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其他

获奖作者采写体会

在会议新闻中抓出“干货”

——《山东首创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采写体会

宋 强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4年11月14日

    对于普通的会议,新闻性不在于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中能够作为新闻点的那个部分。对一名时政记者来说,如何从枯燥冗长的会议中抓出新闻的“干货”,无疑是一件费神费力而又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我在参加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时,发现《山东省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可能将在会上通过。当时就觉得这可能是一项制度上的突破,能不能根据这个点去做一篇简洁又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呢?

    当时,我立即去找省人大宣传处、法工委的同志,了解这样一项制度到底是不是创新之举,是全国人大安排下来的规定动作?还是山东结合多年立法实践的创造呢?经过多方求证,得到的答案是:在省一级人大中,这样一项制度的出台是第一次。答案虽然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完美,但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找到了突破口。经过近两天的采访了解,在与人大宣传处的同志的深入交流中,逐渐确定了这条消息的报道思路和角度,那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运用“记者现场+采访同期”的方式,从省人大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两个方面阐释这项制度通过的意义和作用。思路确定下来后,如何出记者现场可着实将我难住了。按照过去的思路,采用类似新闻导语的方式如“在今天的省人大常委会上,山东省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正式通过,这样一项制度的出台在省一级人大中还是第一次”,或许就可以了。但是我一细想,这样是懒惰且又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观众在观看这段记者现场报道时,仅仅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情,但却不知道这项制度出台的进步意义何在,真正的新闻点还是没有展现出来。随后,我与省人大的相关专家反复沟通,首先自己先把这项制度的精髓弄得明明白白,然后,尽量采用口语化的方式,用观众一下就能听懂的语言来播报现场,简洁明快,一目了然,没有想到竟然收到如此好的播出效果。

    在我看来,但凡会议,大都议程繁多、内容庞杂,单就人大常委会会议来说,每次光会议材料就有十几份、一大摞,记者很容易从中迷失方向。如何从中找出具有新闻价值、适合电视媒体表现的新闻才是关键所在。这时,切忌西瓜芝麻一把抓、捡到篮子就是菜的做法。找出一大堆所谓的新闻点,还不如就最值得报道的一个点去深挖,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沈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