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者采写体会

重大会议新闻的微表达

——《“两会日记”系列报道》采写体会

王士彬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2-10-3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日记体新闻”,即用日记的体裁和形式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解放军报的“两会日记”是个老专栏,我上会10年,写日记5年。前年会上,一位总政领导曾亲自为我采写的“两会日记”出题目。日记系列稿件受到总政领导的批示表扬及读者同行的好评,今年的“两会日记”又有幸被评为中国人大新闻奖报纸、通讯社作品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一等奖。

    怎样发挥好“日记体新闻”的独特优势,以“微表达”反映重大新闻题材?采写中,我坚持沉到会场听会,紧跟会议进程挖掘真新闻、真人物,记录真现场、真情景,每篇力求以简洁、凝炼的四字为题,以原味、朴实的语言行文,微言大义地反映两会精神主旨。

    重中求活。两会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集中参政议政的大平台,议政话题关系国计民生,关乎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两会,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仍是世人关注的话题。会前,我注意搜集相关资料,会中抓紧采访,跟会中采写了《“大国兵策”》、《使命催征》,在简约的篇幅中,巧妙展示了军队提高打赢核心军事能力、武器装备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成果,以点代面地回答了广大官兵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决策指示取得的最新成就。回想起来,面对重大题材、回答重大关切,既要坚持大处着眼、高点落墨,以彰显报道的“重”;又要善于选准“小切口”,小中见大,通过扎实的采访、灵巧的表达展现报道的“活”。

    硬中求软。两会审议的工作报告、法律草案等虽是硬新闻,但条文、数据却总显呆板、僵硬,需要记者从材料以外寻找鲜活人物或故事渲染气氛。《“国家帐本”》一文中,我从自己看不懂财政预算报告中的专业术语、图表和数字等切入,通过战士小张家庭享受到政府医疗救助实惠的生动实例,从侧面进入引出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总额、增长幅度等,进而说明国家“民生蛋糕”分配直接关联百姓生活,将枯燥的财政预算报告数字表达成受众欢迎的热新闻。我感受到,将硬新闻软化为“悦读”新闻,需要记者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通过感受和变化使大主题的新闻更具亲和力和贴近性。

    长话短说。诚如明代诗人李东阳所说:“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君看潇潇只数笔,满堂风雨不胜寒”,要想以有限篇幅传递出尽可能多的信息,无疑是对记者功力的检验。《“两会日报”系列报道》、《“大国兵策”》两文讲的都是郑重的话题,但我通过精心选材,让新闻短了下来,道理也讲透了。以《“大国兵策”》为例,我选用4个现场发言与5件议案,寥寥715字就传达出从兵员征集到作战力量生成、从文化建设到军民融合发展等10多个方面的睿智建言,使军队人大代表强烈的忧患使命意识跃然纸上。

    上会采访,两会日记这种“我手写我心”新闻表达方式让我时刻充满着一股澎湃的激情。然而,每天听会后,为日记选题、谋篇布局的过程却让我饱受煎熬,个中之苦,非亲历不能体味也。《难说再见》是今年“两会日记”中最后一篇日记的标题,我想,这四个字也代表着我多年来对“日记体新闻”写作不懈探索与实践的心境!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记者部)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2年10月31日 责任编辑: 向航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