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教育经费问题。这些年来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改造危房等,但是问题也不可忽视,问题的根源仍然在于我们政府教育投入的总量不足。从历史的高度看,一个国家的教育,涉及到一个大国怎么变成人力资源强国的问题,更高的是涉及到一个民族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地位的问题,要从这个高度认识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第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我特别想讲讲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比经费问题更重要。若干年来,大家看到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反响很大,但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反应不足,得到的重视也不足。城乡之间教育的不公平,我认为第一位的不是基础设施条件的不公平,而是师资队伍的不公平。西南联大、延安大学的时候,都是什么办学条件,一样培养出大批的一流人才。现在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部属六所师范大学,招免费生然后签三年合同到农村去教书,但我认为这个办法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像北师大、华东师大这样的名校毕业生在城市里找工作很容易,很难扎根在农村。我们要从根本上去考虑。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低是根本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大幅度的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国外也有这样做的。只有真正提高了教师的待遇,才会有人去,才会有人扎根,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小康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要下决心解决问题,真正拿出重大措施来破解难题。
第三,素质教育问题。报告中对素质教育谈得不多。吴邦国委员长提出素质教育问题非常好,这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素质教育提出若干年了,当初就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但是素质教育的提法我认为还不很科学。应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问题是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太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削弱了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国内的教育界基本上取得了共识。国外也有这方面的反映,去年美国就对全世界在美国的留学生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们中国的留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在全世界留学生里排名第一,而其他的诸项指标,比如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乃至于生活自理能力,都排在后面。从国内外的反映看,素质教育确实该提到日程上解决了。但我们提了这么多年,还没有看到根本性的措施和办法。首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就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有的搞些花样,学生学学琴、跳跳舞就是素质教育,这就走偏了,素质教育的提法是针对我们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的。这次的素质教育里提了三句话: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认为这个提法慎用,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全方位的,这三句话反映了素质教育当前面临的大问题,但仅仅是一部分。我们学生社会责任感目前有缺失的问题,但爱国主义、理想主义等等,不一样吗?光提一个社会责任感并不全面。我认为更应该说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光说创新精神不很合适,因为有创新精神是敢创新,但问题是你会不会创新?你敢创新,不会创新也不行,根本上就是能力问题。古人说“艺高人胆大”,所以要提高能力。目前素质教育的问题,破解的难题在哪里?怎么造成的?我认为原因很多,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高考”。我不否定高考,从1977年高考恢复到现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它的不足,就是它使得我们的基础教育几乎完全被高考所控制。高考就像一面帅旗,它往哪指,全国的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往哪去,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我们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一个大问题。有没有其他的路可走?至少可以通过多层次的考评,比如高中成绩、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等,多指标地分配一下,不完全决定在一张考卷上。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能暂时采取不了,比如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我们现在高等教育资源还没有这么多,“宽进严出”一时还做不到,但是最终还要通过这个办法来解决。总之,我建议国家专门组织一批专家研究一下素质教育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大学的时候才培养,那就晚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