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2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南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育彪作客南方网全国两会嘉宾访谈室,就基层代表该如何履职与网民在线交流。访谈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省政协主席黄龙云亲临现场看望慰问一线记者。
选择做这样一期访谈,源于汪洋书记的“点题”:挖掘来自基层的“苏珊大妈”。而选择张育彪作为访谈嘉宾,除了他的“基层”身份,更是源于他身上透出的一份厚重的责任感,一种必须干出样子的勇于担当的决心。
“苏珊大妈”两会有梦
英伦大妈苏珊曾以一曲《我曾有梦》在英国电视选秀节目中一夜成名。借两会东风,苏珊大妈又从英国红到了中国。2010年初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给记者“出题”:每一次两会从基层代表中发现一两个“苏珊大妈”,把他们讲的最有价值的建议发到报纸的头版头条。
在明星代表被媒体广泛聚焦关注的时候,基层代表的声音难免显得微弱。然而,“知屋漏者在宇下”,很多基层代表关注的话题又恰恰是最能代表民意的。柴米油盐是不是涨了价,“蜗居”、“房奴”的日子多紧巴,“蚁族”是否该逃离“北上广”,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生存状态等等,对于这些民生问题,基层代表往往最有发言权。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2010年全国“两会”,我们将新闻视角更多地投向了来自基层的代表们。
挖掘敢发声、会发声的基层代表
与基层代表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一些基层代表“不敢”举手发言,只做默默的倾听者;有的代表一开口就是“我是来学习的”。这其中,反映出一些基层代表存在不敢说、不会说的问题。
因此,在对访谈对象的选择中,如何选择有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的人大代表,如何选择能发声、敢发声、会发声的基层代表就成了关键问题。
2010年全国“两会”上,他,深圳市南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育彪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还未启程,张育彪就在广州白云机场贵宾厅被众多两会老记团团围住。他的一言“我们何尝不知道蜗居的滋味!”成了众多媒体包括我们新闻的标题。在此后的广东团讨论中,他的发言也博得了满堂掌声。
两会,正需要这种敢于且善于为百姓利益发声的代表。
他“红”得有理由
将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一个勤奋、用心、善于学习的基层代表形象展现在了网民面前。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对张育彪来说是一份责任,一种必须干出样子的担当。
他当代表当得很认真,一篇发言稿修改了20余次,甚至自带打印机,因为改完的时候往往是凌晨了;他很注重学习,10多年来积累了厚厚的10多本剪报,并且每一篇的内容都能对答如流;他很有责任心,重复得最多的话就是“一定要对你的选民负责,要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意代表”;他很敢言,认为当代表如果说的话都不是老百姓心目当中最想说、最想听的就没意思;他还很朴实,坦言开会期间基本没有应酬,就是一心一意把会开好,甚至周围哪里可以散步都还不太清楚。
接触张育彪本人,听他的履职经历,看他的调研资料,记者由衷敬佩。只有深入基层,多接“地气”,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代表才能提出这样多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真正履行好职责。
透过这些,记者看到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为百姓说话,关注和反映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透过这些,记者看到了人大代表的情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让“苏珊”“红”出价值
访谈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省政协主席黄龙云亲临现场看望慰问两会一线记者。
汪洋要求新闻工作者潜下心来与基层代表、委员“亲密接触”,赢得他们的信任,懂得他们的语言,挖掘他们的思想精华,使他们真正成为明星一样的“苏珊”,真实反映基层意见,提高“两会”的议政水平。
这为我们今后的报道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让“苏珊”真正“红”出价值。
(作者单位:南方新闻网)