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其他

获奖作品点评

《抓准问题,注重实效——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强化监督职能》点评

史 敏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4年11月14日

    长消息《抓准问题,注重实效——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强化监督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一、主题重大,手法新颖

    监督权,是宪法和有关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神圣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政治权力。什么是监督权?怎样行使监督权?如何监督?这篇长消息给予了明确精彩的回答。

    一提到对全国人大的报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停留在法规审议、政策研讨等新闻内容上,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以往反映这一领域的长消息,也容易流于形式,做成平铺直叙、中规中矩的报道。而在这条长消息中,记者没有将视点仅仅落在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强化监督职能的表层上。而是善于捕捉细节来突出主题。报道从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切入,充分运用广播语言特色,让综述性报道一开始就以现场录音抓人、以声音取胜,传递着监督的力量:“我们在调研中有人跟我们说,科研成果的鉴定会同时也是追悼会,因为鉴定完了以后成果就锁进柜子了,我的问题是……” 区区的一二句录音,却让听众感受到专题询问并非摆样子、走过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环境开放而又务实。鲜明地突出了新闻的主体,生动地渲染了新闻现场的气氛。真正起到了“鲜”声夺人,吸引听众的作用。

    全国人大的新闻,一直以来是与“重量级”的法规审议、政策研究相联系。报道要求语言准确、程序规范、庄重大气,客观上也给人留下了人大新闻“硬”、“板”的印象。广播主要靠声音传播,要想让这类新闻生动活泼、吸引听众,最有效地获得传播效果,的确颇有难度。这条长消息,则从强化监督职能的角度入手,进而展现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工作:“举行3次专题询问、4次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15个专项工作报告”。全面展现和梳理了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第一年来监督工作的主要成效,深入剖析监督工作的诸多创新之举,深刻揭示了监督工作的实质目的——“促进‘一府两院’完善制度,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将场上场下录音采访有机结合、叙事流畅、自然亲切,克服了听众对这类报道的“硬”、“板”的印象,十分生动耐听。

    报道选题准、立意高,是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较早就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改革强化监督职能进行报道的单位之一。

    二、布局精到,浑然天成

    全篇布局合理、言之有物。紧紧围绕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年来如何改革强化监督职能来展开,通过专题询问现场、两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的介绍,牢牢把握住主题精髓,层层递进,生动展开,最后突出说明人大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成果,烘托出人大工作关注改革发展、关注国计民生的时代特色。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报道以专题询问为侧重,让人感到代表人民行使监督权的常委会委员认真而又专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环境开放而又务实。同时,“应询部门为专题询问准备的问题达到上百个”。双方的共同努力使得人大监督工作有序推进、接地气,监督质量扎扎实实、有成效。

    这样就从代表人民利益大问政的高度,抓住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常工作的本质和特点,让听众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问政有了更加直观、深入、全面的了解。提升了长消息的新闻价值和深层内涵,令报道更形象、更有说服力。

    三、善用音响、表现生动

    作品充分发挥了广播特点,生动活泼、现场感强。将真实抓人的现场质询录音、现场环境气氛录音、现场相关部门负责人录音,以及记者现场的感受报道的有机结合,既音响丰富又不零乱,一气呵成。全篇尽管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却平添了许多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力量。一个栩栩如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形象,立体生动地站在我们眼前。增强了报道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这一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报道,能在2分04秒的时间600多字的篇幅内,全面生动地传播给广大受众,言简而意赅也是该作品新闻价值的又一特点。

    该报道(长消息)在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新浪网、网易等不少媒体在第一时间纷纷进行了转载。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第24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

责任编辑: 沈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