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评论解读

让农民工子女吃上义务教育蛋糕

刘婧怡 张琳琳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9-0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今年的9月,对有子女要在务工城市入学的农民工来说,是一个舒心的学期开始。

  继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后,今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也全部免除,中国将形成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普惠制。

  中国目前共有约1.2亿农民工进城务工,仅北京市就有280万农民工,其子女中处于接受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近37万人,义务教育普惠制的最大受益者无疑就是这些农民工的孩子们。

  农民工子弟学校享受补助

  郑建国是北京赛伯学校的校长,创办这所全部招收农民工子弟的学校10年来,每年开学他都要为能否留住老师、学生是否交得起学费、学校是否有经费运转而发愁。

  “一个月工资1000多元,老师们都说还不如去当服务员挣钱多。”郑校长苦笑道。学校每年维持正常运转需要20多万元,只收学生少量学杂费用,学校的资金来源就是他做生意积攒下的钱。一刮风就无法使用的泥土操场一直是郑建国的一块心病,“但就是没钱修。”

  北京市通州区自奋希望学校的校长孟兆斌也为同样的事发愁。孟校长想给孩子们建一个音乐教室,买一架钢琴,请一个专业老师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一直没能落实。

  在这次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中,北京市有近60所取得合法办学资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将从中获益,也能按照当地公办学校的标准,享受补助。

  得知这个消息后,孟校长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有了资金,我们将对有特长的孩子进行引导教学,请些专业老师,扩建教室。”

  而郑校长已经开始盘算省下的钱怎么用。“第一要提高教师工资,他们太辛苦了;第二要把操场改善一下,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点。”郑校长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有了政策就不愁了,孩子们的家里也可以过得宽裕些了。”

  减轻农民工家庭经济负担

  上个月从四川灾区江油市来北京打工的何强,寻找多份工作来供11岁的孩子上学,一个月千把块的工资要供自己和儿子两个人吃住和儿子的学费,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孩子上学报到之后,何强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来自灾区,学校免除了儿子的一切费用。“报纸上说国家政策落实之后还会给我们额外补贴”,何强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下生活宽裕多了,我可以不用那么累了。”

  来自河北的姚师傅,他的大儿子今年才18岁,却已经是个维修工了。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大儿子没能读完初中就出来打工,姚师傅一直为此感到对不起孩子。本来他也没有信心让刚上二年级的小儿子顺利读到初中:“这下看到希望了,看到希望了。”姚师傅黝黑的脸因为激动而变得通红。

  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虽然不收学杂费和借读费,但由于学校资金、教育设施和师资等情况有限,素质教育很难顾及到。公办学校资金和师资力量相对民办学校都有很大的优势,孩子在公办学校学习时,无论是课本知识还是课堂外素质的培养,都能得到比较合理的优化配置。

  “我们老家的孩子很多都会唱歌、跳舞,我孩子回家来说他们都没有学。”熊师傅说话时有几分沮丧,但出于经济考虑和对公办学校是否会对农民工子女“另眼相待”的担心,他还是让孩子在通州区的一所民办小学读书。

  这个学期,熊师傅邻居的孩子去海淀区一所公办小学就读,不仅免交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也享受一样的待遇。熊师傅很开心,他打算开学时带孩子去公办学校上学。“这下我家孩子可以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更好的教育了!”他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09月03日
责任编辑: 唐志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