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监督

专题询问:如何采取积极督促举措使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5年7月1日

中国人大网讯 6月30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黄伯云提出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黄伯云提问说,我提的问题是关于职业教育各地区生均拨款问题。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事实上,这个要求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导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低、整体办学条件不足。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许多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在生均办学指标上达不到标准,有的地方离设置标准甚远,因此相当部分职业学校还处在“求生存”的阶段。面对中国制造2025,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需求,职业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变得非常重要,延东副总理刚才还说,职业教育已经占了半壁江山。针对上面这些情况,我想请财政部解答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采取积极的督促举措,使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以促进职业院校在办学条件上达到基本的标准?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答提问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答说,谢谢黄伯云委员的提问。职业教育确实非常重要,而且国家也非常重视,特别是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是2213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8倍,年均增长25.1%,其中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了233亿,增加了13倍,年均增长了43.6%,中央财政投入增加得还是比较快的。但是尽管如此,目前一些地区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仍比较落后。制定生均标准是解决职业院校投入水平偏低、总体办学条件不足的一个有效措施。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省级政府是制定本地区生均经费标准的责任主体。目前,有20多个省制定了高职学校的生均经费标准,约20个省制定了中职学校的生均标准。当然,有的省虽然制定了标准,但是水平偏低,有的省只定了省属职业学校的经费标准,有一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虽然有了标准,但是落实情况不是很理想。为推动地方落实法定要求,中央财政做了几件事:一是实施了改革示范校项目,择优支持200所高职学校和1000所中职学校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同时要求地方要落实对项目学校的生均经费拨款。二是建立奖补机制,要求省级政府尽快建立健全本地的生均拨款制度。中央财政根据地方生均拨款制度建立情况、体现绩效的事业改革发展情况、经费努力程度、经费管理情况因素给予综合的奖补。2014年和2015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了132亿元。三是改善中职办学的条件,推动了地方在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加强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等。现在还有一些问题,制约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提高和办学条件改善,一是重视不够,重视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刚才已经说过了先把普通教育招完生再招职业教育,家长也不重视,还有很多政策也不太合理,积分落户政策大城市采取,这是无可厚非,但是一般都是大专、大学、硕士、博士这样的,其实最需要的是技工。二是布局不合理,我刚才说过的有的地方中职学校规模比较小,没有办法搞实训,没有任何经济规模,缺乏产业支撑,资源闲置,办学效益比较差,呈现“小散乱”的状况。三是资金使用的效益不高,有限的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四是社会力量参与不够,非财政性投入占职业教育的投入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实际应该在这方面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特别是学校和企业合办,或者企业主办,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这种模式会引导更多的非财政性资金投入职业教育,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更为有用。下一步,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二是健全投入机制,这方面我们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一些文件,让文件去考核。三是创新投入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捐资激励等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四是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审计署加强资金监管,我们也委托专员办对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黄伯云委员说,因为这个问题牵扯的部门很多,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希望三个和尚有更多的水喝,把这件事情抓得更好。

责任编辑: 王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