杨茂兰、路普、杨维起等10多个人分在服务科。当时科长是马双怀、贾万恒、张晓希等同志。服务科下设管段和班组,我在科里当内勤干事。服务科承担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大、小礼堂,大、小会议的招待服务工作,及平时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的办公、开会、接见外宾等招待工作。

  服务科的工作光荣而艰巨,要求严格。安全、卫生、服务质量,处处要一丝不苟,不能出一点差错。每当重要活动,处和科的领导都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并亲自到场,指导检查服务工作。领导和老同志对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这些年轻人,和后来一批又一批的更年轻的新同志,从领导那里,从老同志那里,学习并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继承了热爱服务工作和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工作忙时,连续几天加班加点,大家毫无怨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朝气蓬勃,埋头苦干,一点一滴,周到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就是端一杯茶倒一杯水,都高标准、严要求,绝不马虎。服务科内勤工作,要求脑勤、手勤、嘴勤、腿勤,默默奉献,潜心工作,精益求精,当好领导参谋。内勤干事每天都要到有接待服务任务的管段和班组现场,了解情况,准确及时向上反映。做到日有日报,周有周报,月有月报,半年小结,年年总结。反映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收获,不断提高服务工作水平,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服务工作的制度规定和质量要求,服务科的每个同志都铭记在心。大家用自觉的服务意识,娴熟的服务技能,一流的服务效果对待工作,把做好本职工作,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是为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家机关的重大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是用实际行动保卫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

  大会堂的服务人员,多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严肃紧张的工作之余,是年轻人展示自己青春风采的时候。管理处团委根据青年人特点,组织成立了文娱俱乐部,下设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平日业余时间组织练习,开展文娱体育活动,节假日还安排演出。合唱队自编自演的大合唱《人民大会堂之歌》,反映大会堂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多次演出,受到好评。周总理、李先念等首长也来观看。周总理还一边用手打着节拍,一边同大家一起唱。中央首长同服务人员同娱乐,使我们感到格外亲切和温暖,情绪受到了极大鼓舞。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使人民大会堂内部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还组织春游和秋游,爬山登高,欣赏北京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在这些活动中,大家总是欢天喜地,尽兴游玩,处处歌声荡漾。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十分关心和爱护,经常询问大家的学习、工作情况。毛主席还多次同服务人员合影。

  1962年10月的一天,毛主席接见外宾后,又同在场的服务和警卫人员一起合了影。我也十分荣幸地站在毛主席身边合影留念。这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一张照片,我一直非常珍爱地收藏着。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还抽空到职工食堂同我们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告诉大家要好好学习,要学政治,学文化,学习业务做好本职工作,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文革期间,周总理同大会堂的全体工作人员一样,胸前总是佩戴着一枚有人民大会堂图案和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毛主席像章。周总理联系群众的人格魅力和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光辉榜样。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的亲切关怀、谆谆教导,激励着我们健康向上,更加热爱服务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大会堂党委和领导十分重视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从政治思想上关心教育工作人员。党组织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制度,每个党日活动时间,都组织党员学习,过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生动活泼地教育广大青年,在各项活动中培养党员,使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的组织。我就是在1959年5月被评选为人民大会堂的优秀共青团员,并获得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团委颁发的五四奖章,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一批服务人员,大多文化程度不太高。管理处领导根据大家不同文化层次,组织成立了职工文化学校,分为高小、初中、高中和电大等几个班。从外面调来优秀教师给在职学生上课,大力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大家为了适应人民大会堂特殊工作任务的需要,个个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在繁忙的服务工作中,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在人民大会堂读完了高中班,又上了电大中文系,对我搞内勤工作的业务能力和文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处领导既重视提高大家的政治、文化素质,也十分重视大家的身体健康。人民大会堂工作特点,是工作人员整天工作和生活在大会堂内部。为使大家能有健康的体魄,适应紧张的服务工作,管理处要求全体人员每天早晨出操锻炼,处、科领导带着大家围绕大会堂跑步、做操。上午和下午工间休息时,集体到东门外做工间操。平时也安排干部同服务员一起搞卫生、做清洁,参加体力劳动。此外,大会堂还办了个小农场,工作人员被分期分批抽去农场劳动,每人每年至少劳动半个月。大家都觉得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人人争先恐后,满腔热情地参加劳动。既加强了身体耐力锻炼,也增强了劳动观念。大会堂还特别提倡“条件越优越,越要节俭”的精神,要求大家在工作中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因此养成了人人自觉勤俭节约的美德。

1962年10月,毛主席接见外宾后,同在场的服务和警卫人员合影(前排右四为王敏)

  为了更全面地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在国家政治生活运动中,管理处也抽调人员去参加,使其在社会活动中经风雨、见世面。1965年,我被抽调参加国务院机关和清华大学组织的四清工作队,去北京平谷县韩庄公社参加了几个月的四清工作,与农民同吃同劳动。1968年,我又被抽调参加8341部队到北京丰台二七车辆厂支左,同工厂师傅一起生活,后来因去干校劳动才终止。参加四清、支左和干校劳动,使我更多地接触社会实践,开阔了眼界,政治思想上进一步成熟,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体质也有增强。遗憾的是从干校回来后我就随军离开了北京,离开了我深爱的人民大会堂。

  在人民大会堂工作的岁月里,我的心情总是阳光灿烂、健康乐观的。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期。大会堂组织把我从一个懵懂青年,培养成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国家干部。我十分珍惜这段历史,以这段历史为光荣,以这段历史而自豪。在我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我处处以自己是人民大会堂出来的人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人民大会堂人的精神,做到一言一行为人民大会堂争光。离开了人民大会堂,就像离开了家,不论走多远,不论时间多久,人民大会堂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领导的培养教育和亲切关怀印在我的脑海里,与同事们一起相处的美好时光和深厚诚挚感情永远记在我心里。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0年第12期 责任编辑: 谢先红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