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监督

“石渠模式”:传染病防治法在藏区的生动实践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8年5月22日 08:36:28

制图/李晓军

联防联控力度不够仍是犬只管理最主要问题

    □ 法制日报记者  朱宁宁

    包虫病,又被称为“不死的虫癌”,是一种由犬只传播的人畜(牛羊)共患寄生虫病。受特殊的自然、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影响,包虫病成为高原藏区脱贫致富的“绊脚石”,流行较广、危害较深、防控较难,加之农牧民群众生吃牛肉、散养狗和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包虫病仍是威胁藏区农牧民健康的最常见传染病,不但损害患者身体健康,而且还会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党中央高度重视藏区包虫病防治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将包虫病作为国家免费治疗的重大传染病。5月14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在四川率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甘孜州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成为执法检查组的重点检查内容之一。

    “石渠模式”取得阶段性成功

    四川省甘孜州,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度贫困区,更是包虫病重灾区。据2012年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州人群患病率达1.72%,覆盖全州18个县(市)、283个乡镇,受威胁人口高达80.5万人,特别是石渠、色达、甘孜、理塘等县疫情最为严重。其中,石渠县属于泡型和囊型包虫病混合区,患病率高达12.9%,是四川省的11.2倍和全国的50.4倍。

    针对包虫病高发多发的实际,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包虫病防治作为民族地区的大事来抓,将包虫病防治纳入民生工程或民生大事,下定决心直面问题挑战,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创新体制机制,狠抓措施落实,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自2015年11月起,四川省启动石渠县包虫病防治试点,探索出“两抓四管六结合”的“石渠模式”,并向其他34个藏区流行县推广,全省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所谓‘石渠模式’,主要就是指包虫病综合防治‘两抓四管六结合’。”甘孜州人民政府州长肖友才向执法检查组成员具体解释说,“两抓”即党政齐抓、全员共抓;“四管”即管人、管犬、管社会、管环境;“六结合”即与思想观念转变相结合、与凝聚民心相结合、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打响攻坚战强力推进综合防治

    “不玩狗,勤洗手,喝开水……”5月16日上午,执法检查组一行来到位于康定市新都桥镇的康定市藏文中学时,恰逢师生们正在做课间操。朗朗上口的歌词,2000多名藏族师生整齐划一地做着极具藏族锅庄舞风格的统一动作,场面十分壮观。“这个舞蹈是专门针对包虫病预防而编排的。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还有相关的歌曲进行传唱。”学校负责人如是介绍。

    除了有专门编排的“包虫病防治洗手舞”,甘孜州还创作了《包虫病防治之歌》《包虫病防治三字经》,并通过“千人小分队送健康下乡”“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将健康融入学校、送进寺庙。因地制宜、创新载体,强力推进全民健康教育专项活动,已经成为“石渠模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经第三方调查评估,全州包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达84.74%,农牧民群众健康生活习惯逐步养成。

    除了全民健康教育专项活动外,甘孜州还强力推进人群查治救助专项行动、全民犬只规范管理专项行动、畜间防控和鼠害治理专项行动、饮水安全专项行动以及寺庙僧尼全员参与专项行动。依托这六大专项行动,以石渠为重点的包虫病综合防治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带动传染病防治整体突破,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专家的关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藏区广泛复制推广。

    建议出台国家层面犬只管理办法

    包虫病是人兽共患疾病,对人的危害很大,而犬是包虫病重要传染源。当前控制包虫病传播的关键措施,就是做好家犬的管理和驱虫,尽量减少无主犬。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忌杀生”等宗教文化习俗的影响,这项措施在大多数藏区实施难度极大。

    5月16日,执法检查组一行来到康定市新都桥镇派出所。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犬只清理工作开展以来,该派出所共统计辖区犬只712只,截至2018年新都桥共有登记在册犬只706只。自2015年开展流浪狗清理工作以来,2016年清理流浪狗334条,登记512只;2017年清理流浪狗461条,登记194只。这些都录入到了甘孜州包虫病犬只管理系统,此外,每只家犬都佩戴了电子芯片项圈,实现犬只“身份证”管理。据悉,在全国率先开发运用这一手段的正是石渠县。随后,执法检查组打开管理名册,每一页上都有犬只的照片以及相关信息登记,实现了对犬只的“身份证”管理。

    据介绍,为了强力推进犬只规范管理专项行动,甘孜州颁布《甘孜藏族自治州犬只规范管理办法》,明确犬只限养、办证、驱虫、犬粪处置等要求,将犬只规范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寺规僧律。此外,还开发运用包虫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防治工作到乡到村到户、到人到犬到畜“六到位”。同时,全州各县(市)根据实际确定“驱虫日”,整体推进犬驱虫,并落实专人开展犬粪无害化处理。截至目前,全州共登记管理家犬9.78万只,规范管理染疫及疑似染疫犬8.64万只,犬只管理实现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

    但与此同时,联防联控力度不够仍是犬只管理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四川省疾控中心寄防所王谦说:“甘孜州的这些措施目前能切实执行,是在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完成的。只有出台国家层面犬只管理办法,才能建立长效机制并予以推广。”他同时建议,国家层面加强包虫病传播机制、预防控制措施研究,并持续加大对疫情严重地区综合治理的支持力度。

    “包虫病的发生,病在人群、根在犬只。要减少发病率,核心就是要管控好传染源。”肖友才说,由于包虫病防治整体联动格局尚未形成,区域间转运未检犬只的现象仍然存在,防治工作推进并不平衡。为此,他建议,出台包虫病流行区犬只管理法规,合理管控传染源,并建立健全跨省区联控机制,同步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